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小學數學課堂品德教育滲透策略

陳剛

摘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多樣活動、巧創教學情境、聯系生活實際、拓展課內知識,從而滲透品德教育,將品德教育與課堂教學相互融合,有利于改善課堂教學中忽視品德教育的現狀,從而引導學生培養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讓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品德教育;教學情境;拓展;滲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教人做人”。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結合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開展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從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相當一部分數學老師過分關注學科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將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指標。若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在數學課堂中適時地進行品德教育的滲透。現結合教學實際,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開展多樣活動,滲透品德教育

數學教學中突破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引入和開展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在活動中悄然滲透品德教育,這樣學生學起來會更輕松,接受起來會更主動,體驗起來也會更深刻。在教學《一分鐘能干什么》內容時,我開展了上臺講一分鐘故事、做游戲、體驗一分鐘跳繩以及觀看一分鐘《小豬佩奇》精彩動畫片等幾個活動。這幾個活動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而且讓學生初步體會到了時間的概念,培養時間觀念,體悟“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體會時光的稍縱即逝,從小培養他們珍惜時間、愛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提高辦事效率的良好習慣。正如郭沫若所說:“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來做這種精神。”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內容時,我開展了“一對一”幫扶、“小手拉小手”活動,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有意識地將反應靈活、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和基礎稍弱、學習有些“困難”的學生搭配在一起。在“動手操作對比學習圖形”時,我還特意制造了一些障礙、困難,讓學生自己合力去解決。在學習新知后解答相關問題時,讓基礎好的同學幫助基礎薄弱的同學想辦法解決問題。這不僅讓學生體會到“幫助他人,快樂自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還讓他們體會到團結合作,共同戰勝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困難,培養不怕挫折、迎難而上的精神。

二、巧創教學情境,滲透品德教育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巧妙地創設一些教學情境,調動學生感官,讓抽象的數學理論、原理融入學生可感知、可觸摸的真實情境中,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去學習、去體會、去感悟,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滲透品德教育。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內容時,我創設了換錢和買賣物品的情境,讓學生動手操作,用自己事先準備好的硬幣互換零錢,并進行簡單的買賣活動。學生對此興趣濃厚,不僅加深了數學與生活聯系緊密的認識,而且就此引導學生愛護人民幣,不隨意損壞人民幣,不亂涂亂畫人民幣,要勤儉節約,不亂花錢,努力學習,長大后為國家建設做貢獻。在教學《乘除法混合運算》時,我設置了這樣一個情境:“甲班同學與乙班同學進行拔河比賽,每班1 4 位同學參加,獲勝的甲班請乙班同學和兩位裁判每人喝一瓶礦泉水,礦泉水每瓶2 元錢,請問,獲勝班級平均每位同學需要出多少錢?請你列出算式。”學生在審題、列算式后,我又提出問題請學生思考:為什么取得勝利的甲班要請乙班和裁判員喝礦泉水呢?學生個個暢所欲言:“為了表示感謝”“相互尊重”,體現了“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運動精神,“團結合作”“和諧相處”,等等。也有個別同學說“真不劃算”,我正好因勢利導,告訴學生:“我們在生活中既要相互競爭,又要友好相處,既要尊重對方,取長補短,又要團結合作,共同進步。”讓品德教育“潤物細無聲”式地貫穿于數學課堂中。

三、聯系生活實際,滲透品德教育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必須是生活,一切教育必須通過生活才有效”。數學知識來源于社會日常生活,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融為一體,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因此,數學老師可以把生活中大量的實例、素材引入課堂教學中來。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數學的準備課《數一數》內容時,我先讓學生數一數教室內的各種物品,如黑板、五星紅旗、電燈、電風扇、課桌椅等。然后我把學生帶到戶外操場上,讓他們觀察身邊的物品,然后數一數,學生最感興趣的是數體育設施用品和學校的盆景、花卉、綠色的大樹和各種顏色的垃圾桶。當學生如小燕子般嘰嘰喳喳數數的時候,我就引導他們思考:誰為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條件?我們應該怎么做呢?通過觀察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在一開始接觸數學時,就對其進行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熱愛祖國的教育,并且培養他們善于細心觀察、用心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在學習“第幾”內容時,我請學生說一說:你在生活中經歷的有序排隊的場景有哪些?學生馬上說出如去食堂就餐、去醫院看病、和父母去銀行取錢、去超市購物、過馬路等紅綠燈等。在講解“第幾”知識內容的同時,教育學生要遵守社會公共秩序,自覺排隊,不插隊,做個講文明、懂禮儀的好學生。“教育全在細節”,在日常點點滴滴的引導中,無聲地滲透品德教育。

四、拓展課內知識,滲透品德教育

在數學教學中,我以書本的課內基礎知識為主,不僅引導學生深入課本、深入教材,掌握課本知識,而且善于與品德教育整合的鏈接點,拓展課內知識,一方面夯實基礎知識,另一方面進行品德教育。例如,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時,我布置了一道題目:一位警察叔叔一天工作8 小時,3 位警察叔叔一周工作多少小時?學生先讀題,列出算式,進行計算。我再借機拓展,向學生提問:你是否了解父母的職業?你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一天的工作時間嗎?你可以運用今天所學知識算一算他們一個星期要工作多久,回家與父母溝通交流后,仿照今天所做試題列出文字,并擺出算式進行計算。通過拓展,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父母的辛勞,為家庭的無私付出和奉獻。我們作為子女應該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在生活中主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生活,不讓父母為我們擔心,減輕父母的負擔。正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善良的情感沒有在童年形成,那么無論什么時候你也培養不出這種情感來。”在小學階段就通過學科知識的學習不斷培養學生的這種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會使他們受益終身。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要使人成為真正有教養的人,必須具備三個品質:淵博的知識、思維的習慣和高尚的情操。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的培養,更要注重品德的教育,把學生真正培養成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