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劉立軍
摘要: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從實際問題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挖掘教學知識點,展示數學的趣味性和奇異美;利用“讀一讀”,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產生、發展和應用。
關鍵詞:數學教學;應用能力;分析
Abstract: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instruction process, the teacher should achieve: Inducts the new class from the actual problem, stimulates student’s intellectual curiosity; Excavation teaching knowledge spot, demonstration mathematics interesting and strange US; Using “reads”, lets the student understand mathematics the produc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Key words: mathematics teaching; application ability; analysis
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將知識性、應用性、趣味性和諧地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小就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1從實際問題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人的思維活動是由客觀存在所引起的,是從具體的感性認識開始的。”所以,以真實、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問題引入課題,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起來,學生情緒、課堂氣氛調控到最佳狀態,為新課的開展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也形成學生學習數學的迫切性。
在概念教學中,教師可結合生活實際揭示概念的提出、發現、抽象、概括的過程,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概念,理解它本身的價值。例如:絕對值概念抽象難以理解,新課導入時,設計在車站兩輛出租車載乘客向相反方向行駛同樣路程,收取相同的車費,說明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只考慮其距離而不考慮其方向的問題,直觀形象地引出絕對值的幾何定義,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絕對值的定義,并認識到學習它的必要性。
在公式、法則的教學中,可結合生活實例抽象出數學模型,對其既作出通俗的解釋,又作出本質的揭示,闡明條件與結論的邏輯聯系,加深正確理解。
在定理的教學中,可結合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原有的數學認知結構和新的學習內容之間的認知沖突,打破學生的心理平衡,使他們從內心深處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要。例如:“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新課導入中,設計“A、B兩村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小學,經費已有著落,但學校選址上有爭議,為了交通方便,決定建在公路旁,A村人希望建在C處,B村人希望建在D處,同學們請你們給予調解一下,應建在何處,到兩村距離都是一樣的?”同學們聽后躍躍欲試,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體方案。教師因勢利導地說,我們只要學好線段垂直平分線的知識,就可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了。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活躍了課堂氣氛,進而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同時教師應多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媒體,研究教學策略,自制與之配套的高質量教學軟件,通過逼真的造型、豐富的色彩、生動的形象、活潑的形式來創設情境和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更好地掌握和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挖掘教學知識點,展示數學的趣味性和奇異美
在教學中要緊扣教材,多設計或引用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新穎有趣而富于思考的問題,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富有吸引力。如在講授圓的有關性質前,提出問題:車輪為什么是圓的?電腦分別模擬安裝有三角形輪子、正方形輪子、橢圓形輪子和圓形輪子的汽車行駛的狀態,并分別配各種顛簸沉重的聲音及輕快的聲音。
在生動活潑有趣的氛圍中,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圓形輪子能使汽車平穩地前進,這是“圓”這種形狀所特有的性質決定的。然后指出:人們在生活中發現了圓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然后把這些特殊性質運用到運輸工具上,這樣制造了圓形輪子,輪子的形狀與生產以及日常生活實際有著緊密的聯系,學生可初步體會科學來源于實踐又還原于實際生活的道理。
在教學中要結合教材展示數學外在形式與內在結構的和諧美、奇異美,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體驗到數學學科的價值,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還可結合教材設計一些形式新穎、引人入勝、富有智力價值的數學游戲,它有利于培養數學意識和數學觀念,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聯系起來,從而加深對數學的理解。
3利用“讀一讀”,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產生、發展和應用
在新教材的編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學生閱讀的短文,即“讀一讀”欄目。其中的“關于代數的故事”、“有關幾何的一些歷史”、“關于中國古代的一次方程組”、“中國古代有關三角形的一些研究”等內容,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有關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把握數學與生產生活實際密不可分的關系,另一方面通過了解我國在數學上的重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巧用材料”、“完美的正方形”、“黃金分割”、“求平均數”等內容起著對課本知識引深拓寬、消化應用等重要作用,是訓練學生思維,培養數學意識的重要素材。
在教學過程中,堅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滲透應用意識,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和發揮作用,突出實踐性,有利于培養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