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婦產科手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體會
陳娟
【摘要】目的 通過10例婦產科手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探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特點及護理對策。方法 對10例婦產科手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進行全面的觀察與護理。結果 10例患者住院10-12天,平均9天,10例患者肢體腫脹、疼痛等癥狀消失,無肢體功能障礙,均痊愈出院。
【關鍵詞】術后 深靜脈血栓形成 護理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婦產科手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治療不及時會造成深靜脈血栓形成術后綜合征,甚至血栓脫落引起急性肺栓塞導致死亡。筆者總結了我科兩年多時間內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的臨床資料,護理體會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2011年4月我科開展婦產科手術2000多例,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10例,均行經腹手術,其中剖宮產手術5例、子宮肌瘤切除術后1例,宮頸癌術后2例、卵巢癌1例、子宮內膜癌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腫痛,行走活動受限,皮溫升高。確診,其中單側肢體栓塞9例,雙側下肢栓塞1例。
1.2 方法 采用介入療法如放置靜脈濾過器、血栓旋切器、支架置入術,肝素抗凝,尿激酶溶栓等治療。同時腫脹的肢體給予50%硫酸鎂濕敷。
2 結果
10例患者肢體腫脹、疼痛等癥狀消失,無肢體功能障礙,平均治療時間為9天,均痊愈出院。
3 護理
3.1 心理護理:因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易出現情緒緊張、恐懼、抑郁、急躁、易怒等,所以做好心理護理和心理干預非常重要。
護理人員應觀察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狀態,積極地和病人交流,以自己的言語和行動來影響和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心理干預,緩解其緊張焦慮的精神狀態。同時,在溶栓前向患者及家屬講述治療方法、目的、注意事項,消除其壓力,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念,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提高治療效果。
3.2 一般護理:全面了解病情,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保證患者絕對臥床休息4~5天,對于長期臥床和制動的病人應同時指導其家屬,加強病人床上的運動,如定時翻身,協助病人做四肢的主動或被動的鍛煉,避免在膝下墊硬枕、過度屈髖、用過緊的腰帶和緊身衣服而影響靜脈回流。抬高患肢,肢體高于心臟水平20~30cm,同時膝關節微曲15度[1],使髂股靜脈呈松弛不受壓狀態,可以促進靜脈回流,并降低靜脈壓,減輕疼痛和水腫。注意肢體保暖,保持皮膚清潔。密切觀察患肢疼痛部位、程度、動脈搏動、皮膚溫度、色澤及感覺情況,每日測量并記錄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徑。給予患者低鹽低脂肪高熱量高纖維素清淡飲食,因這種飲食可以減少血液黏稠度、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減輕組織水腫、減少對血管的刺激、防止大便干結而用力排便所致的血栓脫落等等,并告知患者飲食對疾病的防治的重要作用,使其能積極配合,早日康復。另外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如聽音樂、默念數字等。 3.3 抗凝及溶栓治療的護理:我科應用的抗凝藥為肝素和華發令。如果應用過量易引起出血,用量不足,則達不到治療效果,故應嚴格掌握適應證、禁忌證、用量及給藥方法。及時復查凝血常規,并根據結果調整用藥劑量。在使用低分子肝素鈣時,只能皮下注射,注射部位為前外側或后外側腹壁的皮下組織內,左右交替,注射針應垂直,完全插入,藥液注入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膚皺褶內,注意不要水平插入,在整個注射過程中,應維持皮膚皺褶的存在。用藥后注意觀察有無出血征象,要特別注意有無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顱內出血跡象。
在溶栓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肢腫脹的消退程度,檢測凝血系列,防止溶栓過度導致出血。應用尿激酶時均從足背靜脈穿刺,滴注時持續在踝上加扎止血帶,壓力以滴入為度,使藥液向深靜脈回流,從而起到局部高濃度的直接溶栓作用[2]。溶栓后患者不宜過早下床活動,患肢不能過冷過熱,以免部分溶解的血栓脫落致肺栓塞[3]。
3.4 外敷藥物的護理:加強皮膚的護理,給予50%硫酸鎂藥液熱敷,將清潔毛巾浸入50%硫酸鎂溶液中,然后將毛巾包繞患肢,外用尼龍薄膜包扎保溫,每天3次,每次10~20分鐘。因硫酸鎂外用有解痙、止痛、消腫作用,熱敷時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促進水腫吸收。用50%硫酸鎂局部濕外敷,溫度應在30~50℃[4]。
3.5 出院指導:做好出院藥物服用指導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持續使用抗凝藥對預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意義及過量所致的危害如不同部位的皮下出血、腦出血等,囑患者嚴格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定期門診復查凝血酶原時間。出院后最好連續使用長簡彈力襪,避免久坐、久站、久蹲,休息時抬高患肢,多飲水,進食清淡高熱量富含纖維素低鹽低脂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屏氣用力的動作,以防血栓脫落致肺梗塞而危及生命。要適當運動,促進靜脈回流,避免再次血栓形成,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就醫。 并且告誡病人要絕對戒煙,防止煙草中的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縮。
4 討論
靜脈血栓形成的因素為血流緩慢、血液高凝狀態及靜脈管壁受損,前兩者為主要原因。深靜脈血栓形成是外科手術的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于術后開始床上活動時間晚、常規應用止血藥、高齡、全身麻醉、惡性腫瘤手術時間長等有關。下肢深部小靜脈叢血栓形成后,癥狀輕微,這些輕微癥狀常被手術創傷的痛苦所掩蓋,臨床上患者和醫生都未引起高度的重視,延誤治療,而釀成血栓[5]。因此,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是減少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關鍵。
參 考 文 獻
[1] 臺文霞.15例股青腫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4]:211—213.
[2] 廖桂紅,劉麗森.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8):3—4.
[3] 陳律,陸軍.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1997,32(8):448—449.
[4] 莊莉,劉艷琴.產褥期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11例臨床分析及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9):1027.
[5] 劉愛霞,劉鵬. 子宮肌瘤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早期診斷和治療[J]基層醫學論壇2007,11(11):966-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