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郜文河
摘要:互動性教學具有生動性、趣味性,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進互動性教學,與學生性格特征相契合,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是實效性。在互動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也需要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指導學生來進行互動,從而最大限度的實現互動教學的高效化。
關鍵詞:激發興趣;創新合作;積極互動
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重視互動式教學在數學教學課堂當中的運用,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動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和學生進行有效互動,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 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跟其它學科相比,數學知識的確比較枯燥,學生理解起來也較為困難。因此教師要善于營造趣味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進一步探究數學學科的知識。例如,在學習“認識時間”這一課時,筆者采取趣味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做出如下安排:首先,詢問學生“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什么啊?”學生通過課前預習,異口同聲地回答“認識時間”。然后筆者又提出“如何判斷現在是幾點”的問題,這時孩子都不太理解判斷時間的方法。筆者指著墻上的時鐘,告訴他們指針之間的關系,對此筆者做出如下比喻:三種指針就像是三個人的賽跑,秒針是最瘦的,所以它跑得最快,分針不胖也不瘦,當秒針跑完一圈時它才跑出一格,而時針是最胖的,當分針跑完一整圈它才跑出十二分之一圈,這種趣味化的課堂很快就讓學生明白三種指針運動的規律,積極與教師互動,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2 創新合作,構建自主課堂
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對每一堂課進行詳細的課堂準備,結合引導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明確課堂任務,教學內容需要圍繞支持師生合作展開設計。教師要完善自身的教學模式,將合作教學模式恰當引入小學數學課堂中來,積極引導學生間的互動討論,發揮教師的引導組織作用,進而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探究,拉近師生距離,教師可以主動參與到學生互動之間,增強課堂的互動頻率和效率。小學階段是為小學生后續的學習打基礎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形成的學習習慣對于小學生后續的學習、成長與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全面地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更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教學和指導,讓小學生們能夠在互動的過程中真正地學習和理解相關的知識。引導小學生分組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能夠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與了解,也能幫助小學生更加深入地進行相關知識的探究,同時也能促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小學生分組學習,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
3 深化學生知識思考
生生互動教學方法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需求,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小學數學教師要努力進取的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尊重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便于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式,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給學生數學知識與解題方法,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只有將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老師應積極給學生提供良好的數學學習平臺,讓同學們能夠充分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通過對同學們的進行正確引導,讓學生深度掌握探索數學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老師要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再創造,使學生有效地發現生活中潛藏著的數學現象與知識。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都是按照教師的教學思路走,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長久下去會讓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有所降低。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利用提問或者互動的方式,向學生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問題,或者讓學生去自主思考課本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這樣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會得到鍛煉,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也會得到加強,對相關知識的記憶自然也會更加深刻。
4 開展豐富活動,促學生積極互動
新的課堂觀,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也應組織學生進行活動,以活動改變學生被動學習模式,促他們積極動起來,通過活動感受數學的魅力,通過活動相互質疑、相互交流、彼此互動,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巧妙設計各種活動,促學生積極參與、有效互動。如教學《時、分、秒的認識》時,新課教學前,教師可以以“談話法”開啟這節課的教學,如你們幾點起床?什么時間從家中出來?幾點到學校?什么時間睡覺?等,這個談話法以孩子們的日常起居為話題,能夠引發學生的交流的興趣。這個活動,拉近師生的情感距離,也讓學生明白時間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從而強化其學好數學的意識。對于“時分秒的認識”,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手工制作“鐘表”,然后開展游戲:一個學生撥動鐘表的指針,其他組員搶答,說出幾點幾分。讓數學課堂發生根本的轉變,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提高課堂參與度。
5 利用游戲教學的互動形式實現師生之間的交流
除了師生之間互相提問的模式,教師還可以采取游戲教學的互動形式實現師生之間的交流。喜愛玩耍是孩子的天性,還處在不能完全自我約束、需要教師和家長監護的小學生們,他們對于游戲的積極性是非常高的,教師可以根據孩子愛玩的天性,根據學生們的學習內容為學生量身打造一些教育類的學習游戲。教育游戲不像是那些純粹為了娛樂的游戲,教育游戲有著教育意義和教育目的,是為了迎合學生興趣而產生的,主要是為了寓教于樂。對小學生來說,即便是教育游戲有時候不是那么的有趣,但是比起較為單調的教學過程,教育游戲對他們來說還是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教師要適時地根據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互動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光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還可以改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雖然當下的互動教學中仍存在問題,但是我相信在各位數學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利用互動教學法為學生提供更有意義的數學課。
[1]周麗花.互動讓數學教學趨于高效:淺談小學數學互動式教學的價值與策略[J].名師在線,2018(14).
[2]侯義昌.新課程背景下對構建小學數學互動課堂的思考 [J].亞太教育,2015(29).2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