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地理教學中滲透“公民意識”教育初探

張春霞

【摘 要】:加強地理教育中的“公民意識”教育在新世紀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一名中學的地理老師,利用學科優勢對學生進行“公民教育”的培養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地理教學中,我嘗試了如下的一些做法:課堂教學滲透法、主題活動實踐法、熱點時事切入法、身體力行落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地理教學 學生 公民意識

《地理教育國際憲章》序言中說:“地理教育為今日和未來世界培養活躍而又負責任的公民所必需”; 我國課程改革指出,地理教育要培養21世紀公民必備的素養;煙臺市教科院近日也出臺了“煙臺市十二五‘公民教育’行動計劃”。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已日益威脅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這就要求人們接受高水準的地理教育,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形成積極主動的、負責任的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公民意識”。作為一名中學地理老師,利用學科優勢對學生進行“公民意識”的培養更是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我嘗試了如下的一些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課堂教學滲透法:在課堂教學中注意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等公民基本觀念的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社會責任感。例如我在講授“中國的疆域”一節時,重點介紹我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大國,然后通過我國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遼闊的國土等內容的教學,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講授“中國的行政區劃”時,則重點強調臺灣、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學生維護祖國統一。又如,在學習陸地資源時,不失時機地引入我國資源環境及開發利現狀,以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結合教材內容,把每年國家環保局公布的“中國環境狀況報告”引入課堂。因為地理教育與可使學生認識自然、掌握自然條件各要素和自然整體發展變化知識,可使學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改造自然,使工農業生產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才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2、主題活動實踐法:圍繞地理中的“公民意識”,設計專題活動。通過活動,強化實踐環節,形成認真負責的“公民”態度。

如在“全國土地日”發動學生對家鄉土地利用情況的變化進行調查統計,直觀感受耕地不斷減少的嚴峻現實,這比單純的說教更能讓學生產生憂患意識;“世界水日”到來之際,組織開展煙臺福山區用水情況調查、對門樓水庫進行水污染采樣化驗及環境質量監測等活動,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找出主要污染物,就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這不僅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也在調查實踐中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公民”責任感。

3、熱點時事切入法:如針對日本福島核輻射問題,避免學生帶著有色眼鏡看問題,引導正確認識日中關系。培養學生以辯證的觀點看問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發展觀。把正在建設的世界第一大電站——三峽工程、一系列新興工業的崛起、神舟六號和七號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等新聞引入課堂,讓學生談感想。通過這些時新的話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觀。 4、身體力行落實法:如圍繞“煙臺福山峆壚寺”旅游資源開發保護的問題開展專家訪談、調查研究、方案設計;圍繞“全國大櫻桃第一鎮——福山張格莊”,讓學生自己向家長請教櫻桃的栽培,銷售等問題。撰寫《家鄉的櫻桃紅了》小論文,在櫻桃的生產,銷售、深加工等方面說感受、談辦法、給鎮領導提建議。有些建議還深受鎮領導賞識。又如我在講授“環境的保護”一節時,就以本地區為例,由于當初的領導忽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全區建了許多水泥廠、建材廠、造紙廠、電子廠等,廢水、廢氣、廢渣和噪音嚴重地影響了城鄉居民的生活。造紙廠經常放臭氣,褐色的河里小魚都死凈了,人們更不敢下河游泳了……于是組織學生實地考察,寫了加強環境保護的專題報告寄給縣領導。如今,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樹立熱愛家鄉、建設家鄉情感,提升自己作為社會公民的參與意識。

現在,我校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高了,觀看新聞節目的多了,能把生活中的現象主動聯系到地理課堂上的多了,對經濟建設中的情況敢于質疑的多了……我們認為這就是學生的“公民意識”提高的表現。

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的任務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為此共同努力!

1 、包紅梅 《生態文明觀的確立與人的全面發展》《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2003-02

2、孫中偉 王楊 《公民地理素養的層次構成與提升途徑》 《地理教育》 2010年第Z2期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