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霉素聯合手術治療兒童口腔頜面部血管瘤臨床療效觀察
呂衛(wèi)民
[摘要]目的觀察局部注射平陽霉素加手術切除治療兒童口腔頜面部血管瘤的臨床療效。方法對52例口腔頜面部血管瘤患者首先采用平陽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混合液進行瘤體多點腔內注射,至瘤體稍發(fā)白,經3~5次注射后行手術治療。對部分未能完全切除或完全切除后可能導致嚴重繼發(fā)畸形的患兒,進行術中和術后繼續(xù)應用平陽霉素治療。結果69.23%患者經平陽霉素注射后直接切除治愈,25.00%經術后3—5次注射治愈,顯效和好轉2例,無效1例。結論應用平陽霉素注射合并手術切除治療患者血管瘤,術中出血少,手術風險低,提高了患者血管瘤的治愈率。
[關鍵詞]平陽霉素;手術;血管瘤
血管瘤是常見的兒童期先天性良性腫瘤,多發(fā)于口腔頜面部,約占全身血管瘤的60%。由于血管瘤所致的顏面部畸形,不僅給患者造成容貌缺陷和功能障礙,且給患者及家屬帶來很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和精神負擔。平陽霉素和手術切除是目前體表血管瘤的兩種常規(guī)治療手段,但兩者單獨應用,對部分血管瘤病例達不到臨床治愈的效果。近年來,我科采用平陽霉素加手術切除治療52例兒童口腔頜面部血管瘤患者,取得了明顯的治療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4年4月-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兒童口腔頜面部血管瘤患者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齡1個月一15歲。發(fā)生部位:唇部27例,頰部15例,額部l例,舌部3例,口底1例,腭部3例,眶下區(qū)2例。瘤體面積:0.5 cm ×0.5 cm~8 cm×5 cm?;颊呔鶠槭状谓邮苎芰鲋委?。
1.2方法患者通過物理檢查、B超、血管造影檢查明確診斷后,采用平陽霉素8 nag,地塞米松_5ng,2%利多卡因1ml,生理鹽水3ml混合液局部注射治療。注射前根據患者的年齡、部位及血管瘤的大小、類型決定用藥劑量。局部常規(guī)消毒后,于瘤體邊緣旁0.5cm內進針;沿水平方向進入瘤體,回抽有血后呈扇狀向瘤體內注藥,使藥液均勻分布于瘤體內,大面積血管瘤可分次注藥,注射后至血管瘤色澤由紅潤變?yōu)闇\白色。每7~10 d重復注射1次,一般3-5次,平陽霉素總量不超過40mg。平陽霉素治療3—5次后,患者瘤體明顯縮小,而后行手術切除治療,手術多采用直接切除縫合和皮片移植術。少數不能完全切除或切除后可能導致嚴重繼發(fā)畸形的瘤體,于術中或術后應用平陽霉素進一步縮小和閉塞瘤體。
1.3療效判斷標準|級,無效:瘤體無縮小,保持不變或繼續(xù)增大;Ⅱ級,有效(好轉):瘤體明顯縮小,但不足2/3,需繼續(xù)治療;Ⅲ級,顯效:治療后瘤體縮小80%以上,皮膚色澤接近正?;蛴休p度色素沉著,無功能障礙,但外觀尚未完全恢復正常,尚需治療。Ⅳ級,治愈:治療后瘤體完全消失,表面色澤正常,無功能障礙,隨訪無復發(fā)?;颊呔谥委熀笮?個月門診隨訪觀察。
2結果
2.1臨床療效36例患者經術前平陽霉素注射治療后手術切除治愈;13例手術治療后再行3—5次注射平陽霉素治療治愈;顯效和好轉2例(3.85%),無效1例(1.92%),患者治愈率為94.23%。
2.2術后并發(fā)癥52例患者中發(fā)生切口感染2例,經抗感染及交換敷料后治愈;4例患者引起發(fā)熱,體溫37.7-38.4度,經對癥處理后緩解;部分患者出現惡心、嘔吐和食欲不振等現象;52例患者未見白細胞降低、肝功能損害及肺纖維化等并發(fā)癥,未發(fā)生藥物過敏和中毒現象。
3討論
血管瘤是臨床常見的先天性血管病變,為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所致,多發(fā)于皮膚、粘膜、皮下組織,部分可累及深部肌肉,患者表現為皮膚或粘膜顏色及形態(tài)改變,呈鮮紅色或紫紅色,常引起頜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礙。目前血管瘤的治療方法有手術、冷凍、激光、硬化劑注射、同位索放射及激素等,但這些方法各有缺陷,并易產生并發(fā)癥或治療不徹底,導致治療后頜面畸形及功能障礙,雖然目前手術仍是治療血管瘤的主要方法,但部分瘤體位置部位特殊,手術常不易徹底切除,或術后影響容貌和功能受到限制。近年來,作者應用平陽霉素于術前、術中、術后注射,并聯合手術切除治療患者血管瘤,以期為更好的診治患者提供支持。 平陽霉素是抗生素類抗腫瘤藥物,由平陽鏈球菌產生的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對血管內皮細胞有抑制作用,可靜脈注射、肌內注射、瘤體注射和動靜脈內注射,不良反應小。平陽霉素注入后在局部積聚高濃度藥物,可抑制破壞血管內皮,使瘤體萎縮,纖維化而治愈。地塞米松可減輕局部水腫,防止平陽霉素激發(fā)體內熱源釋放和產生抗炎抗過敏反應,從而預防或減少發(fā)熱反應。利多卡因可起到局部麻醉、減輕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的效果。平陽霉素與地塞米松配伍合用,對血管瘤的治療起到相加或協(xié)同作用。在本組52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現發(fā)熱反應,但患者經對癥處理后均獲得癥狀緩解。雖然平陽霉素治療血管瘤有效率可達92.5%-96.5%,但治愈率一般只有46.O%-80.2%,對于發(fā)生部位在上、下唇、鼻尖、耳和眼瞼以及影響容貌和功能的血管瘤,部分患者應用平陽霉素治療僅能使瘤體縮小和控制病情。
目前,對于病變范圍局限的血管瘤,手術切除具有簡單、快速、根治的特點。但對于病變范圍廣泛、瘤體累及筋膜、肌肉等深層組織時,單純直接手術切除可造成術中患者出血量大、視野暴露不佳,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因此,針對這部分患者,作者先采用平陽霉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療血管瘤,可使多數患者瘤體明顯縮小、硬化,血管腔閉鎖,血供減少,待患者病情緩解后再行手術治療。通過藥物栓堵,硬化瘤體血管,可以減少術中出血量,縮小手術范圍,降低手術難度和風險,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對于部分患者瘤體不能完全切除或切除后可能導致嚴重繼發(fā)畸形時,作者采用術中、術后應用平陽霉素治療以進一步縮小和閉塞瘤體。在本組52例患者中,作者通過術前注射平陽霉素,經手術切除治愈36例(69.23%),術中、術后繼續(xù)應用平陽霉素治療后有13例患者治愈,患者總治愈率為94.23%。
總之,筆者認為平陽霉素局部注射和手術切除兩種治療方法協(xié)調配合應用治療患者血管瘤,克服了兩種方法各自的局限性,可以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1]張志愿,趙恰芳.頭頸部血管瘤與血管畸形[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社,2007:55.
[2]中華口腔醫(y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yè)委員會脈管性疾病組.口腔頜面部血管瘤及脈管畸形的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5,40(3):185-186.
[3]周偉群,李軍,朱靚.口腔頜面部血管瘤98例臨床分析[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27(24):2302.
[4]張冶漢.口腔頜面部血管瘤綜合治療療效評價[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8,14(2):134一139.
[5]劉海濤,盧新華,葉明華,等.平陽霉素治療頜面部血管瘤98例療效分析[J].中原醫(yī)刊,2007,34(15):69.
[6]鐘少波,廖天安,鄭長泰,等.平陽霉索治療口腔頜面部靜脈畸形201例[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8,17(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