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32例分析
劉冬梅 姜鴻
論文關鍵詞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相關因素治療護理預防措施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婦產科手術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療及預防措施。方法:對通遼市婦幼保健院婦科、產科1948例腹部手術病人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對婦產科手術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抗感染、支持治療,患者均預后良好。結論:婦產科腹部切口液化與肥胖、貧血、術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水腫、滯產、縫合技術、術前未使用抗生素密切相關。針對切口脂肪液化的相關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預防、治療、護理措施,以減少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的發生、促進切口的愈合有深遠的意義。
資料與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婦產科行腹部手術1948例,發生脂肪液化32例,發生率1.64%,其中婦科716例,發生脂肪液化7例,發生率0.98%;剖宮產1232例,發生脂肪液化24例,發生率1.94%。術后患者多無自覺癥狀,所有患者術后3~10天換藥時發現切口有淡黃色水樣滲出物,按壓切口處滲液可增多,切口外觀紅腫不明顯,但可見愈合不良,切緣兩端皮下組織易于分離,有時僅有表皮相連,滲液涂片鏡檢見較多脂肪滴,連續3次培養無細菌生長。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增高不明顯,中性分類不高。3例為術后第3天出現切口滲液,14例術后第5天,8例7天拆線時發現,7例為拆線出院術后第10天發現。7例患者體溫升高,但未超過38.5℃。
并發癥:32例患者中均有并發癥:合并肥胖者15例,合并貧血者13例(HGb均<90科病例;滯產2例;合并2項以上者7例,其中婦科4例(均為糖尿病合并肥胖),產科3例(均為貧血合并肥胖)。
方法與結果
術后每日檢查切口,如發現切口有少量滲液者,排除切口感染后,每日擠壓切口1~2次,每次盡量將液化脂肪擠凈;然后于切口表面覆蓋碘伏紗布,并予以紅外線理療儀照射每日2次,滲液較多或持續時間較長者,應聯合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的同時拆除該處縫線。用甲硝唑、生理鹽水沖洗后加壓包扎,術后5~7天后發現切口滲液較多者,在嚴格消毒下,清除液化壞死組織,隔日換藥1次,將α-糜蛋白酶2ml均勻灑于創面,最后用無菌蝶形膠布固定創口,消滅死腔。如滲液量大,切口愈合不良,或經上述處理不愈合者,則拆除大部切口縫線,祛除脂肪層線結,敞開切口充分引流,待肉芽組織新鮮后Ⅱ期縫合。部份患者口服抗生素預防感染,并輔以支持治療。32例全部治愈出院,其中3例Ⅱ期縫合,無1例切口感染。愈合時間9~15天。
討論
目前國內外對于脂肪液化的診斷沒有統一標準,多數人認為術后出現以下表現可以診斷:①術后4~7天切口愈合不良,有淡黃色滲液;②切口無紅、腫、熱、痛及壞死現象;③滲出液連續3次培養無細菌生長,鏡下可見大量脂肪滴;④體溫、血象不高。
發病原因:①肥胖是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由于肥胖,切口滲液較多,加之壞死脂肪組織未被及時清除、脂肪組織較厚,造成縫合困難。②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癥,影響膠原合成均與切口愈合不良有關。③局部水腫,增加了局部張力,且壓迫血管,影響局部血液循環。④醫生縫合技術不當,也是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在縫合過程中,縫扎過緊可使組織壞死,縫扎過松止血不徹底,滲出物較多,縫合時留有死腔,可擴大局部炎癥反應,縫合組織層次對合不良致切口裂開。術中或術后消毒時酒精進入切口,使脂肪組織破壞、液化。近年來高頻電刀在臨床上廣泛的應用,增加了切口脂肪液化的發生率。⑤術后咳嗽、腹脹、曾應用糖皮質激素等,使脂肪液化發病率增加,不利于切口愈合。
預防措施:①積極治療原發病:糖尿病術前調節血糖水平,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再手術。術中、術后嚴格監測血糖水平,控制糖攝入。對于貧血者,術前糾正貧血使血紅蛋白達90g/L以上。對于妊娠水腫患者則應積極處理原發病以減輕或消除水腫,將中重度水腫控制在輕度及以下者可使術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幾率降低。②術中術者應謹慎操作。做腹壁切口時,盡量一次性切開皮下脂肪層,避免多次反復切割脂肪層。止血要徹底,盡量縮短電刀與脂肪組織接觸時間,手術時,注意用鹽水紗布保護脂肪層,縫合時應對合良好,避免錯位。不留死腔,脂肪厚者分層縫合,縫合間隙應適當,縫線松緊適度,需要時應行減張縫合。另外應注意腹膜縫合后用生理鹽水將脫落的脂肪組織等清洗干凈。盡量縮短切口暴露時間,雷氏等報道脂肪組織厚達4cm以上的切口,應用醫用幾丁糖涂布脂肪層后連續縫合,對預防下腹手術縱切口脂肪液化及裂開是一種簡便易行、療效可靠的方法。③對產程延長及滯產者,要及時進行識別和處理,提高助產人員及產科醫生技術水平。④術后注意嚴密觀察。對于存在肥胖、糖尿病、貧血、水腫等以及手術持續時間延長、術中出血量增多的患者,事先考慮到發生本病的可能,術后換藥時,注意敷料上沾染滲液的色和量并觀察切口的清潔度,看切緣周圍是否有紅腫發硬或皮溫增高的現象,可于切口兩側適當加壓觀察是否有滲液滲出。⑤對于切口已發生脂肪液化的患者應及時在無菌條件下對切口進行處理,注意預防感染,另外可補充營養,靜脈輸注白蛋白,對全身情況給予糾正。α-糜蛋白酶為蛋白分解酶,可迅速分解壞死組織,使其變得稀薄利于引流排除,加速創面凈化,從而有利肉芽組織生成,治療脂肪液化方法簡單,療效滿意,值得推廣。可進行輔助治療,即給予微波治療以加強切口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水腫消退及滲出物吸收,從而促進切口愈合。總之,預防切口脂肪液化的發生,需要術前、術中和術后多方面的注意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