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手術下的食管癌快速康復護理
趙銳瑾
快速康復外科,是指在術前、術中及術后應用各種已證實有效的方法減少手術應激及并發癥,加速患者術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治療總費用的一組綜合措施。近年歐美許多國家對其可行性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理想效果,但在食管癌治療中的應用報道甚少,我院于2007年10月將這一理念引入了食管癌的外科微創治療,現將80例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160例符合入組條件的食管癌住院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例。入組條件:年齡<70歲,無嚴重心肺血管疾患,無嚴重糖尿病,無嚴重脊柱畸形,無凝血機制異常,無食管梗阻,術前未行放化療。 1.2指標 兩組術后首次排氣、排便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再入院率等。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分析數據,術后排氣和排便時間用Mann-whitney方法進行統計;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采用χ2檢驗。 2 快速康復措施 2.1術前準備 觀察組術前1d早、中、晚餐均正常進食,22:00再進流食500ml,術晨6:00飲糖鹽水300ml。對照組術前1d中午正常進食,晚餐進流食,0:00后禁食水。兩組相同之處:術前晚常規灌腸,術晨置胃管、尿管等。 2.2術中措施 觀察組改進麻醉方法、保溫、控制補液量、應用激素等。即:采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麻醉誘導前常規應用地塞米松10mg,鎮靜及鎮痛藥選用短效藥物丙泊酚、瑞芬太尼等;術中補液量1500ml,其中膠體液500ml、平衡鹽溶液1000ml;注意機體保溫、輸液加溫等措施,使患者術中體溫保持在36℃左右。對照組常規全麻、術中不控制補液量、不采取保溫措施、不常規應用地塞米松。兩組相同之處:手術方式、頸部吻合方式等。 2.3術后處理 觀察組術后采用硬膜外導管泵持續止痛48h。若無異常情況,術后第1d清晨拔除導尿管、下午拔除胸管;第3d清晨拔除胃管;術后第1~2d遵醫囑靜沖地塞米松10mg,1次/d;鼻飼氨酰心胺12.5mg,2次/d;鼻飼番瀉葉水50ml,3次/d;術后第1~5d鼻飼安體舒通20mg,2次/d;術后第7d酌情出院。 對照組術后采用靜脈止痛泵持續止痛48h,術后液體不加溫、不常規使用糖皮質激素、β受體阻滯劑、緩瀉劑和利尿劑等。術后第7d經口流質飲食,第12d改半流質飲食、酌情出院。 3 結果 觀察組4例因硬膜外導管無法成功置入而排除出組(實際完成76例),對照組(80例)全部完成。(1)術后首次排氣情況(t/h):觀察組42±2,對照組48±3,t =3.56,P<0.000;術后首次排便時間 (t/h):觀察組85±3,對照組95±1,t =3.16,P<0.001。提示兩組術后首次排氣、排便時間均具有顯著差異。(2)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見表1。(3)觀察組出院后再入院4例,對照組再入院1例,再入院率經x2檢驗,x2=1.78、P=0.201,兩組無差異。 4 護理 4.1術前護理 4.1.1加強健康教育,充分發揮快速康復外科的優勢。向患者介紹快速康復外科的相關理念、術后早期經口進食、早期下床活動、康復各階段的可能時間等,以取得配合。指導進行功能鍛煉。 4.1.2注重心理護理。準確掌握其心理特點,給予針對性心理護理。鼓勵患者更新觀念、克服心理障礙、坦然面對手術,緩解對手術的恐懼與焦慮,解除心理因素引起的機體應激反應。 4.2術后護理 4.2.1做好基礎護理與生活護理、加強健康教育 (1)活動。手術當天協助患者在床上坐起1~2次,活動四肢尤其是下肢,術后第1d增加床上活動量,胸管拔除后扶助患者下床活動1~2次。第2d開始逐漸增加下床活動次數。但需注意活動要適度,避免疲勞、避免劇烈活動、用力排便、蹲位排便,嚴防跌倒等,預防體位性低血壓、心肌梗塞、肺栓塞等。(2)保溫。 術后注意保溫,靜脈補液和鼻飼液均使用輸液加溫器加溫。注意觀察,避免燙傷。(3)營養支持。術后當日遵醫囑鼻飼糖鹽水500ml,第1d鼻飼糖鹽水和能全力各500ml,第2d開始根據患者耐受情況逐漸增加能全力用量,增加鼻飼量的同時減少靜脈補液量。術后每日控制靜脈補液量在1000ml~2000ml,術后第5d經口進流質飲食,第7d改半流質飲食。及時調整鼻飼液及進食的種類與數量,做好鼻飼宣教與飲食指導。 對照組術后第3d拔除尿管及胸管,第5d患者肛門排氣后拔除胃管。術后第1d扶助患者在床上坐起,活動四肢尤其是下肢,第3d開始下床活動,之后逐漸增加下床活動次數。術后第3d鼻飼糖鹽水500ml,第4d鼻飼糖鹽水和能全力各500ml,術后第5d開始根據患者耐受情況逐漸增加能全力用量,常規靜脈補液量。 4.2.2加強護患交流、重視患者的主觀感受 細心觀察、耐心詢問、認真傾聽患者主訴,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與安慰工作。緩解患者的恐懼、焦慮情緒,減輕生理應激反應。并注重患者的主觀感受,及時掌握、了解患者活動與飲食恢復過程中的心理與機體的反應、及時給醫生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cardiovascular morbiditg and mortalitg[J]. Arch intern Med, 2002, 162(1):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