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馬智
數學教學大綱指出“數學教學中,發展思維能力是培養能力的核心。”這就是說數學的課堂教學不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利用數學知識這個載體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思維的創新思維品質的最高層次,只有多種品質協調一致發生作用才能有助于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本文就結合自己的實踐和認識進行初步探索。
一、 注重思維誘導,培養思維探索性
良好的思維習慣,主要體現在是否敢于思維和獨立思維。這就是要求教師首先應為學生的思維提供空間和時間,注重思維誘導,把知識作為過程而不是結果教給學生,為學生的思維創造良好的思維環境。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有了創造的機會,學生就會思路開闊,思維活躍。就能探究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在親自感知事物的同時,發展思維,開發智力,增強創新意識。
二、 嚴密敘述推理,培養思維的正確性
教學思維的發展首先是對概念的正確理解為基礎,其次依賴于掌握,應用定理和公式進行推理、論證和演算。因而在理解掌握概念、定理、公式的同時,能正確表述(包括文字語言和符事情語言)并用它們進行嚴密的揄,做到步步有據是正確思維的前提。如 (a>0)表示a的算術平方根。
那么求a的平方根和計算 (a>0)是否一回事?a , ,(a) 之間有何關系?如果沒有對概念的正確理解,思維將處于混亂狀態。如果說對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正確而嚴密的表述是正確思維的前提,那么清晰明確的思維脈絡,則是正確思維的保證。因而培養學生思維的順序性顯得非常重要。
三、引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大膽想象,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創新性
想象是人腦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工發行成新的形象心理過程。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結合有關內容,運用教具實物,演示或語言文字的形象描述來激勵和喚起學生的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想像力,不斷豐富想像的內容,促進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激發學生大膽想像,讓他們說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在寬松的氛圍中創新。例如無限循環小數的理解,對于弧長公式、扇形面積公式推導中園的均分,份越多每等份就越小的理解等等,無不用到想像。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勤于分析,善于思考、敢于想像,以培養他們異中見同,同中見異,平中見奇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從新知與舊知、本類與它類、縱向與橫向等方面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弄清知識之間的聯系,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拓學生的思維。例如:求一次函數y=3x-1與y=3x+5的交點的坐標,可以利用圖象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組3x-y-1=0 3x+y-5=0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提示 出數與形的聯系,又溝通了幾何知識的橫向聯系。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一題多解,讓學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在實際教學中,對于學生思維能力,是一個很復雜而系統的領域,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再探索,再研究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