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研究式教學
常美
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構筑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新課改的實質在于創新教育教學。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主體性,開展探究性教學,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物理課程中應增設物理探究活動的內容,給學生創設一個親近生活、親近社會的情景。本文就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作初步的探討。
一、創設課堂教學問題情境
1. 運用生活實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興趣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本知識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能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創設問題與疑問是探究式教學的起點,也是探究式教學的一個基本特征。
2. 通過做實驗、提出實驗問題,創設手腦并用的活動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1)通過實驗創設。實驗是進行探究的靈魂。很多物理現象,如果補充一些簡單的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去試一試,可以激活探究欲望,使學生體驗到物理過程的內在美,如講聲現象時,設置這樣一道題:給灌開水時,發出聲音的音調是逐漸升高還是逐漸降低?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音調升高。然后教師又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實驗能順應學生的“好奇、好動、好玩、好勝”的心理,大大刺激學生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實驗問題創設情境。實驗問題情境的設置,不僅在于實驗問題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識背景的鋪墊以及鋪墊的技巧。只有當問題情境與學生原有任知結構緊密相聯,并相互作用時,實驗現象、探索規律,才能轉化為知識和能力。
二、課堂教學思維開放和能力培養
探究式學習是通過發現問題,研究探索,從而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學習形式。探究式學習關注的不僅僅是問題的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結果的過程,關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和途徑。因此,實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必須具有思維開放特征,所有問題應啟迪學生充分思考,必須給予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探究式學習,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目標。初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應根據學科特點和具體教學內容,努力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三、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實踐是探究式學習的靈魂。
實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必須加強實踐探索活動,讓學生圍繞研究的問題,在實驗、觀察、統計、讀書、查閱資料、搜集信息、訪問、調查、分析現象和數據等大量實踐、探索活動中,豐富感性認識,訓練、提高實踐能力。加強實踐探索活動,一是要組織做好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對于“杠桿的平衡條件是什么”“平面鏡成像有何特點”等問題,我們都不先公開結論,而是指導學生在做好實驗的基礎上,分析歸納得出結論。二是要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三是要重視引導學生掌握查閱資料、搜集信息、調查訪問等方法。
四、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
探究式學習以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創造性人才為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必須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主體特征,使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獨立思考,自主實踐,主動學習。例如,在“研究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教學中,我們選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猜想影響因素,再設計檢驗方式和途徑,然后進行實踐(實驗)檢驗,最后寫出研究報告。學生提出了溫度、空氣濕度、氣候、液體表面積、表面空氣流動快慢、液體的質量、體積都能影響液體蒸發的快慢等許多猜想,做了“比較一杯開水和一杯冷水蒸發”“比較用電吹風吹和不吹的兩杯水的蒸發”“比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蒸發”等大量實驗,查閱了管道輸水、動物散熱等大量資料,寫出了“影響液體蒸發快慢因素的探討”“‘蒸發’研究實驗報告”等大量研究報告和小論文。教學活動全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特征。
五、課堂滲透物理方法
探究式學習,是通過探究過程,讓學生體會探索真理的方法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課堂教學中,應體現物理研究方法教育的特征,對學生適時進行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潛存著許多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如“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什么因素有關”“研究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中的控制變量法;“研究電壓”中的類比法;“研究物體不受力,將會怎樣”中的推理法;“研究力的概念”中的歸納法。另外,實驗、觀察、假說、比較、嘗試、模型、理想化、抓主要因素等,也都是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學習內容,適時對學生進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讓學生體驗和學習研究物理學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