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實踐探討
雷金艷
摘要: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對學生邏輯思維和思考能力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隨著教育模式的改革,素質教育模式的推進,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為了追求更高效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逐漸開始尋找和創造新穎的教學模式,分層異步教學就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教學方法,并且效果較為理想。對此,本文針對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實踐措施進行探討,并分析分層異步教學方法的內涵與意義,旨在更好地將此教學方法進行 推廣,為學生創造更優良的教學條件,使其數學素養能夠獲得有效提高。
關鍵詞:分層異步教學;小學數學;內涵;意義;實踐探討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教育的要求和標準也越來越高,教育的模式也已經從應試教育升級為素質教育,教師的工作不再是只為學生傳授知識,更應該注意的是對學生綜合素質和更方面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分層異步教學法,能夠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差異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的短板得到強化和補足,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具體的發展。并且,分層異步教學法還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能力特點進行完善的設計和分析,這樣才能保證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給教學帶來更好的效果。
一、分層異步教學法的內涵分析
分層異步教學法是指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不同群組的劃分,然后結合教學內容,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以及評價模式的設計和實施,從而起到因材施教效果的一種教學模式。[1]分層異步教學法擁有自身獨特的優點,首先是分層性,能夠根據實際的學生特點進行不同小組的劃分;其次是針對性,能夠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去制定符合特點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最后是人性化,這種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不論何種教學方式的應用,其教學理念都應該保證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滿足學生的需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這些為出發點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是分層異步教學法實踐的重點。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施分層異步教學法的意義分析
將分層異步教學法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首先能夠讓學生產生學習的主體意識,讓他們明確自身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擁有正確的學習觀念,并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利,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狀況,將學習到的內容運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理解和消化,并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小組同學的啟發來不斷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從而鍛煉自身的知識應用能力;另外還能夠讓教學更加有針對性,根據學生的具體能力差異、基礎性差異和需求差異,教師布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并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共同研究、討論,一起進步,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也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得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獲得提升[2]。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異步教學法的具體實踐探討
1.根據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建立清晰的教學目標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小學數學教學的目標已經不再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應用能力等,而想要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需要教師不斷挖掘和創新各種教學模式,來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究欲望,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3]。因此,教師在使用分層異步教學法時,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分層異步教學法的內涵以及相應的理論基礎,把握基本的應用原則;另一方面要經常性地歸納和總結,將教學方法實行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并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完善和改變,確保教學方法的正確性和科學性,以提高分層異步教學法的教學效果。
2.注重各層次的有效劃分和整體銜接
分層異步教學法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分層,這需要以下幾個環節:第一,學生層次的劃分,這個環節需要教師詳細掌握學生的實際基礎、學習能力、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習慣等基礎因素,并將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作為目標,在教學中去完善學生的薄弱部分,這樣能夠給分層異步教學法建立一個良好的互動機制,學生可以按照自身情況選擇相應的學習小組,使小組的氛圍與自身更加匹配,并且,在選擇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正確的建議和引導,來幫助學生進行選擇;第二,要做好分層目標的設定,小組劃分好了之后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和要求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指導。第三,要設計好分層的問題,在小組劃分后,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為每個小組設定不同的教學問題,根據組內同學的實際特點設定符合學生各項能力的內容,問題的難度不要過高也不要過低,要使學生在得到鍛煉的基礎上也能夠產生足夠的學習興趣,以免難度過大無法完成而打消學生的積極性。第四,要做好分層評價的工作,在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時候,要根據學習成效動態進行分層異步教學模式的動態調整和小組的動態劃分,這能夠讓學生和教師之間有更加充分地互動,從而一起為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而共同努力,在潛移默化中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各項能力,更快地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4]。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異步教學法需要結合實際加強教學模式和教學過程的深入研究、科學設計和動態調整,以此為基礎加強師生互動,這樣才能確保該方法的有序實施和科學應用,有效發揮其應有的功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