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芒硝及大黃在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中的應用
呂曉暉
【關鍵詞】 芒硝 大黃 手術切口 脂肪液化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婦產科經腹手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多由手術因素、合并肥胖、糖尿病、貧血、妊娠水腫等引起[1],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對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出現脂肪液化的患者采用外敷芒硝、大黃,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科施行腹部手術后出現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68例,年齡21~52歲,平均33歲,其中剖宮產61例,子宮切除術5例,附件切除術2例。隨機抽取34例(剖宮產30例,子宮切除術3例,附件切除術1例)為觀察組,另外34例為對照組,兩組患者體溫均無異常,發生脂肪液化原因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方法 術后出現切口滲出淡黃色或血性漿液性液體,體溫正常的患者。觀察組于術后第2天始取芒硝40 g+大黃10 g研成細末混勻,裝入雙層滅菌紗布包裹后,均勻平攤置于切口上,每日更換1次;如滲出液較多時,包裹變硬,可1日更換2次。對照組:常規消毒切口皮膚,更換敷料。 3.統計學方法 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觀察組34例患者切口均于治療后2~7天好轉,切口愈合好,無一例發生裂開。對照組34例患者中有28例完全愈合,6例切口全層裂開,進行二期縫合。觀察組治愈率100%,對照組治愈率82.4%。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略)
注:兩組比較χ2=4.569,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討論 1.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主要原因為:①手術原因:皮下脂肪切開后破壞局部血運;術中機械刺激,大塊鉗夾結扎,止血不徹底,切口暴露時間長,脂肪組織破壞,液化;術中縫合技術欠佳,發生無菌性炎癥反應,導致脂肪組織液化;切口過度線結扎過緊,皮下留死腔等均能影響血運,脂肪組織發生牽拉,易引起脂肪發生氧化分解反應,導致無菌性炎癥[1]。②肥胖使皮下脂肪厚度增加,術中對脂肪組織的反復切割、鉗夾、擠壓,使脂肪組織發生缺血,無菌性壞死,產生較多滲液而影響切口愈合。③特殊原因:貧血、妊娠水腫、糖尿病、術后營養不良等均可導致脂肪組織發生缺血,無菌性壞死,產生較多滲液而影響切口愈合[3]。 2.中藥芒硝的有效成分為硫酸鈉,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消腫,止痛的作用。大黃的有效成分為蒽醌類衍生物,具有廣譜抗菌、消炎、清熱、增強免疫力和止血等作用。切口水腫增加局部張力,壓迫血管,影響局部血液循環,兩者配伍治療對早期炎性滲出物引起的腫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同時兩者均有較強的吸濕性,將積蓄在切口內的滲液吸引出來,使切口切緣貼合,促進切口愈合。二者協同能夠互補,相互促進[4]。 3.腹部手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如貧血、妊娠水腫、糖尿病、術后營養不良等還需附加針對性治療措施,指導患者合理膳食,加強營養,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調整血糖等,改善患者全身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