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手部燒傷后通過整形外科手術的治療及方法
李長江 黃志超 李攀
【摘要】目的手是重要的勞動器官,受傷的幾率較大,手的解剖比較精細,功能特殊,在各類燒傷中,手部燒傷所占比例很大,可造成手部瘢痕及瘢痕攣縮,輕者可影響手的形態,造成丑陋的外觀,重者可使手的功能完全喪失。整形外科手術是解決外傷后可造成血管、神經、肌腱、骨和關節的損傷,以及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改善病人的生活和工作。方法我科從2008至2010年收治的89例手部燒傷患者的治療及康復體會。結論手術是修復創面及恢復手部功能和形態的重要的方法,術后的康復治療則是鞏固療效的重要措施。精湛的手術技巧,良好的術前、術后護理,正確的功能鍛煉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整形外科技術手部燒傷修復
1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8-~2010年共收治手部燒傷患者89例,128只手,其中女性30例,男性50例,年齡3~51歲,平均30.43±9.41歲,燒傷面積≥50%12只手,30%~50%41只手,<30%68只手。36只手為Ⅱ度燒傷,85只手為Ⅲ度或深Ⅱ度、Ⅲ度混合燒傷,燒傷原因包括:高溫液體、火焰、蒸汽、高溫金屬等熱力燒傷(40例);電燒傷(15例);酸堿等化學燒傷(25例)。121只手中19只手為肉芽組織創面,6只手燒傷創面合并有肌腱、神經肌肉、關節囊的損傷及壞死。
1.2 治療方法
1.2.1 早期處理:淺Ⅱ度及淺Ⅱ度合并散在深Ⅱ度手部燒傷創面,入院早期主張創面包扎,局部用凡士林紗布或人工皮膚覆蓋創面,按手功能位厚敷料包扎,避免包扎過緊影響血運,每日或隔日換藥治療,一般2周內可自然愈合。深Ⅱ度創面可選擇包扎或暴露治療法,早期手術植皮封閉創面。對Ⅲ度燒傷創面,傷手早期直接采用暴露療法,以磺胺密啶銀霜外涂或3%碘酒外涂保痂。有手部末梢血運不良或感覺輕度麻木者,傷后早期及時行腕部手背及手指單側或雙側縱行焦痂減張切開,保證末稍血運良好,條件許可,及早手術切痂植皮封閉創面。
1.2.2 手術植皮或皮瓣轉移:手部深Ⅱ度及Ⅲ度創面需手術治療。早期切痂植皮28例,削痂植皮22例,肉芽創面植皮或補充植皮19例;皮瓣轉移6例為燒傷嚴重或電擊傷有肌腱外露或骨外露患者。深度電燒傷病人均早期切除壞死組織,手掌肌組織切除則盡可能保留間生態組織,創面選用帶蒂皮瓣,鄰指皮瓣或帶血管蒂皮瓣覆蓋,若骨壞死、肌腱壞死或缺損則行截指術,如指骨外露同時有骨膜壞死,但肌腱尚健存,則可選用腹部軸型皮瓣覆蓋剖面,如整個手無血供,骨、肌腱、皮膚等組織已壞死或炭化,則截除。熱壓傷病人早期手術切除壞死組織行全厚或中厚皮或轉移皮瓣修復剖面,如指骨壞死或粉碎性骨折則行截指處理。
1.2.3 功能鍛煉:手的功能訓練關鍵是恢復掌指關節與各指間關節的主動運動。一般于傷后或術后10d左右就鼓勵病人手部作輕微活動,預防各指關節僵硬與粘連,逐漸增大關節活動度,協助拇指與各指的對掌、對指、分指、握拳運動,運動時間逐漸延長,運動量逐漸加大。手部燒傷后畸形多見手背、指背瘢痕增生及各掌指關節過伸半脫位,指伸肌腱損傷,屈肌腱張力過大,引起指間關節屈曲。鍛煉掌指關節回位屈曲及指間關節伸展以協調手部運動是重要環節。功能鍛煉同時應用彈力帶、彈力手套持續加壓,彈力帶或彈力手套內襯疤痛貼,對防止增生瘢痕有一定作用,小兒患者多配合應用小夾板或支架被動牽引,防止掌指關節及各指間關節攣縮脫位。手部創面封閉后嚴重畸形或瘢痕增生者多行整形手術治療。
1.2.4 對瘢痕組織進行按摩:深度燒傷創面愈合后,形成瘢痕組織的成纖維細胞已達到高峰,應及時行按摩及牽引。由于新生的上皮較嬌嫩,易破損及生成水皰,開始按摩應注意按摩的力度。鼓勵患者自我按摩并持之以恒,方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1.2.5 抗皮片攣縮治療:對于創面植皮的患者,術后10d左右皮片已基本成活,應開始行抗皮片攣縮治療,除每日徒手按摩外,還需每晚行手功能位包扎固定,關節的被動主動屈伸,幅度盡量大,使創面愈合后能達到滿意體位。深度燒傷區即將愈合時即開始實施彈力繃帶加壓治療,以不影響手部血運為原則。 1.2.6 藥物及物理療法:手部創面愈合后每日以40℃溫水浸泡1~2次,每次15~20min,在水浴中做主動、被動手指屈伸。給予瘢痕貼等外用藥物治療,有預防和治療燒傷后色素沉著,軟化瘢痕及止癢的作用。
1.3 療效標準
治愈:治療后手部關節活動完全恢復正常功能;顯效:手能半握拳,生活自理,可參加輕工作;有效:治療后手部活動范圍比治療前增加10°以上,生活需他人幫助;無效:治療前后無變化。
2 治療結果
燒傷早期40例,治愈34例,顯效5例,有效1例。燒傷整形40例,治愈30例,顯效8例,有效2例。
3討論
手部燒傷,早期處理不當可引起手指干性壞死,手術與否及植皮厚度、質量直接影響晚期功能恢復效果,這對于病人愈后工作能力、生活質量有很大影響。因此在燒傷病人治療中,始終重視手的治療康復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手部燒傷同時上肢燒傷特別是腕部深度環形燒傷時及早行上肢手背、手指減張切開,對于保證手部血運,防止手指缺血使手指部分或全部壞死十分重要。對于手部燒傷嚴重的病人,應及早行切削痂中厚皮片植皮手術,手指切痂應嚴格掌握層次,避免手術繼發損傷,在皮源緊張情況下也應重點保證手部用皮,術中注意指蹼創面植皮方法。對于已有手指干性壞死者,可以經換藥使壞死部分自然分離,然后手術行殘端修整植皮。手部電燒傷及熱壓傷,損傷常較重,患者易合并有肌腱、神經血管、骨的損傷和壞死,應盡早擴創、皮瓣修復。
手部燒傷后,若局部關節制動3周以上,易造成關節僵硬與強直,影響手的活動功能。故燒傷后或術后10 d左右,就應開始功能康復治療,逐漸訓練其恢復手部自理生活和勞動能力。手部功能的早期鍛煉,應從手術清創植皮后的包扎開始就注意手的功能位固定,特別是小兒病員更應精心仔細,在植皮成活即逐步進行功能鍛煉,這是手部康復的重要環節。在功能鍛煉的同時持續彈力手套與瘢痕貼聯合應用也是減少瘢痕增生攣縮的簡單實用方法。對于已形成畸形或嚴重瘢痕增生者,尤其是小兒病例,應早作整形手術。早期多主張在傷手一年或兩年行整形手術。近年來整形于術提前,最短在創面封閉后2個月余即整形手術。所以在瘢痕增生期即整形手術,可以極大改善手部燒傷愈后的外形和功能,提高生存質量。燒傷治療應將創面封閉、功能恢復、形態改善、康復鍛煉融為一體,才會收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達到真正成功的目的。
參 考 文 獻
[1]周賢麗.手燒傷術后功能障礙的綜合康復治療[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0,(3):175-176.
[2]陸廷仁.手燒傷的康復醫療[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6,(3):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