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院手術治療乳腺癌的整體護理分析
佚名
【關鍵詞】 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乳房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占全身惡性腫瘤的7%~10%,并呈逐年上升趨勢[1]。所有確診乳腺癌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和憤怒,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而手術是目前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方法[2]。本院外科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16例乳腺癌患者,均實行改良根治手術,現將護理配合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6例,均為女性;年齡28~67歲,平均47.5歲。住院時間20~50d。均在術前行細針穿刺做細胞學檢查或術中行快速病理檢查確診為乳腺癌,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術后10~14d開始進行化學治療。術后恢復較好,未發生并發癥,均痊愈出院,定期化療。
1.2 護理 (1)術前護理:向患者講解有關該病的基本知識,妊娠期乳腺癌患者應終止妊娠,哺乳者應停止哺乳并給予回奶藥物。若患者有失眠癥狀、精神緊張,可服地西泮[3]。術前常規檢查血、尿、便,電解質、肝功能,凝血酶原時間測定,免疫篩查,以及心電圖、胸透等,并幫助患者做好各種準備工作。術前多食用高蛋白、高熱量、高營養、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術前1天晚餐食用半流質,如稀飯、牛奶等。(2)術前準備:為使患者適應術后生活需要,應幫助患者練習雙手使用筷子和勺,學會用健側手梳頭。術前1天按手術要求范圍備皮,減少切口感染機會。讓患者做好精神和心理準備,消除恐懼心理,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3)術后護理:術畢嚴密注意生命體征變化,并做好記錄。根據病情連續觀察24~48h。注意引流物的性質和量。6h內去枕平臥,清醒后取半臥位。1~3d內上肘取內收位,患側下墊小枕,保持功能位和舒適,與胸部呈水平位,以促進淋巴和靜脈回流,靜脈輸液或注射時應避開患側肢體,以免肢體腫脹。一般術后6~10h內禁食、禁水,如無惡心、嘔吐,6~10h后可少量飲水,次晨飲水、進食,進高營養、易消化、易吸收食物,可增強體質,以利切口愈合。妥善固定引流管,勿扭曲、打折,觀察引流液的性質和量,保持持續負壓狀態,防止倒流造成逆行感染,若有引流不暢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術后2d內限制患側肢體活動,以免腋窩皮瓣的活動而影響切口愈合,術后3~5d開始活動,1~4d行握拳、屈肘運動,主要活動指、腕、肘關節及前臂肌肉,每天上、下午各練1次。術后5~6d(一般在引流管拔除后)行患肘上舉運動。術后1周如無切口出血、積液等,除以上活動外,可增加活動量:肩關節環繞;外展內收;摸耳;爬墻。(4)預防并發癥的護理:術后前3天觀察敷料有無變化,如果滲濕,表示切口出血較多,應及時報告醫生更換敷料,必要時采取對應措施。一般用三角巾包扎固定,5~6d后去掉三角巾,防止患肘早期外展活動,以免牽拉切口。胸帶包扎過緊,患者感到呼吸困難,切口疼痛,腋下不適等,發現這種情況應立即調整,防止壓迫造成循環障礙所致皮瓣壞死,改善呼吸狀況;如果過松也應及時重新包扎,過松不利于防止切口出血及皮下積氣(液)。患側上肢不宜輸液,以免引起上肢疼痛、水腫及液體自損傷的淋巴管外漏,影響患側上肢擺放位置,宜采用對側上肢或下肢輸液。少數患者有中度發熱,一般體溫不超過38.5℃,患者如有持續高熱現象,應及時處理,并查找發熱原因。(5)化療相關護理:對術后化療者,要做好心理護理,解除思想顧慮,讓患者簡單了解化療藥物的作用機制和副反應。化療時選擇較好的靜脈,爭取一針見血,防止藥液外滲和靜脈炎的發生。如果藥液外滲,可立即停止輸液、局部封閉、外滲局部外敷、超短波理療、外科處理等方法,避免或減輕化療藥物外滲引起的永久性組織損傷。發生靜脈炎時應重新選擇靜脈穿刺,局部涂氟輕松軟膏。化療前使用止吐藥可預防或減輕胃腸道反應。化療期間保持口腔清潔,飯后漱口,化療后有36%~71%的患者出現味覺的改變[4],應選擇適合口味的食物。化療導致患者脫發,可以推薦適合患者的假發套佩戴。化療期間定期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以便及時調整藥物劑量或暫時停藥。(6)健康教育:乳腺癌患者術后存在一定的不良情緒,影響了患者的預后。大多數乳房切除者存在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心理障礙[5]。加強心理干預可有效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6]。護士應向患者及家屬解釋相關的醫學知識,應告知患者術后要加強患肢功能鍛煉,出院后要定期隨訪、定期化療,以觀察療效,并及時到醫院復診。
2 結果 運用護理程序對患者實施身心整體護理,提高了治療效果,預防了并發癥的發生。本組16例患者,經以上系統護理后,術前準備充分,術后恢復好,未發生并發癥,均痊愈出院,能樹立信心,按時接受化療。
3 討論
基層醫院和省市大醫院相比較,手術患者術前、術后的護理各有其特點,能否做好手術患者的病情觀察與護理,對促進機體的康復、預防與及早發現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起著重要的作用,也關系到基層醫院存在的價值。 整體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以滿足患者心身需要的新型護理模式,要滿足各種各樣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的護理需求,就需要護士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的滿足和人格尊嚴的完善,關注患者所處的家庭以及社會環境,圍繞著人的生命全過程提供全方位的、最具有個性化的護理服務。通過實踐,作者認為任何醫院都可以開展整體護理,而無需特定的硬件設備,關鍵在于護士必須轉變服務觀念,有扎實的開展整體護理所具備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結合本科室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整體護理。基層醫院只要加強責任心,認真做好手術患者的各項護理,認真觀察病情變化,是可以保證手術患者順利康復的,大多數患者是可以在基層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