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鼻竇炎內窺鏡鼻竇手術臨床特點
佚名
論文關鍵詞:中老年 鼻竇炎 內窺鏡
論文:
中老年鼻竇炎內窺鏡鼻竇手術臨床特點
[摘要]
目的:內窺鏡鼻竇開放術(1)鼻息肉摘除術是鼻竇炎鼻息肉病的一種新術式,
手術除去不可逆病變組織,重建恢復鼻腔鼻竇功能。:筆者于1994年至1998年
采用鼻內窺鏡檢查289例患者,需手術治療186例,鼻竇炎鼻息肉病中老年組61例。
101側鼻腔,男32例57側,女29例44側。結果:臨床觀察療效佳 者55例,療效
欠佳者6例,其中術后20至30天間中鼻甲與鼻腔外側壁粘連,膿泡形成4例,下鼻
甲與鼻中隔C型偏曲部粘連2例。經換藥處理治愈。61例隨訪6個月手術創腔上皮
化鼻通氣良。結論:內窺鏡鼻息肉摘除,前組、后組篩竇切除術,額竇開放術、蝶竇
開放術在中老年組臨床特點是(1)CT分型:篩竇骨質增生型49例,蜂窩型8例,空泡
型4例;(2)解剖變異:鼻中隔偏曲48例,鼻中隔偏曲伴中隔鼻甲13例,泡型中鼻
甲37例;(3)有手術史(2至19次)45人;(4)年齡大(45至75歲);(5)病程長
(3至56年)。內窺鏡鼻竇手術治療鼻竇炎鼻息肉病優點:光線亮度好、視野清楚、
病變容易切除徹底、手術損傷小、痛苦少、臨床觀察療效滿意。
關鍵詞:中老年 鼻竇炎內窺鏡
臨床資料與方法
1、治療:
1:1 器械:鼻內窺鏡O 、25o標準套手術器械一套德國WOLF公司產品
1:2 術前準備:
(1)鼻竇CT:水平位,冠狀位
(2)各種常規檢查及變態反應檢查
(3)鼻腔護理:剪鼻毛,沖洗鼻腔
(4)術前3—5天口服或靜脈滴注抗生素,口服維生素C 0.1、速效感冒膠囊2粒或
撲爾敏4毫克 2—3次/日 口服,及其他綜合治療。
1:3 手術
1:3—1 麻醉方法:全麻4例,局麻57例,可耐受。
局麻方法:1%利多卡因注射液20毫升,加0.1%腎上腺素,0.2—0.3毫升。吸注射液
3.5毫升行患側蝶腭神經浸潤阻滯麻醉,及鼻腔內局部浸潤麻醉。2%地卡因液40毫
升加0.1%腎上腺素1—2毫升。浸棉條或紗布條置鼻腔3—5分鐘,行鼻腔粘膜表面
麻醉2—3次,手術無疼痛或能耐受。
1:3—2 手術Messeklin& 方法
1:3—3 術腔護理:手術后術腔用浸有慶大霉素液8萬單位,地塞米松液5毫升,
明膠海綿、凡士林油紗條填塞。24—48小時后抽出紗條,抽出紗條后第3天按《術腔
護理[1]》常規處理術腔。
2、病例報告:
2:1 謝XX,男68歲,雙鼻通氣不良右頭痛,復視漸加重4年,頭痛惡心嘔吐7天
入院,既往有3次雙側鼻息肉摘除史,CT冠位增強:顯示蝶竇處較大面積骨質吸收,
雙篩竇骨質增生,查體:急性病容,右眼球前凸0.3厘米,外展受限,雙中鼻道充滿
息肉樣物。鼻咽頂下移。診斷雙鼻息肉鼻竇炎,右蝶竇囊腫,鼻中隔C型彎曲,右視
神經炎。住院后在抗生素治療的基礎上局麻下行常規鼻息肉摘除術,同時請北京協合
腦外科專家陳教授會診。見CT蝶鞍處骨質吸收,囊壁與硬腦膜粘連,可暫穿刺
減壓。于95年1月20日粘膜表面麻醉下經左鼻腔近中隔處行蝶竇穿刺術(硬膜外穿
刺針)抽吸2次褐色膠凍樣物23毫升,0.9%氯化沖洗竇腔。術后20天右眼球活動靈
活,頭痛、鼻塞、復視癥狀消失,視力0.7,住院52天。出院1個月后又因感冒頭痛、
惡心入院。無凸眼及復視、無鼻塞。查:鼻腔通氣良。雙鼻甲不大,鼻咽頂下移前凸,
再次請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科所所長韓德民教授會診,決定在鼻內窺鏡局麻下
行蝶竇口擴大術。于95年3月16日局麻鼻內窺鏡下經右鼻腔近中隔中鼻甲根部切開
0.5X0.5厘米囊壁用一次性靜脈輸液管粗細引流管見圖。置管后見膠凍樣物呈波動性
涌出。引流物達20毫升時患者述說頭頂不適終止操作引流。7號絲線小圓針縫扎固定
于右側中鼻甲后端,管周及鼻腔用浸有慶大霉素2支,氟美松2支的明膠海棉、碘仿
凡士林油紗條填塞48小時取除。術后每天3用0.9%氯化鈉液500毫升日三次清洗鼻
腔。查鼻腔見引流管及周可見膿血樣物溢出。全身抗炎治療。術后11天復查CT冠狀
位:蝶竇腔透光度良。頭痛癥狀消失。術后21天出院,3個月撥管。現術后3年零4
個月,蝶竇引流正常。
2:2 劉XX,女性,69歲,雙鼻塞漸加重50年,常規鼻息肉摘除術19次,現鼻塞
黃涕頭痛2年。查體:雙鼻腔粘膜水腫呈蒼白色。總鼻道中鼻道息肉樣物占據。CT:
雙側全組鼻竇透光不良,骨質增生型篩房。診斷:鼻息肉,全阻鼻竇炎。術前準備同
上,于95年4月25日局麻鼻內窺鏡下行雙側鼻息肉摘除術,雙側篩竇開放術,雙側
上頜竇口擴大開窗術及右側上頜竇息肉摘除術。術中見鼻中隔高位偏向右側,粘膜肥
厚。出血200—300毫升。術腔護理同前。現術后2年隨訪鼻腔粘膜無水腫,術腔上
皮化良鼻通氣正常。
2:3 李XX,男性,70歲,鼻塞漸加生45年,常規鼻息肉摘除術13次,近2年鼻
塞右鼻閉黃涕頭痛,半年前曾用感冒通片2粒、維生素C1粒日三次口服20天鼻通氣,
癥狀較前減輕,因胃不適停藥10天,癥狀同前再口服上述藥癥狀不減輕。查體:外
鼻呈蛙狀,雙鼻腔粘膜充血,黃涕多量,鼻腔各鼻甲息肉樣改變。CT:各鼻竇透光不
良,骨質增生型篩房,于97年12月9日局麻鼻內窺鏡下行雙側鼻息肉摘除術,雙中
甲部分切除術,雙側篩竇開放術,右側上頜竇口擴大開窗術。術中見雙側中甲息肉樣
變鼻中隔高位S型偏曲,粘膜肥厚水腫似中隔鼻甲未處理。出血250毫升。雙側篩竇
蝶竇內均有膿囊腫,處理術腔后用慶大、地塞米松油紗條填塞術后48小時取除。術
腔護理同前。術后抗炎治療的同時加強力粘化素2粒 3次/日 口服,三周后復查創
腔上皮化良好。
2:4 李XX,女性,59歲,雙鼻通氣不良,右側重20年。常規雙鼻息肉摘除術3
次,雙下鼻甲手術后5年,現鼻通氣欠佳,黃涕頭痛2年,查體:雙鼻腔粘膜充血重
型度,中鼻道窄伴息肉。中隔高位右偏,粘膜肥厚似中隔鼻甲。CT:右篩竇上頜竇透
光不良,增生型篩房于97年12月11日局麻鼻內窺鏡下行雙側鼻息肉摘除術,右中
隔鼻甲[1]切除、開篩術。術腔內慶大、氟美松液油紗條填塞48小時取出。第3天清
理術腔至今術后6個月述腔上皮化良。術后口服感冒通片2粒維生素片C 0.1 3次
/日 口服15天。
3:結果
我院于94年在遼西地區引進開展鼻內窺鏡技術至98年10月共檢查289例需手術
治療186例、328側鼻腔少兒組(8—10歲)4例,少年組(11—18歲)59例、青壯年
組(19—44歲)62例、中老年組(45—75歲)61例。101側鼻腔(男32例,57側,
女29例,44側 )。中老年組61例患者中上頜竇炎鼻息肉13例,頜竇篩竇炎鼻息肉
3例,泡性中甲伴急性頜竇炎1例,鼻息肉蝶竇炎2例,蝶竇囊腫8例,鼻息肉篩竇
蝶竇積11例鼻腔鱗癌1例,右鼻腔內翻乳頭狀瘤3例(惡性變1例)右息腔惡性肉
芽腫1例,左鼻腔嗅神經母細胞瘤1例(女)多發性鼻息肉、上頜竇篩竇息肉、多鼻
竇炎20例。鼻內窺鏡息及鼻竇手術中老年組臨床特點:
1、本組病例臨床分型(3) II、III型為主。其中II型1期2例,II型II期13例、
19側II型、III期16例26側III型30例,54側。
2、CT檢查分型(4),篩竇骨質增生型49例,蜂窩型8側,空泡型4例。
3、解剖變異:鉤突反向生長,篩泡大及鼻中隔偏曲伴中隔鼻甲13例,泡性
中鼻甲37例。
4、年齡(45—75歲)年齡大。
5、病程(3—56年)病程長,有多次手術史(2—19次)。
45歲以上中老年組患者61例,除2例因下鼻甲與鼻中隔7型彎曲部位粘連。4
例中鼻甲與鼻腔外側壁粘連并膿泡形成或鼻肉復發,經換藥時手術處置治愈外,其55
例均臨床治愈無并發癥,療效滿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