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濾過手術并發角膜后彈力層脫離探討
吉秀祥,王瑞夫
【關鍵詞】 青光眼
青光眼小梁切除手術中合并使用前房穿刺技術已廣泛開展,青光眼濾過手術引起角膜后彈力層脫離是青光眼手術中少見而嚴重的手術并發癥,本文探討總結青光眼小量切除手術引起角膜后彈力層脫離的原因、術中情況和術后處理情況,建議改良前房穿刺技術,并提供處理術后角膜后彈力層脫離使其恢復的成功經驗。
1 臨床資料
本組3例均為住院病人,平均年齡65歲,男2例,女1例。閉角型青光眼,使用藥物之前眼壓大于50 mmHg,手術前眼壓小于20 mmHg,手術方式均為復合式小梁切除,手術中均采取了前房穿刺減壓,前房注入平衡鹽溶液,調整濾過量和前房深度的操作,其中1例在手術中發現角膜后彈力層脫離并處理,2例在術后第1天裂隙燈檢查時發現,均表現為不同程度、范圍的角膜基質水腫,其中最大面積超過1/2,術后超聲生物顯微鏡檢查顯示與角膜相連的前房漂浮回聲帶,2例次日再次手術行前房注氣,1例合并注入黏彈劑,1例再次前房注氣(消毒空氣)后恢復,手術后仰臥休息,后彈力層逐漸復位,最短時間2 h,最長2周,角膜恢復透明,前房深度正常。
2 討論
青光眼小梁切除手術中采用前房穿刺減壓或前房注液調整鞏膜瓣松緊以達到合適的濾過流量,防止術后眼壓不理想或淺前房的發生[1],但同時前房穿刺和前房操作造成術后角膜基質水腫[2],增加對角膜后彈力層的刺激,少量病人發生后彈力層脫離,患者年齡偏大,術前有高眼壓史,角膜水腫的不利因素時更容易發生,術前應考慮到發生該情況的可能性,手術中密切觀察,一旦發生,積極處理。
2.1 角膜后彈力層術中脫離的表現和處理 手術中后彈力層脫離多發生在經角膜前房穿刺后、前房注水的過程中,顯微鏡下可見隨著前房注入液體,角膜后可見一反光條帶隨注水增多而離開角膜,此時應立即停止注水,觀察光帶脫離的方向和范圍,此時角膜后彈力層已經脫離,首先減少后彈力層脫離的發展,小范圍的周邊脫離,可以不做處理[3]??闪硗膺x擇安全的位置再做前房穿刺口,再次前房注液,通過前房的壓力恢復可控制或減少脫離的范圍和程度。如果出現大范圍或接近全脫離,最好在小梁切口下虹膜根部切口,由虹膜后注水或黏彈劑,觀察后可再次注入消毒氣體(空氣),以支撐脫離的后彈力層復位,有報道指出白內障手術造成角膜后彈力層大面積脫離,采用了膨脹氣體或縫線固定使之復位[3]。
2.2 角膜后彈力層脫離前房注氣或黏彈劑手術后護理及觀察 手術中對及時發現的角膜后彈力層脫離進行了上述處理,前房注氣患者術后應采取平仰臥位,減少下地活動,每天在裂隙燈下檢查角膜基質水腫及后彈力層位置情況,UBM檢查可清晰顯示角膜后彈力層位置,一般消毒空氣在術后3~4天吸收或變小上移,不能起到支持作用,如果此時中央區后彈力層仍未復位,可再次注射氣體。
2.3 青光眼小梁切除術中前房穿刺技術的改良 經角膜前房穿刺多采取顳側角膜緣內2 mm入口,應避免穿刺口太靠近周邊,否則容易引起穿刺口虹膜前粘連,采用鋒利針頭或15°穿刺刀在上述位置行前房穿刺,穿刺時應松開上直肌牽引線,顯微齒鑷固定眼球配合調整穿刺角度,角膜隧道不宜過長,防止前房注入液體時因針頭仍在隧道中,而引起角膜水腫,當然穿刺隧道短容易引起穿刺口漏,穿刺減壓后應當以較快速度抽出穿刺針頭,防止前房過淺或消失,不利于觀察沖洗針頭是否進入前房,沖洗針頭應當穿過角膜后彈力層恰好進入前房后,緩慢注水,同時觀察前房與角膜情況,避免水注射在角膜層間。
3 小結
青光眼小梁切除手術中已廣泛結合前房穿刺術,角膜切口的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手術也廣泛開展,從而對角膜后彈力層的刺激增加,尤其對于高齡[4],手術前高眼壓,角膜水腫史,手術中發生角膜后彈力層脫離的風險相對增加,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手術中恰當使用前房穿刺技術可以減少手術中發生角膜后彈力層脫離的機會,手術中應細致操作,密切觀察,減少手術器械反復進入前房[4],前房注液的速度宜緩慢,一旦發生脫離情況,及時處理,早期修復可防止嚴重并發癥[3],部分病人角膜后彈力層恢復后,可見角膜內皮細胞密度下降,細胞面積增大[5]。
[
1 張雪瑩.改良鞏膜瓣聯合前房穿刺在青光眼中的應用.湖南醫學,2000,1:77.
2 李莫東.前房穿刺注液聯合小梁切除治療原發性青光眼.眼外傷職業病雜志,1998,20:123.
3 鄧娟,朱思泉.白內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中、術后角膜后彈力層脫離.臨床眼科雜志,2001,4:247.
4 于教國.瞿正旭.人工晶體植入術中角膜后彈力層脫離的防治.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1998,2:155.
5 史阿麗.白內障手術致大面積角膜后彈力層脫離一例.中華眼科雜志,2002,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