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靜脈麻醉、骶麻、聯合阻滯麻醉應用于PPH手術中的比較
佚名
作者:宋希斌 姜萬維 李成剛 周晶
【摘要】 目的 比較靜脈麻醉、骶麻、聯合阻滯麻醉在PPH手術中的麻醉效果與優越性。方法 將90例用吻合器行痔上黏膜環切術(PPH)患者隨機分為3組,骶麻組、靜脈麻醉組和聯合阻滯麻醉組,每組30例,觀察圍術期BP,SPO2,HR的變化,術中麻醉效果牽拉反應情況及術后并發癥的情況。結果 均順利完成手術,靜脈麻醉組注藥后,BP,SPO2明顯低于注藥前(P<0.05);牽拉反應,聯合阻滯組明顯低于靜脈麻醉組和骶麻組;尿潴留,靜脈麻醉組無,而聯合阻滯組和骶麻組各1例;骶麻組有1例輕度局麻藥毒性反應。結論 中低位平面聯合阻滯麻醉用于PPH更安全、有效,患者無不適感。
【關鍵詞】 靜脈麻醉 聯合阻滯 骶麻 PPH
PPH是治療重度內痔的一種手術方法,合適的麻醉方法能夠為其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有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現選擇我院90例PPH患者進行三種麻醉方法的比較,取得了一些體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住院患者行PPH病例90例,年齡35-70歲,體重45-80kg,ASA1-2級,隨機分為3組,每組30例,3組一般狀況、年齡、體重,無統計學意義,術中所用手術器械均為同種類型。
1.2麻醉方法 麻醉前準備:術前禁食水,入室后開放靜脈,常規監測ECG,BP,HR,P,R,SPO2。
操作方法:
骶麻組:用7號注射器針頭行骶管穿刺,成功后,回吸無血及其他物質,一次性注入0.5%鹽酸羅哌卡因15-20ml,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情況。
靜脈麻醉組:由靜脈緩慢注射芬太尼0.15-0.2ug/kg,丙泊酚1.5mg-3.0mg/kg,若術中有體動時,間斷注射丙泊酚3-5ml。
聯合阻滯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25G細針于蛛網膜下腔,見腦脊液回流后,注入0.375%鹽酸布比卡因2.5-3ml。
1.3觀察指標 麻醉前,麻醉后3min,5min,10min和出手術室前的SBP,DBP,HR,P,R,SPO2的變化,牽拉痛,吻合痛及術后尿潴留的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結果:兩組HR, SBP,DBP,SPO2采用重復測量數據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三組患者在入手術室后,注藥后3min,10min,出手術室前循環脈氧比較見表1。
2.2三組術中牽拉痛,吻合痛和術后導尿例數 三組均順利完成手術,牽拉反應,聯合阻滯組明顯低于靜脈麻醉組和骶麻組;尿潴留,靜脈麻醉組無,而聯合阻滯組和骶麻組各1例;骶麻組有1例輕度局麻藥毒性反應。 表1 三組麻醉期間HR,SBP,DBP,SPO2變化(x±s)
注:與注藥前比較aP<0.05。
3 討論
PPH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內痔、混合痔的患者,如何最大限度的減少術中及術后的并發癥,使PPH真正成為患者所接受的微創技術,臨床工作者在手術和麻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1]。
骶管麻醉可滿足手術的需要,但骶管有豐富的靜脈叢,除容易穿刺損傷出血外,對麻醉藥的吸收也快,故較易引起輕重不等的毒性反應[2]。由于骶管麻醉阻滯范圍有限,患者或多或少出現一些下腹部不適,腹痛,甚至出現心動過緩等牽拉反應。
丙泊酚配合芬太尼中低位聯合阻滯麻醉,阻滯范圍廣,達到T10,可有效地阻斷了各種不良反射,而且肌松良好,便于手術操作,患者無任何不適反應。此方法對心肺功能影響小。對于尿潴留的問題,我們的體會是,告訴患者術前排尿,術后排尿后再飲水,很少有尿潴留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1]齊占春.PPH治療重度痔63例療效分析.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7,20(2):148-149.
[2]莊心良,曾因明,陳泊鑾.現代麻醉學.第三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