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下筋膜內子宮切除術的手術配合
孫亞利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下筋膜內子宮切除術的手術配合方法。方法 通過對98例患者實施腹腔鏡下筋膜內子宮切除術,術中做好體位護理,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準確傳遞手術器械。結果 手術均順利完成。手術時間60~90 min,平均70 min,術中出血量50~100 ml,無并發癥發生。結論 腹腔鏡下筋膜內子宮切除術既能保持陰道生理解剖的完整性及盆底組織的穩定性,又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等優點。嫻熟、準確的手術配合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 子宮切除術;腹腔鏡;手術中護理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手術已廣泛應用于婦科手術中。我院2007年至2008年已成功對98例患者行腹腔鏡下筋膜內子宮切除術,該手術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既能保持陰道生理解剖完整性,又能穩固盆底組織,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將手術配合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98例,年齡40~60歲,平均49.6歲,術前經過超聲、婦科檢查診斷為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排除惡性腫瘤、宮頸病變者。其中子宮肌瘤38例,子宮腺肌癥60例。均在氣管插管全麻下經腹腔鏡下筋膜內子宮切除術,手術均獲成功,無一例中轉開腹。平均手術時間70 min,出血量50~100 ml,術后1~2天下床活動,3~5天出院,術后隨訪6個月無不適反應,性生活滿意。
2 手術配合
2.1 術前準備
2.1.1 患者準備 術前1天手術室護士到病房進行訪視,仔細查閱病例資料,了解病情,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手術的優點,手術人員的技術水平,麻醉方式和手術的先進儀器,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1],消除患者的緊張和恐懼心理,鼓勵患者以最佳心理狀態迎接手術。
2.1.2 物品準備 STORZ電視影像系統及全套手術器械,PK刀,粉碎機,宮頸切割器。備膀胱截石位用物1套,肩托2個,滅菌的保溫杯內盛60 ℃~70 ℃無菌生理鹽水預熱鏡頭。
2.2 術中配合
2.2.1 巡回護士配合 (1)體位護理:全身麻醉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雙下肢抬高20°~30°,下肢分開110°~120°[2],將電刀的負極板貼于患者大腿肌肉豐富處,為防止患者術中體位滑動,雙肩以鎖骨為支點用肩托固定,術中密切觀察防止頭部滑動引起臂叢神經損傷[3]。(2)合理擺放物品和儀器:通常將腹腔鏡顯示器、光源、氣腹機、粉碎機組成的臺架放置于患者的腳端。PK刀、電刀置于主刀醫生的身后。理順各種導線避免互相纏繞影響操作,手術開始后將手術床搖至頭底腳高位。(3)觀察病情: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和手術進程,保證輸液通暢。(4)調節氣腹壓力:一般壓力不超過15 mm Hg,從低流量調至高流量,防止氣腹壓力過高引起高碳酸血癥及心律失常的并發癥。
2.2.2 器械護士配合 先在臍孔內下緣切口處插入氣腹針,建立氣腹后穿入10 mm的穿刺針,確定在腹腔內后再在兩側做10 mm切口一個,5 mm切口兩個,用分離鉗和PK刀進行操作。遞舉宮棒給助手,放入陰道操縱子宮。然后分別處理雙側子宮圓韌帶、卵巢固有韌帶、輸卵管峽部及膀胱反折,并下推膀胱。游離子宮峽部后,遞推結器,用結扎線套扎子宮峽部,但不完全抽緊套扎線。由主刀根據宮頸大小、形態選擇宮頸旋切器,以舉宮棒為中心,經陰道將宮頸及部分子宮組織取出,立即拉緊套扎線。保留的宮頸外鞘及兩側子宮動靜脈均被扎住。兩道套扎線后用電凝鉤切下子宮,并用粉碎機粉碎子宮逐塊取出。再次套扎宮頸殘端后,用PK刀電凝殘端,沖洗后涂上聚乳酸凝膠。遞0號薇喬可吸收縫線縫合宮頸外口并用碘伏紗布填塞。再次腹腔鏡檢查各殘端,無出血后排盡腹腔內二氧化碳氣體,縫合切口,結束手術。
3 討論
腹腔鏡下筋膜內子宮切除手術能在手術治療的同時保留器官的功能,達到保持盆底陰道的完整性和穩固盆底組織的目的。減少了術中出血,縮短手術時間,防止了腸黏連。因此,這是子宮切除的一種理想術式。同時,由于術中使用的各種腹腔鏡手術器械精密貴重,手術護士應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各種儀器器械的操作培訓,熟練掌握儀器器械的性能和操作方法,準確無誤的傳遞器械對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手術效果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