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頸椎病前路圍手術期護理進展

蒙麗

隨著現代社會工作節奏加快及工作方式改變,職業人員因工作繁忙而長時間低頭伏案,頸椎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高及年輕化趨勢[1]。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質量,手術治療是防止病變繼續發展、減輕脊髓受壓的根本措施[2]。但由于頸前入路解剖結構比較復雜,風險高,對護理質量要求也較高,因此對頸椎前路術前、術后的護理尤為重要,現綜述如下。

1 術前護理

1.1 心理護理 頸椎病患者病程長,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既迫切希望能早日解除病痛,又害怕手術及預后。針對患者的心理,責任護士經常下病房與患者多溝通,將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及可能發生的預后告知患者及家屬,讓其了解手術的必要性及危險性,向患者介紹成功病例或請術后患者現身說法,并配合中醫情志療法,根據中醫“思勝恐”理論,以情制情[3],使患者消除心理上的恐懼,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工作。

1.2 術前常規準備 責任護士術前了解病情,評估患者全身情況,遵醫囑完善各種術前檢查,對于存在心、肺、肝、腎功能不良的患者,應給予相應的有效治療,以改善患者的手術耐受力。術前6h禁食,4h禁飲水,遵醫囑備血。術前1日剃光頭發,可采用脫毛劑脫毛,能避免皮膚損傷,病人無痛感、舒適易接受,術后切口率明顯下降,特別適用于難以備皮的部位和消瘦病人[4]。術前晚應保證充足睡眠,必要時遵醫囑口服鎮靜劑,術晨常規留置尿管。

1.3 呼吸道準備 術后患者臥床,頸部制動,呼吸不暢致痰液郁積不易排出而導致墜積性肺炎,所以肺部功能訓練至關重要[5],術前指導患者練習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等方法,吸煙患者勸其戒煙,以增加肺活量,減少氣管及肺內分泌物,增加肺的通氣功能。

1.4 氣管、食管堆移訓練 向患者及家屬交待氣管、食管訓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牽拉不符合要求,不僅術中損傷大和出血多,而且可因無法牽開氣管或食管而發生損傷,甚至破裂。方法是囑患者剪短指甲,用自已的拇指或2~4指指端順氣管側旁,將氣管、食管持續向非手術側推移[6],或是用另一手進行牽拉,必須將氣管推向中線。開始時,每次持續10~20分鐘,逐漸增加至30~60分鐘,每日2~3次,持續3~5日。體胖頸短者應適當延長時間[7]。患者自己不能完成時,可由護士或家屬協助完成。

1.5 床上排便訓練 術前3日訓練床上大小便,以減少術后因不適應在床上大小便而造成的尿潴留、便秘現象。

1.6床上肢體功能鍛練 主要為上、下肢的屈伸,持重上舉與手、足部活動,這既有利于手術后患者的功能恢復,又可增加心輸出量,從而提高術中患者對失血的耐受能力。

1.7 術前評估肢體運動感覺情況 包括四肢肌力,肌張力,各種反射、感覺異常平面,括約肌的功能及其他癥狀,以備術后提供對比[8]。

1.8 頸托的準備 術前選擇合適的頸托,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佩戴頸托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項,并教會正確佩戴頸托。

2 術后護理

2.1 體位的護理 術畢返回病房時,護士應協助過床,專人保護頭頸部。頸下墊一薄枕,保持頸部后伸,頸肩兩側放沙袋制動。患者咳嗽、打噴嚏時用手輕按頸前部,以防植骨塊脫落。24h后可用頸托固定,抬高床頭10°~15°以利于呼吸,減輕滲出水腫,翻身時頭、頸、軀干成一直線呈軸線翻轉[8]。佩戴頸托應松緊適宜,指導、協助并教會家屬定時檢查頸托邊緣及枕部皮膚情況,定時按摩[9]。

2.2 病情觀察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遵醫囑給予持續心電及血氧飽和度監測 ,每小時測血壓、呼吸、脈搏、血氧1次,6次平穩后改測2~3h觀測1次。給予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觀察呼吸頻率,傾聽患者主訴,經常詢問有無憋氣,呼吸困難等癥狀。

2.3 切口觀察及護理 術后嚴密觀察切口敷料滲血、切口腫脹情況,切口敷料滲血較多時及時報告醫師給予更換。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引流管折疊,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正常情況下,術后24h內切口引流液量應少于100ml,若引流量過多,包鮮紅,切口敷料滲出多或周圍局部隆起,頸部增粗應警惕活動性出血,應及時通知醫師進行處理[10]。

2.4 觀察四肢感覺運動情況 密切觀察肢體感覺、活動、肌力情況,注意與術前比較,不但有助于了解病情和判斷手術療效及術后恢復情況,也可以判斷有無繼發性脊髓損傷[11]。

2.5 飲食護理 由于手術牽拉食管、氣管造成手術區組織術后水腫,多數患者術后出現咽痛、吞咽困難而影響術后進食和恢復[12]。術后6h可飲水等流質飲食,術后第2天進半流食,飲水、飲食速度應慢且均勻,飲食以營養、易消化的軟食為主。

2.6 預防并發癥

2.6.1 預防呼吸道阻塞及壓迫 床旁常規備氣管切開包、吸痰用品以便急需時使用。窒息和呼吸困難是頸前路手術后最危險的并發病,術后要嚴密觀察病人呼吸頻率、節律及臉色的變化,必要時定期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痰液。喉頭水腫病人給予霧化吸入(0.9%NS30ml+慶大霉素8萬U+a-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每天兩次。

2.6.2 預防植骨塊滑脫 植骨塊脫出是頸椎前路手術的并發癥之一,除與術中骨塊及植骨床的處理有關外,頸部過度活動,起床時間過早,也是發生原因,尤其是過伸是植骨脫出的重要原因[13],所以患者平臥時保持頸中立至過伸位(過伸10°左右),沙袋固定頸兩側,側臥時枕與肩寬同高,在搬動或翻身時,保持頭、頸和軀干在同一平面,維持頸部的相對穩定[14]。 2.6.3 預防泌尿系感染 術后留置導尿管是造成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原因。留置尿管期間,鼓勵患者多飲水,每日2500~3000ml,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2次。密切觀察尿液的顏色、性質和量,每周沖洗膀胱兩次[15]。

2.6.4 預防褥瘡 因患者長期臥床,避免皮膚長期受壓,予臥氣墊床,建立預防皮膚壓瘡翻身卡,每2h協助翻身一次,翻身時注意頸部與軀干保持一致[16]。保持床單位整潔,無皺褶。

2.7 肢體的功能鍛煉 術后第一日始,進行股四頭肌收縮、踝關節活動。包括小關節活動,如握拳、足趾背伸等。第2~3日,加強肌力練習,上肢以抓拿為主,下肢以屈伸為主,每日2~3次,每次15~20min,循序漸進,以患者感到不疲勞為主。術后3周在頸部固定良好的情況下,協助患者下床活動,功能鍛煉時,責任護士在旁指導,同時觀察患者的心理反應,避免急燥情緒[17]。

2.8 出院指導 使用頸圍3個月,逐步解除頸圍固定,先是在睡眠時去除,適應一段時間后再間斷使用,直至頸圍完全解除。若出院后項部出現劇烈疼痛或吞咽困難、有梗塞感 ,可能為植骨塊移位或脫落,應及時回院復查。

3 小結

目前,頸椎前路手術已被廣泛應用于頸椎疾患的治療中,因此做好該類病人圍手術期的護理對病人康復尤其重要。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及術前訓練,術后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特別做好術后康復和出院指導,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

參 考 文 獻

[1]朱啟星.伏案工作人群頸椎病壽命分析[J].職業醫學,1992,19(2):68-70.

[2]李苗.頸椎病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6):684-685.

[3]呂笑吹,呂愛香.頸椎間盤突出癥前路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4):542.

[4]王英俠,孫運芝.脊髓型頸椎病前路脊髓減壓術的護理體會[J].職業與健康,2001,17(7):145.

[5]梁改紅,溫芳.頸椎病前入路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當代醫學,2010,16(13): 132-133.

[6]張鳳清,方軍.頸椎前路手術圍手術期氣管推移訓練的指導[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1):88-89.

[7]李素紅,孟飛燕,趙麗.頸椎前路手術治療頸椎病圍手術期護理進展[J].現代護理,2007,13(1):94-95.

[8]黃永珍.頸椎前路手術的護理干預[J].實用全科醫學,2006,4(3):370.

[9]李景芳,梁好琴,余慧等.頸椎病前路手術65例的圍手術期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5):613-614.

[10]史淑芳,王麗燕,邊榮.老年性頸椎病人圍手術期的護理及康復指導[J].全科護理,2008,6(12A):3152-3153.

[11]高松.頸前路手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2):87-88.

[12]趙昊等.頸前中減壓融合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3,5(4):511-512.

[13]賴觀玲,釧桂云,涂曉珍.頸椎前路手術圍手術期護理 [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4,25(3):339.

[14]廖淑梅.頸椎前路手術圍手術期護理現狀[J].現代護理,2002,8(11):859-860.

[15]馬素清.頸椎病人術后并發癥觀察及護理[J].內蒙古醫學雜志,2005,37(5):475-476.

[16]金敏華,蔣美琴.頸椎前路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現代護理,2001,7(12):1-2.

[17]邵艷.頸椎間盤突出癥前路手術圍手術期護理[J].臨床護理,2006,31(3):318.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