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的手術治療方法及其效果分析
趙興會 王子強
【摘要】目的 探究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的手術治療方法及其治療效果,為指導臨床治療提供重要依據。方法 收集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間因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就診于我院并接受手術治療的3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對該部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重點探究患者所接受的手術方法,并對結果做出相應分析。結果 本組所有患者均采用切開內固定手術方法進行治療,術后隨訪6月~2年,骨折處骨性愈合良好,術后平均愈合時間為4.3月。肩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為91.67%。結論 采用切開內固定方法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時骨折愈合率較高,肩關節功能恢復狀況良好,在臨床實踐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適合在臨床時間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骨折 肱骨外科頸 切開內固定 鎖定鋼板
肱骨外科頸是肱骨大小結節與肱骨干相移行的部位,位于松質骨和密質骨的交界線處,位于解剖頸下約2~3cm處[1]。由于該部位解剖學位置的特殊性,因此該部位成為肩部骨折的好發部位。統計發現,肱骨外科頸骨折的發生率約占肩部骨折的23.3%[2]。另外由于有臂叢神經及腋血管經過,因此骨折發生時常合并有神經血管的損傷。目前,肱骨外科頸骨折的手術治療方法有很多,各種方法均具有其優缺點,治療效果不一。為探究有效的手術治療方法本組研究中收集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間因肱骨外科頸骨折就診于我院并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中共收集患者資料36份所有患者均因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就診于我院并接受手術治療。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13~72例,平均年齡63.1歲;其中陳舊性損傷者3例,新損傷者33例,所有患者均為封閉性骨折。患者入院時所表現出的臨床癥狀主要有受傷側肩部疼痛、腫脹及瘀斑,受傷肢體不能活動,肱骨近端壓痛明顯。經X線檢查可發現肱骨近端有大小、數量不等的骨折塊。本組患者經X線檢查發現 8例患者為外科頸骨折合并大結節或小結節骨折,3例患者合并有肱骨頭碎裂性骨折,19例患者合并有肱骨頭脫位,6例患者外科頸骨折端有碎裂骨片。按照Neer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類,其中一部分骨折患者16 例。二部分骨折患者 13例,三部分骨折患者7例。
1.2 治療方法 本組患者均接受切開內固定方法進行治療,手術過程中患者保持沙灘椅體位,頭朝向健側。頸叢及臂叢神經均予以麻醉后以胸大肌、三角肌間隙為入路清除積存在體內的骨碎片及血腫,將骨折斷端復位并用克氏針暫時進行固定。于肱骨骨折所在部位的岡上肌及肩胛下肌的肌腱處穿引縫合線,并于接骨板放置前將縫合物穿過位于其近端的縫合孔,經接骨板固定好。于肱骨大結節頂點下約0.5cm處放置鎖定鋼板于結節間溝后方1cm處放置導向裝置,應用LCP鉆頭進行鉆孔后鎖定螺釘。對于肩袖存在損傷的患者需要進行肩袖修復;對于肩關節半脫位或完全脫位的患者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關節囊進行適當修復,確定肩關節活動無礙后沖洗并關閉手術切口。
1.3 肩關節功能恢復狀況評定方法 (1)優:疼痛及壓痛消失、肩關節功能恢復正常、活動自如;(2)良:肩部自發性疼痛及壓痛均消失,特殊環境因素下可出現如:氣候變化或勞累時可出現肩部不適感;肩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活動不受限制或僅受輕微限制。(3)中:自發性疼痛或壓痛偶可出現,一般氣候變化或勞累時加重,肩部活動部分受限;(4)差:肩部自發性疼痛明顯,氣候變化或勞累時肩部出現明顯不適,肩關節功能未恢復,活動明顯受限。 1.4 療效評價方法 (1)治愈:骨折完全愈合,骨折斷端對位、對線良好,肩關節外形及功能基本甚至完全恢復.(2)好轉:骨折完全愈合,對位可或不滿意,肩關節功能部分恢復。(3)無效:骨折未愈合或愈合后呈畸形,受傷部位疼痛明顯,肩關節功能障礙未見緩解。
2 結果
經統計發現本組36例患者中33例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達優良,優良率為91.67%,34例患者經治療后癥狀得到有效緩解,肩關節功能見恢復,有效率為94.44%。其中患者肩關節功能評定結果見表1,治療效果統計見表2。
表136例患者的肩關節功能評定結果
優 良 中 差
病例數(例) 23 10 2 1
百分比(%) 63.89 27.78 5.56 2.78
表236例患者經切開內固定治療后的治療效果
治愈好轉 無效 有效
病例數(例) 22 11 2 34
百分比(%) 61.11 30.56 5.56 94.44
3 討論
肱骨外科頸骨折是骨科的一種常見病,該病有多種治療方法很多,但均以肩關節正常功能的恢復為主要目的[2]。另外還需要預防肱骨頭缺血壞死、肩關節僵硬以及急性等。近年來,對于肱骨外科頸粉碎性骨折的標準治療方法反面存在很多非議,手術治療會產生創傷,但是非手術治療關節固定所需時間常,功能恢復所需時間較久,特別是對于老年患者來講該方法存在較多問題,老年患者關節本身即存在退變,一旦出現創傷極易產生僵硬,而長時間的固定更加重了這一不良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
現在切開內固定技術在臨床實踐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中鎖定鋼板固定技術逐漸得到研究者的重視,鎖定鋼板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學優點,其形狀設計以肱骨近端解剖學形狀為依據,手術過程中不需進行預彎處理[3]。但是在骨質疏松性粉碎性骨折的治療中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研究,另外該技術具有良好的錨合力以及較高的抗拉力,不僅能有效避免螺釘松動的出現,還可促進損傷關節早期功能鍛煉的進行。除此之外,鎖定鋼板具有微創治療的特點[4],可以有效減少普通手術方法對骨折斷端血運的損傷,保證骨折處的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加之該方法對軟組織的剝刺激較少,有效避免了對旋肱動脈環的損傷,使得肱骨頭缺血壞死的發生率明顯降低。適合在臨床上實踐中廣泛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曾紹雄, 何鎮祥. 經皮克氏針固定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療效觀察[J]. 河南中醫學院學報, 2009, 24(24): 143-144.
[2] 曹慎, 曹謙. 手法整復治療老年人肩關節脫位合并肱骨外科頸骨折45例小結[J]. 中醫藥導報, 2009, 1 5(6): 52-53.
[3] 周蔚, 羅從風, 翟偉韜, 等. 鎖定接骨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06, 21(1): 1-3.
[4] 林伯文, 肖德明, 徐忠世, 等. 鎖定接骨板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05, 7(9):82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