淺析在新時期如何加強社區文化建設
王同存
[摘要]社區是我國改革開放后涌現出來的新事物,本文闡述了社區文化的相關概念和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結合這幾年的實踐經驗,就如何加強社區文化建設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議。
[關鍵詞]社區 文化建設
社區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體,是在一定地域內發生各種社會關系和社會活動,并具有成員歸屬感的人群所組成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實體。
當社區建立后,就一定會產生與其相適應的文化。從廣義上講,社區文化是社區居民在一定的地域內通過長期的實踐而創造出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從狹義上講,社區文化是指特定區域內的社會共同體所反映出來的有關人的行為模式、社會習俗、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思維定向等文化現象的總和,以及提高社區成員素質,滿足社區成員精神要求,活躍社區成員文化生活的社會性、公益性文化活動。
黨的十七大報告關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精神,首先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生活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報告對文化建設的重視,尤其是對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視,關于大力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加強社區文化設施建設等論述,對我們社區廣大居民是很大的鼓舞,對我們社區工作更是很大的鞭策,為社區基層文化指明了方向。
社區文化建設是社區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它對維護社區的穩定,促進人際和諧,推進社會進步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因此,在新時期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立足現實,充分利用和進一步整合社區文化資源,是發展社區文化的前提條件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改變單純由政府單方投資、多頭管理的舊模式,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盤活文化資源存量,向群眾開放。要探索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文化資源“共建、共享”、“互利、互惠”的新形式,使社區內的文化活動資源得以共享、共用。二是在突出公益性的前提下,以群眾需要為導向,通過社團、協會、社區學校或各類培訓班等形式以有償補無償,達到“兩個效益”并駕齊驅,維持社區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三是以文化館為龍頭,以政府投入為主,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區文化活動,通過舉辦各種主題的文化廣場和文藝演出,寓教于樂,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 二、加強群文工作骨干隊伍建設,是發展社區文化的根本保證
提高群文工作者的整體素質,努力拓展群眾文化市場,是發展社區的根本保證。目前,群眾文化事業面臨著人員年齡偏高,業務人員與行政人員結構不合理的局面。這樣的局面遠遠不能適應群眾文化事業生存與發展的需要。現在,群眾文化活動的場所不再是群眾文化部門一家獨攬,各種文化活動形式也紛紛出現,那里有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場所,如果我們群文工作者素質低,就會失去群眾,失去市場,失去群眾文化的凝聚力和主動權。因此,我們要以提高自身素質為努力方向,找準文化的地位、作用、價值取向及生存方式,盡力適應大文化的發展從而增加知名度和凝聚力。只有這樣,才能牢牢抓住群眾和市場,使群眾文化事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做到社會、經濟效益雙豐收。
三、發揚地方風格、與時俱進,是發展社區文化的強勁動力
多樣化是“大文化”的必然,也是人性化服務的需求。在開展社區文化活動中,需要克服千篇一律的現象。發展社區文化,應當滿足廣大居民的多種興趣,形成特色鮮明的地方風格。
首先,應從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方面,豐富社區現代文化服務的范圍。積極探索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滿足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需要。社區應成立合唱隊、舞蹈隊、老年交誼舞隊、太極拳隊、京劇隊、腰鼓隊、門球隊、書法繪畫組、手工藝制作組、科普小組、棋牌組、學到老讀書會等團隊。
其次,應傳承和發展本土文化和傳統文化。我國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社區應定期舉辦文化藝術節,舉辦各種講座、巧廚娘廚藝比賽、趣味運動會、健身表演等。通過社區文化建設的平臺,傳承和發展本土文化和傳統文化,打造品牌文化,使之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四、理順社區文化建設的管理體制,是發展社區文化的制度保證
社區文化建設涉及多個方面,多個單位,因此一個健全完善的管理體制至關重要。應當明確文化行政部門是社區文化活動的主管單位,在社區內可建立由其領導的以社區居委會為主體的社區文化工作協會,負責組織協調各種社區文化活動,跨社區的文化活動可由街道辦事處或文化行政部門組織協調。要克服計劃經濟條件下城市管理體制的消極影響,按照“兩級政府,三級管理”體制的要求,打破條塊分割格局,堅持“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在管理體制上建立從市區政府、街道,居委會乃至家庭層次有關設施,形成戲劇、音樂、影視、廣播、收藏等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各個街道社區互相貫通,點線面全面結合的文化網絡。理順社區文化建設的組織體制,調整各類組織的運作方式,培育各方共建社區文化的健康機制,從而實現社區文化建設組織運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協調化、網絡化和高效化。
社區文化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期,我們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偉大旗幟,按照十七大精神進一步推動社區文化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文明、和諧的新社區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