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老年患者腹部手術后的營養護理

佚名

【關鍵詞】 營養護理 術后患者 護理措施 外科手術早期,機體處于高代謝、高分解狀態,尤其是腹部大手術后患者的胃腸道功能尚未恢復,老年患者由于各器官功能的減退,更易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造成營養不良,導致術后感染、傷口愈合延遲、吻合口瘺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及各種機能的恢復。營養支持是提高腹部手術綜合療效、降低手術后并發癥及病死率、縮短住院時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醫療質量都有著重要作用[1]。我院普外科病房自2004年9月至2006年5月,分別給38例術前無營養不良的老年腹部大手術患者,術后根據腸道功能的恢復情況予腸外營養或腸內營養,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齡62歲~83歲。其中胃癌12例,胃潰瘍8例,直腸癌9例,賁門癌5例,胰頭癌4例。病程14 d~25 d,除1例胃癌手術20 d后放棄治療,其余患者均切口愈合良好,無營養不良并發癥發生。 2 術后患者的營養 2.1 術后營養缺乏的相關因素 2.1.1 術后患者常需禁飲食3 d~5 d。 2.1.2 胃腸減壓的應用 持續的胃腸減壓,導致大量的消化液的流失。

2.1.3 術后創傷對機體代謝的影響 手術是治療腹部癌癥的主要形式,也是一種創傷,特別是對胃癌等根治術,因創傷大,失血多。術后機體多處于嚴重的應急狀態,致使能量代謝增高;體內促分解代謝素分泌增多,同時體內出現胰島素阻抗現象,對葡萄糖的利用障礙;機體對蛋白質的分解代謝加劇,骨骼肌等組織的蛋白質釋放出氨基酸,血中支鏈氨基酸減少,尿中尿素氮的排出量明顯增加,出現負氮平衡現象。 2.1.4 術后化療 對于腹部早期癌癥的治療方案中,大多以手術為主,輔以術后化療的綜合治療方法?;颊咴谛g后2周左右,一般情況好,傷口愈合,各種實驗室檢查正常,即可對患者實施治療。

化療在很大程度上能改變機體的營養狀態,這種影響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引起的:直接干擾機體細胞代謝或DNA合成和細胞的復制;抗腫瘤藥物刺激機體化學感受器的觸發區,導致患者惡心、嘔吐;消化道黏膜對化療極為敏感,在治療中很容易發生炎癥、潰瘍及吸收能力下降,從而導致營養物質的吸收及攝取減少。 2.1.5 老年患者 由于患者本身生理及代謝改變,引起的細胞功能下降,消化系統功能也下降,表現為消化液分泌減少,使機體對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胃腸蠕動減慢,食物在胃腸道滯留時間延長,易造成胃腸脹氣,影響老年患者食欲,從而使老年患者對膳食攝入量減少。 2.2 各種營養素對傷口愈合的影響 2.2.1 蛋白質 創傷后蛋白質的缺失和攝入的不足,導致機體蛋白質缺乏。蛋白質缺乏可減慢新微血管形成、成纖維細胞增殖和膠原合成,傷口不易愈合。蛋白質缺乏也可影響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導致感染的高危狀態。 2.2.2 脂肪 脂肪是構成細胞膜的基本成分,嚴重創傷后,大量能量的需要,使得必須利用儲存的脂肪供應能量,經一定時間,當喪失量減少和患者開始進食后,體內脂肪消耗的也明顯減少。脂肪恢復較蛋白質晚,當正氨平衡出現一定時間后,體內脂肪才開始增加,而且速度較慢,待脂肪量增加至病前體重時,即表示患者已完全或接近完全恢復。 2.2.3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白細胞的能量來源,在傷口愈合遲滯期,白細胞足夠強的抗炎和吞噬活性是傷口纖維組織形成的前提條件。 2.2.4 維生素 影響創傷恢復的維生素主要是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維生素B1是糖代謝過程中丙酮酸氰化酶的組成部分;維生素B2具有促新陳代謝的作用。由于手術后代謝增加,B族維生素消耗增多,特別是禁食患者,容易發生缺乏而影響創傷修復;人體內維生素C儲藏量減少,創傷后維生素的消耗明顯增多,即使能正常進食的患者也容易發生維生素C缺乏。維生素C的缺乏可令影響細胞間質以及膠原纖維和粘多糖的合成,影響腎上腺皮質功能,降低人體抗感染、抗休克及解毒能力,影響糖及蛋白質的代謝作用,還可造成毛細血管脆性增加,發生出血傾向。維生素C缺乏時,傷口愈合、張力及局部抗菌防御能力均顯著下降;維生素A在傷口愈合的炎癥期有積極的作用,促進或有助于膠原的形成、血管再生和上皮的形成,增強傷口和吻合愈合的張力。但是,在臨床應用中,應注意過量的維生素A可使溶酶體膜不穩定,增加炎癥反應的嚴重性。

2.2.5 微量元素 與創傷愈合有關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鋅、銅、鐵等。其中鋅所具有的生理功能最多。鋅極易與血漿中的一些低分子量化合物結合,由腎過濾而排出。當蛋白從尿中丟失時,鋅也可隨之丟失。因此,在手術后,或多或少有一段時間處于低鋅狀態。補鋅是十分必要的;鐵和抗壞血酸在一起,對傷口愈合也是必要的。鐵的缺失主要原因是手術失血,血紅蛋白分解及組織溶解滲出;銅以金屬酶的形式存在于體內,位于酶的活性部位。銅在膠原和彈性蛋白的交聯中的重要作用已經明確,其變化趨勢和鋅鐵的變化基本一致。 3 護理措施 3.1 外科患者術后一般護理常規。 3.2 心理護理 將患者安置在舒適、安靜、整潔的環境中。保持個人整潔及臥位舒適。向患者及家屬說明營養支持對機體恢復的重要性,告知患者配合要點,取得信任和合作。經常與患者溝通,聽取其對治療的生理、心理反應,給予心理支持,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3.3 腸外營養的護理 在營養室內將5%葡萄糖鹽水、50%葡萄糖、復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劑混勻加入3 L袋內,并根據病情及血生化酌情添加各種電解質。選擇合適的外周或中心靜脈穿刺,防止并發癥如氣胸、空氣栓塞、臂叢神經損傷等的發生。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滑脫。保持穿刺孔的清潔,每日更換敷料,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觀察體溫變化,如有原因不明的發熱,導管處可做細菌培養,或拔除導管。觀察有無靜脈血栓形成,必要時行溶栓治療。監測全身情況,長期輸液者可出現代謝紊亂,故應監測電解質、血糖、肝功能等。開始每天測1次,3天后情況穩定者每周測1次。出現代謝并發癥時及時糾正。 3.4 腸內營養的護理 正確留置胃管或胃造瘺管,空腸造瘺管,妥善固定,防扭曲、滑脫。每日輸注前后均以溫開水或生理鹽水沖洗管道,防止營養液殘留而阻塞。保證營養液合適溫度,一般調至38℃~40℃[2]。過熱或過冷均可引起腹瀉。調整合適的滴速(用喂食泵24 h內均勻滴入)。太快易引發腹瀉、惡心、嘔吐,太慢則不能按計劃完成輸注量。同時觀察皮膚黏膜彈性,尿量變化。定期測量體重,營養評分。使用合理的腸內營養制劑,我院使用‘安素’(Ensure,場內營養粉劑,雅培制藥,原裝進口)。該粉劑使用方便,營養成分合理,不含可導致腹瀉相關的乳糖;具有等滲性,重量滲克分子濃度為443 mOsm/kg水,因此只要正確的服用就不會引起因滲透壓導致的腹瀉。腸內營養應用一般蠕動恢復后開始。第1天應用等滲鹽水500 ml滴注,一般20滴/min左右,觀察腹部體征如腹痛、腹脹、惡心等情況。如無不適,第2天滴注安素(Ensure)液500 ml,逐日增加至1 500 ml~2 000 ml。腸內營養滴液7 d~14 d后,根據病情可滴入牛奶、豆漿、菜湯、肉湯等流質,拔管后可口服。并與家屬一起制定計劃,鼓勵患者進食,吸取其感受,觀察腹脹、嘔吐、食欲、大變性質等變化。定期檢查肝、腎功能、白蛋白的變化。準確留24 h尿測定氮平衡,以評價腸內營養效果。 4 討論 營養支持對減少老年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機體恢復起了重要作用。目前,腸外營養已在臨床廣泛應用并取得一定效果,但研究表明,長期禁食和TPN會導致腸黏膜的萎縮,腸道菌群移位[3]。腸內營養比腸外營養更符合生理,使用方法靈活性大,安全經濟。另外,手術后早期腸內營養可促進腸蠕動的恢復,減輕腹脹,較之腸外營養不易發生嚴重感染和代謝紊亂。外科手術后早期可行腸外營養2 d~3 d,一旦病情穩定,腸道功能恢復應早過渡到腸內營養。老年患者由于生理上的衰退,在應用營養支持的同時更應嚴密監測。 【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