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喉罩全麻與頸叢神經阻滯在甲狀腺手術中的應用比較
何厚沐 陳毅飛 周慶
【摘要】 目的 觀察喉罩插管全身麻醉和頸叢神經阻滯在甲狀腺手術中的應用。方法 對60例甲狀腺手術分為兩組:喉罩組(A組)及頸叢神經阻滯組(B組)。A組,常規誘導,喉罩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采用喉罩插管全身麻醉;B組,擺好體位行病變側深淺頸叢神經阻滯+對側頸淺叢神經阻滯。觀察兩組患者麻醉開始至手術開始時間、一次性操作成功率、術中不適發生率、麻醉相關并發癥發生率。 結果 A組麻醉開始至手術開始時間明顯短于B組(P<0.05),術中不適發生率、一次性操作成功率、麻醉相關并發癥發生率低于B組(P<0.05)。結論 喉罩插管全身麻醉方便、有效、安全,在甲狀腺手術中是值得推薦的麻醉方式。
【關鍵詞】 喉罩全麻;頸叢神經阻滯;甲狀腺手術
甲狀腺疾病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甲狀腺功能增強、衰減,合成和分泌甲狀腺激素過多或過少所導致的內分泌疾病,是外科常見的多發病之一。甲狀腺手術的麻醉選擇一直是臨床麻醉工作的難點之一,爭議頗多。喉罩是維持氣道的一種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插管反應輕微、并發癥少等優點,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廣泛。對甲狀腺手術,喉罩全麻可行、安全有效,病人舒適,現將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住院部2008年8月—2011年6月間收治的60例進行手術的甲狀腺疾病患者,病種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腫、甲狀腺腺瘤、甲狀腺癌,均為擇期手術。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齡20~48歲;體重 45~70kg。所有患者術前基本情況正常,無藥物過敏史,無心腦血管疾病史,無其他合并疾病。將60例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喉罩組(A組)和頸叢神經阻滯組(B組)。
1.2 麻醉方法
兩組患者禁食禁飲8h,術前30min均肌注阿托品0.5mg,A組患者靜注咪達唑侖0.04mg/kg、芬太尼0.003mg/kg、丙泊酚2mg/kg,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用盲插法置入適當型號的喉罩,術中1.5L/min氧氣持續吸入,丙泊酚4~8mg/(kg·h)持續靜滴,芬太尼1.6~3.2μgmg/(kg·h)間斷靜注,根據血壓及心率調節丙泊酚速度和芬太尼用量,保持自主呼吸,間斷予輔助呼吸過度通氣,PETCO2維持在30~40mmHg水平,手術結束前30min停用芬太尼,結束前5min停用丙泊酚,清醒后放氣拔出喉罩; B組進行單純頸叢阻滯,采用一針法雙側頸淺叢和患側頸深叢阻滯,深叢10ml,淺叢5ml,局部麻醉藥為0.375%羅哌卡因,若仍不能滿足手術要求或者患者明顯不適則分次靜注氟芬半劑完成手術,予鼻導管吸氧,硝酸甘油、麻黃素、補液等糾正血壓及心率。
1.3 觀察指標
分別觀察麻醉開始至手術開始時間,一次性操作成功率,術中不適率,麻醉相關并發癥(A組觀察咽喉痛,反流誤吸;B組觀察聲嘶,呼吸困難,霍納綜合征,全脊麻、椎動脈損傷)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體重、出血量、手術時間及手術方式差異無顯著性。麻醉開始至手術開始時間A組(5.5±2.0)min短于B組(15.0±4.2)min(P<0.05)。A組術中不適、術后并發癥及一次性操作成功率明顯低于B組(P<0.05)。詳見表1。表1 兩組術中不適、術后并發癥及一次性操作成功率
3 討論
甲狀腺疾病是外科多發常見病,但由于頸部解剖結構復雜,甲狀腺上極由迷走神經的喉上神經支配,甲狀腺外鄰迷走神經及交感神經干,后鄰喉返神經,使手術部位具有特殊性,麻醉的選擇較困難,而喉罩是一種無創的、操作簡單的通氣工具,一般無需用喉鏡暴露聲門,在使用中僅置于喉部,不需進入聲門和氣管,避免了聲帶和氣管黏膜的損傷,不刺激會厭聲帶和氣管黏膜的感受器,大大降低了對交感神經的興奮作用,心血管反應明顯減輕。本研究中患者在全麻狀態下,術中以丙泊酚、芬太尼維持麻醉,麻醉誘導及蘇醒迅速、平穩,對循環系統影響小,麻醉可控性強(由于我院屬于基層醫院缺乏七氟醚和瑞芬太尼,在這兩種短效麻醉藥的復合麻醉下效果會更加理想),在術中可以完全消除患者的不適感。而頸叢阻滯是有創的麻醉,患者一直處于清醒狀態,對麻醉及手術都存在一種恐懼心理,即使神經阻滯非常完全,當手術處理甲狀腺上極或手術牽拉氣管時,患者都可能產生不適感,為消除這種不適感可能需要過多的輔助用藥而使麻醉的危險性增大,頸叢深部有交通支和迷走神經相連,頸叢阻滯麻醉有使迷走神經阻滯的可能而引起交感神經的興奮增強,導致血壓升高、心動過速,且頸叢神經阻滯有出現全脊髓麻醉、局麻藥毒性反應、膈神經阻滯、喉返神經阻滯和椎動脈損傷等并發癥的可能,本研究也證實了這幾點,B組術中不適發生率明顯高于A組,手術麻醉的安全性較低。A組患者在手術中相對比較舒適,A組麻醉開始至手術開始時間遠短于B組,提高了麻醉效率。此外,喉罩的不足之處在于有時密閉效果不理想,在甲狀腺手術病人,手術醫生通常要墊肩,活動患者頭部致使喉罩位置發生變化,出現漏氣情況,往往需要再次調整喉罩位置。另外,全身麻醉藥用量大,費用高,增加了患者的看病成本。在本研究中經調整后均未出現漏氣情況,當然可能是由于樣本量的限制,在臨床中需備好氣管內插管的準備,經調整仍漏氣或者通氣效果欠佳時需改氣管插管全麻。綜上所述,喉罩用于甲狀腺手術麻醉,操作簡單,通氣可靠,對心血管系統刺激小,損傷小,對甲狀腺手術可縮短麻醉時間,提高麻醉效率,患者術中無不適,易于接受,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麻醉方式。
【參考文獻】 1 王鵬宇.頸叢阻滯不適合甲狀腺手術.臨床麻醉雜志,1998,14(3):197.
2 劉俊杰,趙 俊.現代麻醉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238.
3 吳玨.實用麻醉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8:282.
4 鄧小明,薛富善,安剛.喉罩氣道的臨床研究應用.臨床麻醉學雜志,2005,21:467-469.
5 阮駱陽,曹金良,許曉夢.SLIPA喉罩用于腹腔鏡手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27:1004-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