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急性胰腺炎早期手術診治動態觀察分析
李風旭
【關鍵詞】 重癥急性胰腺炎 早期手術
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種嚴重的分解代謝疾病,常由于劇烈的全身炎癥和全身感染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礙,病死率居高不下。本地區為延邊朝鮮族自治區,地域特征及特有的飲食習慣和多方面原因使SAP有較高的發生率,圖們市人民醫院收治SAP患者17例,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圖們市人民醫院1995年1月—2006年7月共收治SAP患者17例,其中男 10例,女 7例;年齡32~78 歲,平均年齡56.7 歲,全部病例符合SAP II級。發現至手術時間最早24 h,最晚12 d。術前均常規應用禁食、胃腸減壓、抗休克、吸氧、抗炎、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生長抑素、靜脈營養、支持對癥治療。CT或增強CT示胰腺腫大、密度不均、邊界不清、胰周滲液、鈣化灶、低密度壞死灶、積血,部分患者亦可見蜂窩組織炎、膿腫形成。術中見腹腔內有大量血性滲出液,大網膜腔及腸系膜根部、胰腺有密集皂化斑及紫褐色血腫,小網膜腔有血性積液,胰腺腫脹,包膜緊張,包膜后可見紫褐色或藍褐色斑塊散在分布甚至整個胰腺呈紫黑色。
1.2方法手術方式以盡可能簡單為宜,清除胰腺壞死組織,盡量保留有活力的胰腺組織,沖洗引流,空腸造瘺,膽總管引流等以個體情況綜合擬定。
2結果
14例治愈,其中4例為膽源性胰腺炎伴膽管梗阻,行膽總管切開探查,T管引流;胰源性胰頭壞死1例;酒精性重癥胰腺炎7例;不明原因胰腺炎2例。3例死亡(17.65%),其中1例術后48 h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2例因結腸瘺死于腹腔感染。
3討論
SAP壞死組織溶解吸收是造成休克、肺和其他器官致命性損害的重要原因,清除壞死組織是治療休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由于臨床重癥監護水平的提高、抗生素的合理應用以及實施有效的免疫調理和微生態營養支持,SAP早期死于成人型呼吸窘迫綜合征、休克、感染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者明顯減少。但是胰腺和胰周的感染仍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般來說,手術適應證包括:彌漫性腹膜炎、腸麻痹、膽道梗阻性黃疸、難治性休克和低氧血癥、間接腹腔測壓(膀胱壓)>20 mm Hg、吸氣末氣道峰壓>85 mm Hg等。但在工作中發現一些不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急腹癥應屬于手術指征,因為SAP可能伴隨胃腸功能紊亂及梗阻等癥狀。CT及CT增強掃描被譽為診斷SAP的金指標,在重癥監護過程中發現增強掃描可顯示胰腺壞死、膿腫形成情況及SAP并發癥如胃腸道梗阻、胰周血管受累情況,其中胰腺壞死是診斷SAP的最直接CT征象。從本組病例結果分析,當CT證實有胰腺壞死感染即有手術指征,不必要等到感染失控時,更不能僅把伴隨其他器官功能障礙作為絕對指征,另外,胰腺壞死包裹亦是手術指征之一,本組病例中有5例患者因消化道癥狀、低熱,CT證實胰腺壞死感染包裹,行切開引流減壓手術,均治愈出院。對4例發病急、癥狀重、一般狀態變化較快的患者急診手術,術中明確診斷為膽源性胰腺炎,胰周灶性壞死,給予清創、膽道引流,術后患者一般狀態恢復較慢,引流通暢,CT掃描見壞死逐漸加重,2~3周后緩解,3~4周拔管,CT掃描復檢胰周壞死逐漸吸收,治愈出院。給予清創引流早期手術雖不能杜絕胰腺繼續壞死,但是減壓、清創及充分引流可最大限度減輕或限制并發癥的發生。手術時機選擇對于基層醫院來說相對困難,無論是生化指標還是監護條件均受諸多限制,本院及時采用CT或CT增強掃描復檢,根據復檢確定患者胰腺壞死情況以決定手術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