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骨中段移位骨折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效果比較
劉洪海
【摘要】 目的 探討鎖骨中段移位骨折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效果比較。方法 64例鎖骨中段移位骨折患者隨機平分為兩組,治療組采用手術治療,對照組采用非手術治療。結果 治療組32例治愈19例,好轉10例,未愈3例,好轉率為90.6%;對照組32例治愈14例,好轉10例,未愈8例,好轉率為75.0%。治療組的好轉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手術治療鎖骨中段移位骨折作具有簡單、創傷小、固定牢靠的特點,是一值得推廣應用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鎖骨中段移位骨折 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
鎖骨骨折是常見的骨折之一,各年齡段均可發生,多為斜形或橫行,其部位多見于中段移位,如跌倒時手或肘部著地,外力自前臂或肘部沿上肢向近心端沖擊,肩部著地更多見,撞擊鎖骨外端造成骨折。已往認為多數鎖骨中段移位骨折采用非手術治療便可達到滿意效果,近年來發現許多患者鎖骨中段移位骨折后出現了鎖骨短縮,骨折部增粗等,因此越來越多的學者主張手術治療鎖骨中段移位骨折。我院自2007年3月-2009年12月分別應用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鎖骨中段移位骨折患者,取得了不同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07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4例鎖骨中段移位骨折患者,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齡15-82歲,平均35.5歲;致傷原因:車禍傷30例,墜落傷30例,其他傷4例;受傷距手術時間1-8d。所有患者有明確的外傷史,患處腫脹、疼痛,患肢外展無力,上舉活動受限,肩鎖關節處壓痛,與健側對比可見明顯脫位畸形。把上述64例患者隨機平分為兩組-治療組與對照組,兩組一般資料情況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非手術治療
1.2.1 手術治療
全麻,肩胛間區墊枕使患肩自然后垂,上半身抬高30度,鎖骨外端弧形切口,顯露骨折端及肩鎖關節,清理骨折端及關節間隙內血腫及嵌人的軟組織,較大的骨塊可先用克氏針或螺釘臨時固定,將鎖骨鉤板鉤端插入肩峰下,插入點應在肩鎖關節后方的肩峰下,近端將上翹的鎖骨外端或骨折近端壓下,并用螺釘固定。術后患肢懸吊保護,鼓勵患者早期活動,骨折愈合后方允許患肢持重。
1.2.2 非手術治療
術前評估全身及下肢肌力情況,提出相應的康復計劃,使患者預先了解并掌握鍛煉方法。術后1-3 d患者可屈膝45度抬高患肢,切口處予以冰袋冷敷,每3 h更換1次冰袋。患者麻醉清醒后即可進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足趾主動屈伸、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直腿抬高等鍛煉,一般2-3次/d,20-30 min/次,以達到有輕微肌肉酸痛、疲乏感為宜,同時為患者作肌肉按摩。術后維持三角巾懸吊2周后指導患者進行聳肩、患肢外展、劃圈等功能鍛煉。
1.3 療效評定
治愈:關節結構恢復正常,癥狀與體征消失,肩關節活動范圍正常,能從事體力勞動。好轉:關節結構恢復正常,癥狀改善,或肩關節輕微疼痛,肩關節活動大部恢復正常,尚能從事體力勞動。未愈:脫位未復位,癥狀無改善,功能障礙。
2 結果
經過治療后,治療組32例治愈19例,好轉10例,未愈3例,好轉率為90.6%;對照組32例治愈14例,好轉10例,未愈8例,好轉率為75.0%。治療組的好轉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情況見表1。 表1:兩組治療好轉率比較(n)
組別 例數 治愈 好轉 未愈 好轉率
治療組 32 19 10 3 90.6%
對照組 32 14 10 8 75.0%
3 討論
鎖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與肩峰之間,是連接上肢與軀干之間的唯一骨性支架。鎖骨位于皮下,表淺,受外力作用時易發生骨折,發生率占全身骨折的 5%-10%[1]。多發生在兒童及青壯年。臨床上表現為局部腫脹、皮下瘀血、壓痛或有畸形,畸形處可觸到移位的骨折斷端,如骨折移位并有重疊,肩峰與胸骨柄間距離變短。傷側肢體功能受限,肩部下垂,上臂貼胸不敢活動,并用健手托扶患肘。幼兒青枝骨折畸形多不明顯,且常不能自訴疼痛部位[2],但其頭多向患側偏斜、頜部轉向健側,此特點有助于臨床診斷。有時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可刺破胸膜發生氣胸,或損傷鎖骨下血管和神經,出現相應癥狀和體征[3]。
傳統觀點認為,鎖骨骨折即使發生畸形愈合對功能的影響也很小,只是影響美觀而已,不具有臨床意義,只有不穩定型骨折或合并有血管神經損傷的鎖骨中段移位骨折才是手術治療的適應證[4]。近年來,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入,鎖骨中段移位骨折的手術治療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5]。從目前國際上的經驗看,對于開放骨折、合并血管損傷、漂浮肩、移位的病理骨折等神經精神疾患的患者,手術治療遠遠優于非手術治療[6]。本組應用鎖骨鉤鋼板對不穩定的肩鎖關節脫位與移位型鎖骨遠端骨折內固定的治療,其手術操作簡單,術者容易掌握;內固定物設計合理,利用杠桿作用,使脫位的肩鎖關節復位,同時可利用鋼板體部對鎖骨遠端骨折部分復位后固定。術中可一期修復斷裂的肩鎖韌帶、喙鎖韌帶,為二期取出內固定物后,增加肩鎖關節的穩定創造了條件,減少了肩鎖關節再脫位的發生。本組結果顯示,采用手術治療鎖骨中段移位骨折,可以使骨折獲得滿意的復位,好轉率為90.6%,同時骨折固定牢固,患肢可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利于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的恢復。
總之,手術治療鎖骨中段移位骨折作具有簡單、創傷小、固定牢靠的特點,是一值得推廣應用的有效方法。
參 考 文 獻
[1] 王滿宜.鎖骨骨折的治療現狀[J].中國骨傷,2008,21(7):487-489.
[2] 史國斌.鎖骨中段骨折內固定治療186例[J].實用骨科雜志,2006,12(2):191.
[3] 樓激,傅玲俐.閉合整復加紙板外固定治療鎖骨骨折[J].中國骨傷,2006,19(1):51.
[4] 梁冰,董麗敏,周金賢,等.塑形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J].中醫正骨,2008,20(3):41-42.
[5] 崔立群.鎖骨鉤鋼板或可吸收螺釘治療肩鎖關節脫位[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5,7(8):788-789.
[6] 侯鵬飛.鎖骨鉤鋼板治療鎖骨外側段骨折18例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雜志,2009,47(1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