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循環在非心臟外科手術中的應用
佚名
作者:林鋒,梁岳培,宋劍非,李安桂,杜振宗,鄭民,王瑋,李牧
【摘要】 目的 探討體外循環技術在非心臟外科手術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1996年7月至2008年4月我院在11例非心臟外科手術中應用體外循環技術,其中在體外循環下行左側局部晚期肺癌擴大根治術3例,肺動脈栓塞取栓術2例,氣管腫瘤切除2例,布加綜合征根治術2例,縱隔腫瘤切除術2例。結果 11例病人全部康復出院。11例患者隨訪6~36個月,1例肺癌存活10月后死亡;另2例肺癌患者術后13及15個月仍存活;2例肺動脈栓塞取栓術患者恢復正常工作;2例布加綜合征根治術患者術后已存活6個月;2例縱隔腫瘤切除術患者術后分別存活13及15個月。結論 體外循環技術在非心臟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已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可為臨床治療危重病人提供重要救治手段,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體外循環;外科手術;非心臟外科手術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by pass (CPB) in nonheart surgery. Methods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was used in 11 noncardiovascular operations from 1996 the july to April the 2008. The CPB were applied in 3 cases of extensive radical surgery for left advanced lung cancer, 2 cases of removal of thrombus in pulmonary artery, 2 cases of tracheal tumors excision , 2 cases of radical surgery for BuddChiari syndrome,2 cases of mediastinal tumors excision. Results All 11 cases were cured and followed up for 6 to 36 months. 1 case of lung cancer died 10 months later,and the other 2 still lived 13 and 15 months later. 2 cases of pulmonary embolism return to work, 2 cases of BuddChiari syndrome still lived 6 months later, 2 cases of mediastinal tumors lived after 13 and 15 months. Conclusion CPB in nonheart surgery is effective in clinic and can be a life saving approach in some critical cases in addition to heart surgery.
Keywords: cardiopulmonary by pass(CPB) ; surgery; noncardiac surgery
體外循環(cardiopulmonary by pass, CPB)技術應用于心臟以外的手術,可提供無血手術野,有效回收病人術中失血,及時有效循環灌注,大大減少庫血的使用及并發癥,有效降低手術的風險,為重大、復雜的外科手術提供有利的條件[12]。1996年7月至2008年4月我們將CPB技術用于11例非心臟外科手術中。本文就此11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探討體外循環技術在非心臟外科領域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旨在拓寬CPB應用范圍,為臨床救治重癥病人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肺癌3例,45~65歲;縱隔腫瘤2例,26~31歲;布加綜合征2例,41~45歲;肺動脈栓塞2例,42~54歲;氣管腫瘤2例,35~48歲。11例患者中有3例為左或右上肺癌侵犯心包及主肺動脈,無遠處轉移,常規手術不能根治;1例急性肺動脈栓塞、右心房血栓脫落,全身皮膚濕冷,雙下肢腫脹,行心臟彩超檢查示右心房內約10 cm長條狀強回聲,隨心臟舒縮擺動,可經三尖瓣口進入右心室,右心房、室大,肺動脈高壓,搬動病人后突然出現氣促加重,瀕死感;1例慢性肺動脈栓塞患者;2例患者因氣管腫瘤造成氣管重度梗阻;2例巨大縱隔腫瘤分別侵犯上腔靜脈和無名靜脈及右心房等;2例經相關檢查確診為布加綜合征患者。
1.2 方法
CPB按常規準備,轉流中監測動脈壓、CVP、ECG、ACT、鼻咽溫、肛溫和血氣等。3例局部晚期肺癌,1例行股動、靜脈插管轉流,另2例均行降主動脈插動脈管,主肺動脈插管入右室,常溫轉流支持下行左或右全肺葉切除加淋巴結清掃及肺動脈楔形切除肺動脈成形或肺動脈袖狀切除術;2例布加氏綜合征病人為胸骨正中切口,常規建立CPB后行根治術;2例氣管腫瘤病人體外氧合在常溫下進行。2例縱隔腫瘤均行主動脈-右房插管轉流后行縱隔腫瘤切除術;2例急性肺動脈栓塞有1例在緊急全麻體外循環下手術,胸前正中切口,建立體外循環,阻斷上、下腔靜脈及主動脈,探查右心房及右室內無血栓后切開主肺動脈上達分叉部,發現左主肺動脈干內有大塊血栓,取出血栓;1例慢性肺動脈栓塞,行胸前正中切口,主動脈、上下腔靜脈插管,建立體外循環,切開主肺動脈上達分叉部,發現左主肺動脈干內有大塊血栓,取出血栓,探查右主肺動脈干內無血栓,反復沖洗。2例氣管腫瘤患者1例腫瘤位于氣管下段,經右胸后外側切口開胸,發現腫瘤位于氣管下段,侵犯隆突和雙側主支氣管根部,先于腫瘤遠端切斷右主支氣管,臺上將氣管插管插入至右主支氣管遠端,用呼吸機通氣,氣管下段、隆突及雙側主支氣管根部切除,行左主支氣管和氣管端吻合,拔除右主支氣管插管,經口氣管插管通氣,后行右主支氣管和左主支氣管端側吻合,并清掃淋巴結;1例患者腫瘤位于氣管中段,做頸部Corker切口,探查見腫物上緣位于胸骨上切跡水平,外侵明顯,基底占氣管周徑的2/3,長約5.8 cm,縱隔多組淋巴結腫大,無法行根治性切除,遂行氣管切開,經臺上氣管插管進行通氣,停止CPB,切除腔內腫瘤,經口氣管插管通氣。
2 結果
本組11病例無手術死亡,均順利康復出院。11例隨訪6~36個月。1例肺癌存活10月后死亡,另2例肺癌術后13及15個月仍存活,2例肺動脈栓塞取栓術患者恢復正常工作,2例縱隔腫瘤切除術患者術后分別存活13及15個月,2例布加綜合征根治術患者術后已存活6個月。
3 討論
隨著體外循環(CPB)設備人工心、人工肺的日趨完善,灌注技術水平的提高,使其更安全,更易于普及。近年來報道CPB技術不僅僅用于心臟外科心內直視手術,還可用于非心臟外科手術、急診搶救、復蘇等方面,甚至為內科治療提供手段,也為臨床救治某些病例提供了一種特殊方法。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侵犯心臟及大血管在外科臨床手術中較為多見,有相當多的患者并無遠處轉移,如果能將肺癌連同受侵犯的心臟大血管行根治切除術,許多患者能獲得更加良好的預后。目前,國內外均將CPB技術用于肺癌手術中,獲得較好的近期和遠期效果[3]。本組3例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侵犯心包及主肺動脈,無遠處轉移,CPB下行左或右全肺切除加淋巴清掃加心包部分切除及主肺動脈部分切除成形或肺動脈袖狀切除術,手術順利。巨大縱隔腫瘤常因侵犯大血管及心臟,常規條件下難以完全切除而達到根治目的,在CPB下則可以提供無血手術野,擴大切除范圍,從而能達到根治的目的,取得了更好的預后。
本組2例布加綜合征因肝下段靜脈閉塞,肝左、中、右靜脈均有不同程度閉塞,CPB下行布加綜合征根治術,減小了手術危險性,但應盡可能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血液有形成份的破壞,而且轉流中加強血氣、電解質監測,避免嚴重酸中毒。有文獻報道布加綜合征主要使用主動脈-腔靜脈轉流加深低溫停循環的方法進行手術,可能更有利于手術成功[4]。急性大塊血栓肺動脈栓塞及時診斷的困難性使病情危急進展迅速,往往延誤手術時機[5]。所以,如有以下情況應及時實施CPB下肺動脈切開取栓術:①肺動脈栓塞后有明顯的循環呼吸障礙,血壓小于90 mmHg(1 mmHg =0.133 kPa),尿量小于20 mL/min,PaO2<60 mmHg,經積極處理未好轉;②肺動脈阻塞范圍超過50%;③因肺動脈栓塞突發心跳驟停。在全麻體外循環心臟停跳下進行手術,顯露遠端肺動脈內的血栓,以挽救病人生命。術中清除血栓應避免造成血管壁損傷,以及手法擠壓造成支氣管肺泡損傷。慢性肺動脈栓塞如果出現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也可采用外科手術。氣管腫瘤致氣道狹窄嚴重,呼吸道梗阻的病人最好迅速建立體外循環,保持病人重要臟器得到足夠含氧血灌注[6]。人工心肺能使血液獲得良好的氧合和排出CO2,維持生理循環功能,但插管的粗細及位置也是至關重要的,否則引流不暢,灌注流量達不到理想的輔助效果[79]。
盡管CPB技術在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血液破壞等,但也具有進行氣體交換、調整人體溫度、提供無血手術野、回收失血等優點。隨著CPB技術的改進和完善,相信這一技術在非心臟外科手術領域的應用會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