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功能亢進手術并發癥研討
閆振輝
【摘要】目的 探討甲狀腺功能亢進手術的圍手術期處理及并發癥預防。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外科2005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64例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的臨床資料,對其術前準備、術中處理及術后情況進行分析。結果 64例患者術前均行3個月以上的他巴唑治療,碘劑進行術前準備,所以患者均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術后12個月內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其中2例患者術后5天內出現手足麻木、其中1例同時伴有間斷四肢抽搐;2例在術后半年內出現甲減癥狀,1例出現輕度聲音嘶啞;均未出現甲狀腺危象、永久性喉返神經、喉上神經、甲狀旁腺損傷;61例治愈,占95.3%,3例復發,占4.7%。結論 術前充分做好準備,術中細致操作,并配合術后積極正規治療,可以提高甲亢患者手術治療的治愈率,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關鍵詞】甲狀腺功能 甲狀腺次全切除術 并發癥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癥是內分泌科較常見疾病,多數患者經規范的內科治療可以得到改善或治愈,但少數患者需外科手術治療。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是目前較為常用的手術方式,本文對我院2005-2011年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的64例甲亢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64例甲亢患者,男17例,女47例;年齡16-57歲,平均(41.8±5.7)歲,病史6個月至10年間不等,平均約28個月;其中原發性甲亢36例,繼發性甲亢20例,高功能腺瘤8例;其中5例患者并發甲亢性心臟病。64例患者主要表現甲狀腺腫大、情緒易激動、怕熱多汗、食欲亢進、體型消瘦,、脈快有力、脈壓增大等癥狀。
1.2 術前準備 64例患者術前完善各項相關檢查如甲狀腺功能、甲狀腺B超、心電圖等,確診后給予他巴唑口服,10mg/次,3次/日;如患者心率>90次/min,需加用普萘洛爾,劑量20-60mg,4次/d,按心率變化調整用藥劑量;維持用藥至少3個月,使甲亢癥狀完全控制,心率<100次/min,基礎代謝率控制在+20%以下,血壓在140/90mmHg以下,T3、T4下降或接近正常值,患者情緒穩定,睡眠良好,體重增加;術前2-3周開始服用碘劑,起始劑量3滴,3次/d,第二天改為4滴/次,以后每天每次加1滴,待增至16滴/次后維持該劑量約2-3天,甲狀腺質地變硬后可行手術。
1.3 手術方法 64例患者,1例胸骨后甲狀腺腫大壓迫氣管者實施氣管插管下全身麻醉,其余均行局部麻醉,使患者處于清醒狀態,以便配合手術、了解聲帶功能、發現神經損傷情況,并及時給予處理。胸骨柄上二橫指行弧形切口,逐層分離,充分顯露甲狀腺組織,可用縫合線縫扎腺體后進行拉牽,以充分顯露甲狀腺上極;緊貼上極切斷甲狀腺上動靜脈,避免損傷喉上神經;在靠近頸總動脈,遠離腺體背面處,分離結扎甲狀腺下動脈主干,注意縫扎不要過深,避免損傷喉返神經。切除范圍一般在85%-90%,并將狹部切除,每側保留腺體以如拇指末節大小為宜[1]((約3-4g),注意喉返神經變異,同時避免損傷甲狀旁腺。
1.4 術后預防 呼吸困難、窒息是最危急的并發癥[2],多在術后48h內發生。術后應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是否平穩、切口有無滲血,備好氣管切開包,如出現血腫壓迫、呼吸困難,應立即解除。
患者術中及術后2-3d常規應用地塞米松;術后開始口服碘劑,從16滴開始,3次/d,每日遞減1滴,至3滴/次后停用;負壓引流3d;常規抗生素治療4-7d;如患者疼痛較明顯,可給強痛定0.1-0.2g肌注;睡眠質量差者可睡前給予鎮靜藥物, 保證足夠睡眠及情緒平穩。 2 結果
所以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術后12個月內進行隨訪,其中2例患者術后5天內出現手足麻木、其中1例同時伴有間斷四肢抽搐;2例在術后半年內出現甲減癥狀,1例出現輕度聲音嘶啞;均未出現甲狀腺危象、永久性喉返神經、喉上神經、甲狀旁腺損傷;61例治愈,占95.3%,3例復發,占4.7%。
3 討論
手術是外科較為常用的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方法,有報道稱約90% -95%患者可獲得痊愈[3]。而術前嚴格掌握手術指證、充分做好術前準備、術后積極采取預防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3.1 掌握手術指證 相關檢查后確診為甲亢、無嚴重器質性疾病、同意手術者均可采取手術治療,尤其具有以下情況者:⑴長期口服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無效者或藥物已引起患者出現較嚴重毒性反應;(2)不能耐受服藥治療者;(3)甲狀腺腫大明顯或結節性甲狀腺腫伴甲亢者;(4)懷疑與甲狀腺癌并存者;(5)青少年或兒童甲亢服用抗甲狀腺藥物效果差者;(6)妊娠合并甲亢需大劑量抗甲狀腺藥物才能控制癥狀者。
3.2 術前準備及術后預防 應積極做好術前準備,常規給予碘劑及心得安控制癥狀,負壓療程據患者的癥狀、年齡、性別、激素水平等而定。并發癥預防:(1)呼吸困難及窒息:術中止血不徹底、喉頭水腫或痙攣、氣管塌陷等均可引起術后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因此術中要操作細致、盡量做到止血徹底、避免損傷喉返神經,術后可放置引流條;(2)喉返神經損傷:近年來隨著麻醉及手術技術的提高,該并發癥發生率已有所下降,約為0.5%-4.5%[4]。術中在切斷甲狀腺下動脈時盡量遠離甲狀腺,切除甲狀腺時盡量保留背側腺體組織;縫合切面時,盡可能避免深入腺體背面;術中要保持患者清醒,以便檢查發音情況;(3)甲狀腺旁腺功能低下:有關報道甲狀腺手術后低鈣血癥發生率約5.4%,其中永久性占0.5%[5]。術中操作時應緊貼腺體實質,剝離包膜,行囊內結扎甲狀腺下動脈分支,既可以減少喉返神經損傷,也可減少甲狀旁腺被誤切或血供障礙的發生。(4)甲狀腺危象的預防:發生率約5%,多在術后12-36h內發生,病死率達20%-30%。術前準備不滿意、服碘時間過長或不規范、術中出血較多、手術時間長及術后某些并發癥等均可誘發該并發癥發生。因此需嚴格控制服用碘劑時間,一般不應超過3周;術后常規給予地塞米松10-20mg/d靜脈滴注,連用2-3d,可有效預防甲狀腺危象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1] 石瑜,王巍松,嚴光亮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手術治療1954例分析[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07,5(1):24-26.
[2] 單孝軍.手術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與并發癥的預防[J].航空航天醫藥,2010,21(10):1851-2.
[3] 楊春明.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外科治療[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7,16(1): 4-6.
[4] 鐘洪洋,黃泰皇,練明波.80例甲亢手術及其并發癥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10):41-42.
[5] 盧佐京,梁榮更.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手術后復發再手術手術入路探討[J].中外醫療,2010,1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