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
劉海玲 史秀蘭
【關鍵詞】 骨折合并糖尿病 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
老年人由于骨質疏松、關節部位骨質增生、肌肉萎縮等原因,在跌倒時極易造成骨折。老年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時,恢復期明顯增長,一旦伴隨糖尿病,術后如果治療護理措施不當,很容易并發感染,輕者骨折愈合期明顯增長,重者會引起骨髓炎癥導致截肢,給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的傷害。我院2003年10月-2007年10月對38例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一系列積極有效的護理,患者恢復良好,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38例患者,男15例,女21例,年齡60~81歲,平均78歲。一側內外踝骨折18例,一側股股頸骨折12例,一側股股頸骨折合并肱骨骨折6例,骨盆骨折2例。患者入院測空腹血糖最低15.8mmol/L,最高24.5mmol/L,均值為18.5mmol/L。患者均進行外科手術。38例患者完全恢復,平均住院天數為20d。
2 護理措施
2.1 心理護理 患者由于本身患有糖尿病,又發生骨折,擔心手術后傷口是否容易愈合,是否引起術后感染,部分患者由于一直在控制飲食,擔心營養是否缺乏。患者的心理壓力很大,情緒低落,甚至拒絕手術。我們通過耐心地與患者交談,了解他們產生顧慮的原因,并通過已經治愈的患者來進行現身講解,讓患者積極與醫務人員配合,樹立信心,早期手術。
2.2 術前護理
2.2.1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完善相關檢查 密切觀察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變化。根據情況進行牽引復位。如果患肢高度水腫并有水泡形成,必須消毒后,用5mL注射器將水泡內液體抽出,以免水泡自行破潰,皮膚黏膜外露,造成感染。
2.2.2 嚴格監測并調控血糖 雖然目前尚無統一的圍手術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標準,但更多的研究認為,空腹血糖控制在6.1~10.0mmol/L以下,急診手術血糖控制在11.0~14.0mmol/L以下,可以減少骨折術后的感染機會,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由于骨折患者伴隨糖尿病,又加上疼痛造成的應急反應,血糖值普遍增高。需要對患者早、中、晚三餐前和餐后2h的血糖進行檢測,調整胰島素的用量,使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到術前要求。
2.2.3 飲食控制 嚴格控制早、中、晚三餐的熱量,三餐要定時定量。三餐按1/5、2/5、3/5 分配,最好增加粗纖維含量較高的食品,低鹽、低脂肪。對于患者體質較弱者,根據血糖情況,適當增加優質蛋白的含量。同時術中要嚴密監測血糖、血壓、心臟等功能。
2.3 術后護理
2.3.1 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術后傷口有無滲血、滲液。觀察患肢手指、趾端的血運情況,并配合適當的按摩、烤電。
2.3.2 術后給予2種以上抗生素聯合應用防止傷口感染。并給予胰島素治療調控血糖。給予抗凝藥,如低分子肝素鈣4100單位皮下注射,防止血小板聚集造成深靜脈血栓。2.3.2 術后功能鍛煉對于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強直、血栓形成有很好的效果。術后應將患者肢體保持在適當的功能位置,有利于在床上活動。盡量讓患者自己梳頭、吃飯、鍛煉健側肌肉關節。每1~2h按摩患側的肌肉1次,并幫助患者翻身、拍背。在不影響治療的情況下,患者可以在護理人員或家屬的幫助下盡早下床活動,活動量由小到大。鍛煉的同時,做一些對肌肉有節律的收縮和放松活動,并加強關節的活動。在活動的同時,密切觀察患者肢遠端的血運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2.3.3 出院指導 老年人骨折的愈合期本來較長,加上伴隨糖尿病,出院后的護理十分重要。告知患者應掌握的骨折康復知識外,也要指導患者掌握糖尿病方面的知識,并定期復查血糖。囑其在家屬的陪同下繼續進行功能鍛煉,觀察恢復情況,并定期到醫院復查。
3 結果
38例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36例完全康復,2例需借助器械進行行走,無1例感染發生。
4 總結
血糖的升高有助于感染的發生。老年糖尿病患者骨折后發生感染的報道也并不少見,如何減少感染的發生,許多專家提出不同的意見。我們通過對38例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認為早期心理護理,及時的糖尿病知識宣教,密切的病情觀察,術前術后的整體護理及早期適當的功能鍛煉對患者恢復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患者出院后,必須定期監測血糖,通過藥物控制血糖的濃度,減少因血糖增高導致的并發癥的發生。38例患者中,24例患者的術后空腹血糖的濃度維持在8.0mml/L以下,14例空腹血糖超過14mml/L,我們及時給予胰島素治療,使血糖維持在6.0~8.0mml/L之間,對患者的早期恢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