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鏡行小兒胸外科手術22例報告
韋舸 覃洪斌
【摘要】 目的 探討電視胸腔鏡手術(VATS)在小兒胸外科疾病中的應用及方法。方法 使用胸腔鏡對22例小兒胸外科疾病進行手術。結果 22例均治愈出院,無并發癥,手術時間40~130min,平均70min,輔助2.5~5cm小切口8例,術后住院時間5~12天,平均8天。結論 電視胸腔鏡手術在小兒胸外科疾病治療中是安全、有效、微創的方法。
【關鍵詞】 兒童;胸外科手術;胸腔鏡檢查
2006年2月~2008年2月,我們對22例小兒胸外科疾病進行電視胸腔鏡手術(VATS),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全組22例中,男16例,女6例。年齡4~11歲,平均7歲。自發性氣胸8例,胸膜腫瘤3例,周圍型肺良性腫瘤2例,縱隔腫瘤2例,急性膿胸6例(均為經胸腔閉式引流后效果不佳者),先天性膈疝1例。左側病變14例,右側病變8例。
1.2 方法
單腔氣管插管和靜脈復合麻醉,使用Rudolf腔鏡系統和5mm 30°硬鏡及Ethicon Endo-Surgery手術器械,輔以常規開胸包。先于腋中線第6肋間做長0.6cm的切口作為觀察孔,置入套管及胸腔鏡,在鏡視下根據病變的部位及情況分別于腋前線、腋后線處做另外2個切口,其中靠近病灶部位的切口必要時可擴張至可置入1.0cm的套管以便于縫合,置入套管及腔鏡器械完成對病變部位的切除、縫合等操作;對于急性膿胸,吸盡膿液后以吸引器刮吸肺葉及胸纖維膜直至肺葉完全復張,必要時修補肺葉破損處;對于胸膜腫瘤、縱隔腫瘤、肺良性腫瘤及膈疝等病例,在置入觀察鏡后則根據病灶大小于相應部位輔助2.5~5cm的小切口,經切口置入腔鏡或常規器械完成病灶的處理,同時便于切除病灶的取出,對于較大的病灶,可經切口置入一次性手套,將病灶放入手套內剪碎取出。
2 結果
22例均治愈出院,無并發癥。8例輔助小切口2.5~5cm。手術時間40~130min,平均70min。術中出血50~250ml,平均110ml。術后置管時間2~5天,平均3天。術后住院5~12天,平均8天。
3 討論 近十年來,隨著電視胸腔鏡的設備不斷發展、VATS技術不斷成熟,VATS在小兒胸外科疾病中的應用逐漸開展。兒童胸腔較小,其傳統手術時的切口亦較小,有時難以使術野得到充分的顯露,且不利于操作。VATS具有良好的照明系統,通過小孔可以深入到手術野,微型攝像機把術野圖像清晰顯示在監視器上,解決了小切口暴露不充分的矛盾;術者可以用內鏡器械進行手術操作,從而使胸腔鏡外科以小的創傷達到了與傳統手術同樣的治療效果[1]。尤其在某些小兒胸外科疾病如自發性氣胸,因VATS治療安全、有效、微創,而將其作為治療自發性氣胸的金標準[2,3]。 在某些小兒胸外科疾病的VATS治療中,我們認為有時輔助一定的小切口是必要的。對于先天性膈疝,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治療是安全、微創的[4];對于胸腔內及肺內腫瘤,輔助小切口便于將切除的標本取出,對于比切口大的標本,亦可置入一次性手套后剪碎取出;肺內的腫瘤有時難以定位,輔助小切口后可通過手指的觸摸定位,并通過縫合提吊可將腫瘤提至切口處,使用常規器械迅速切除、縫合,從而縮短手術、麻醉時間;對于輔助小切口的部位,應以盡量接近病灶部位為原則,兒童肋骨彈性大,通過甲狀腺拉鉤的牽拉,輔以胸腔鏡系統的照明,可使術野得到良好的顯露,而無需使用張胸器,減少患兒術后切口疼痛;此外,輔助小切口可以常規、腔鏡器械完成手術操作,減少一次性耗品如切割縫合器的使用,從而降低費用。 以胸腔鏡為代表的胸部微創外科是胸外科領域最重要的進展之一[5]。VATS在小兒胸外科的許多進展及優勢令人鼓舞,但還存在許多不足及缺陷,尤其是一些嚴重的手術并發癥,如復張性肺水腫、大出血等。因此,應嚴格掌握手術指征,以對患兒最有利作為選擇術式的標準,且術者應有良好的開胸技術作為基礎。相信隨著器械、設備不斷發展,手術經驗的積累和技術水平的提高,VATS在小兒胸外科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