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手術
關于單節(jié)段硬膜外型頸椎間盤突出癥的圍手術期護理
: 【關鍵詞】 頸椎間盤突出癥 頸椎前路手術;護理頸椎間盤突出癥是指由于椎間盤的退行性變、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或(和)脊髓而產生的一系列綜合征,作為致壓物是單純的椎間盤組織[1] 。頸椎間盤突出癥是頸椎外科的常見病,其中一部分病例是由于外傷或退行性變導致頸椎間盤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游離至后縱韌帶后方,壓迫頸髓、神經,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稱為硬膜外型頸椎間盤突出癥(epidural cervical disc extrusion, ECDE)[2]。目前頸椎前路手術治療ECDE療效肯定,但在護理上要求較高。我院骨科采用頸椎前路減壓單純植骨融合和椎間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簡稱cage)植骨融合2種植骨方式治療單節(jié)段ECDE。注重整體護理,做好入院宣教、術前指導;根據不同階段心理特點進行心理護理,滿足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術后根據患者身體狀況指導其做好功能鍛煉,收到良好效果?,F將觀察和護理結果報道如下。1 臨床資料1.1 對象、分組及方法 我院骨科自2000年9月—2007年12月共收治123例各種原因造成的單
甲基強的松龍在脊髓型頸椎病圍手術期的應用研討
【摘要】 目的 觀察甲基強的松龍(MP)對脊髓型頸椎病患者術后神經功能的影響,并探討MP的最佳用藥方案。方法 手術治療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75例,均采用頸前路減壓術,隨機分為4組:術中大劑量MP組(A組,n=20)、術后大劑量MP組(B組,n=22)、術后小劑量MP組(C組,n=18)和地塞米松對照組(D組,n=15)。根據JOA計分法,分別于術前及術后1天、2周、3個月定量評定患者的神經功能,記錄并統(tǒng)計相關并發(fā)癥。結果 術前各組JOA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術后1天、2周、3個月A、B組分別和C、D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與B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各組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 術中及術后30 min快速靜脈輸注MP 1 000 mg能夠顯著改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術后及近期神經功能,術后小劑量應用MP 則無明顯改善效果。 【關鍵詞】 甲基強的松龍 脊髓型頸椎病 神經功能 用藥方案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igh dose methyl
關于頸椎手術的麻醉及其管理
作者:董 輝,陳紹洋,熊利澤,徐新智,熊東方【關鍵詞】 頸椎關鍵詞: 頸椎;手術;麻醉0 引言頸椎間盤突出癥、頸椎外傷、頸椎結核及腫瘤等各種頸椎病變,均可因脊髓受壓迫出現肢體感覺減退、運動障礙,嚴重者造成高位截癱;因病變部位出血、水腫壓迫延髓生命中樞,可造成心跳、呼吸驟停;手術全麻誘導氣管插管過度頭后仰可致頸髓壓迫、損傷更嚴重;術中壓迫、牽拉或損傷脊髓及神經根,會引起嚴重的術后并發(fā)癥.因此,對這類患者手術的麻醉管理及監(jiān)護,有其特殊性.我們總結報告我院近期實施的36例這類手術麻醉和管理體會.1 對象和方法1.1 一般資料 ASA II~IV級頸椎病變患者36(男29,女7)例,年齡(35.3±17.9)歲,體質量(53.2±14.9)kg.術前所有患者均常規(guī)拍攝頸椎X線片、CT及MRI等檢查,顯示頸3~6椎體骨折7例,頸椎腫瘤5例,頸椎結核3例,頸椎椎管狹窄7例,頸2~7椎間盤突出14例.1.2 臨床表現 ①局部癥狀:頸部無力、疲勞感并伴有頸肩部疼痛,其中5例有放射痛.頸部活動度減小,
關于側塊鋼板在頸椎后路手術中的21例應用
【關鍵詞】 頸椎 內固定 側塊鋼板1臨床資料我院自200303/200611,在頸后路減壓術中采用側塊鋼板內固定加植骨術治療各種頸椎傷病21(男11,女10)例. 平均年齡37(18~62)歲;各種頸椎損傷12例:其中頸椎骨折7例(C4 3例,C5 2例,C6 2例),頸椎骨折合并脫位5例(C4骨折伴C4.5脫位2例,C5骨折伴C5.6 2例,C6骨折伴C6.7 1例). 頸椎疾患9例:其中頸椎管狹窄癥5例、多節(jié)段頸椎間盤突出4例. 入院后立即行顱骨牽引,5例合并脫位者經大重量快速牽引復位均獲成功,在顱骨牽引維持下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取后正中切口,骨膜下剝離椎旁肌,顯露所需手術節(jié)段的椎板和兩側側塊的外緣,椎板減壓時采用“揭蓋法”,以微型磨鉆沿手術節(jié)段椎板和側塊的交界處磨透內外板,切斷上下端的黃韌帶,使椎板漂浮,將游離的椎板輕輕提起,并小心剝離其深部的黃韌帶及硬膜囊間的黏連. 去除椎板后,探察椎管內的狹窄及黏連情況,仔細分離并減壓. 對于外傷有脫位或有關節(jié)突交鎖的,結合牽引撬撥法復位,如復位困難則切除交鎖的關節(jié)突再行復位. 正確選定進釘點和把握進釘
關于前后聯合入路一期手術治療下頸椎傷病13例
作者:米明珊 趙希唐 曹志強 沈生軍 張廣源 高國梁【關鍵詞】 治療;前路;后路;手術;下頸椎1臨床資料本組13(男10,女3)例,平均年齡46.5(32~69)歲. 受傷平均時間13(6~34)h.手術時間傷后2~6 d,診斷為頸椎爆裂骨折合并椎板骨折4例;椎體骨折合并脫位關節(jié)突交鎖2例;發(fā)育性頸椎管狹窄合并椎間盤突出2例;脊髓型頸椎病伴有脊髓前中央動脈征候群3例;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并脊髓型頸椎病2例. 壓迫原因前方為椎間盤、后縱韌帶及椎體骨折塊;后方為黃韌帶、椎板骨折塊. 病變節(jié)段C3~7,單節(jié)段者5例,雙節(jié)段者4例,多節(jié)段者4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癥狀,按照ASIA分級A級0例,B級3例,C級6例,D級4例,E級0例. 入院后牽引者6例,余者費城頸托固定. 8 h以內者予甲基強的松龍沖擊治療,>8 h者應用氟美松治療. 所有患者術前均行常規(guī)拍片,三維CT及MRI檢查和相關化驗檢查. 手術方法:全麻氣管插管下一期前后聯合入路,前后順序按具體情況決定,發(fā)育性頸椎管狹窄合并椎間盤突出、脊髓型頸椎病以及脫位經牽引復位者先行前路手術而后后
關于頸椎病圍手術期護理42例
: 【關鍵詞】 頸椎病/手術;圍手術期護理0引言頸椎手術復雜、組織創(chuàng)傷大、風險高,術后護理質量要求高. 200301/200612,我科應用頸椎前路手術治療頸椎病42例,經過術前、術后精心護理,取得滿意效果.1臨床資料本組42(男32,女10)例,年齡34~66(平均44)歲,病程8 mo~8 a. 單純神經根型14例,單純脊髓型8例,混合型20例. 均采用頸椎前路減壓植骨融合鈦板內固定術,術后頸托固定制動2 mo,1 d坐起,2 d下床,住院7~10 d,術后隨訪2~3 mo. 結果全部病例癥狀明顯減輕,植骨一般3 mo后愈合,無塌陷、脫出、脫釘現象,JOA評分由術前7~12分上升至術后13~16分,Odom評級,優(yōu)28例、良12例、差2例,均未發(fā)生護理并發(fā)癥.2護理體會2.1病情觀察頸部手術可影響延髓呼吸中樞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易引起呼吸功能減弱和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心電圖異常[1]. 患者回病房后,應給于24 h監(jiān)護,監(jiān)測脈搏、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和心電圖. 特別注意觀察呼吸和血氧飽和度[2]
關于一期前后路聯合手術治療頸椎骨折脫位
【關鍵詞】 頸椎【摘要】目的探討AXIS側塊鋼板和前路頸椎自鎖鋼板固定系統(tǒng)在治療頸椎骨折脫位中的應用。方法回顧性分析頸椎骨折脫位后采用前后路聯合手術治療的患者8例。結果經該術式治療8例患者均骨性融合,療效可靠,無鋼板螺釘松動或植骨塊移位現象發(fā)生,術后無神經惡化,癥狀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結論前后路聯合應用能立即重建頸椎的穩(wěn)定性,有利于脊髓損傷的恢復?!娟P鍵詞】頸椎;骨折脫位;脊髓損傷;內固定【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Axis cervical lateral mass plate and anterior cervical self-locking plate systems for the treatment of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s of the cervical spine.MethodsEight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he single-stage combined anterior-posterio
關于頸椎手術圍手術期吹氣球訓練及體位護理對預防患者肺部感染的影響
【摘要】目的 探討頸椎術后體位護理對預防患者肺部感染的影響探討頸椎術后體位護理對預防患者肺部感染的影響。方法 將182例頸椎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91例。試驗組術后進行體位護理,對照組按頸椎術后護理常規(guī)護理,觀察2組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結果 試驗組患者的肺部感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頸椎手術術后6小時即采用體位護理能有效的降低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方法 將182例頸椎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91例。試驗組術后進行體位護理,對照組按頸椎術后護理常規(guī)護理,觀察2組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結果 試驗組患者的肺部感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頸椎手術術后6小時即采用體位護理能有效的降低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頸椎病屬于骨科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之一,重者可使患者大小便功能障礙甚至高位截癱。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心理和工作[1],因保守治療療效不盡人意,而近年來需行頸椎手術的病人越來越多,由于全身麻醉具有安全,麻醉效果易滿足術中需求等優(yōu)點,越來越廣泛運用于頸椎手術中。然而全身麻醉行氣管插管也是醫(yī)
關于脊髓型頸椎病前路手術后并發(fā)食管憩室瘺1例的護理
食管憩室瘺是頸椎病前路內固定手術的嚴重并發(fā)癥,其特點是術后傷口逐漸滲出淡黃液體或食物殘渣流出[1]。我科于2006年對1例脊髓型頸椎病行前路手術并發(fā)食管憩室瘺患者經清創(chuàng)并食管瘺修補術及護理獲得治愈?,F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 2006年我科對1例脊髓型頸椎病在頸叢+局麻下前路行C5-6椎間盤切除,自體髂骨植骨鈦板內固定術。術后第五天患者出現頸部切口周圍皮下氣腫并發(fā)熱、頸痛、咽痛。經檢查,患者是在原有食管憩室、食管變異的情況下發(fā)生的損傷。1.2原因分析1.2.1術前檢查不全,沒有考慮到合并食管憩室。1.2.2食管憩室為纖維薄弱區(qū),損傷后易發(fā)生穿孔。1.2.3術前未作充分的氣管、食管訓練,術中患者對牽拉的耐受性差,術者手術操作經驗不足,操作不夠仔細。本例估計是在吞咽時鋼板與薄弱食管壁摩擦導致食管壁壞死形成。2 護理2.1創(chuàng)口及引流管的護理 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引流管受壓或扭曲成角造成引流不暢。避免將引流管及引流袋置于高于創(chuàng)口的位置,以免引流液倒流引
關于頸椎間盤突出癥前路手術的圍手術護理
頸椎間盤突出癥是指由于頸部突然的過度活動或持續(xù)的不良體位以及椎間盤發(fā)生退行性改變等各種原因導致頸椎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組織突出,壓迫頸脊髓或頸脊神經根而引起的一種綜合征。對于保守治療效果不佳者,我科多采用手術治療,在局麻下行頸椎間盤突出癥頸椎前路椎體次全切鈦網鈦板內固定術,取得很好效果。現將圍手術期護理體會總結如下。1 一般資料2008.01—2010.12,我科共開展頸椎前路椎體次全切鈦網鈦板內固定術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39—70歲。術后隨訪6個月,療效滿意,有效率95%。2 術前護理2.1心理護理 患者入院后認真為其做好入院宣教,幫助患者適應新的環(huán)境,協助做好術前檢查,告知術前的注意事項,并讓康復患者與其溝通,使患者在心理上充分了解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處于接受手術和治療的最佳狀態(tài)。同時讓家屬了解整個康復的過程,配合醫(yī)護人員為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2術前訓練2.2.1氣管推移訓練 經前路手術時要求患者仰臥位,手術操作時均要將氣管推移過中線,因此,要指導患者在術前行氣管、食管推移
關于1例頸椎骨折伴高位截癱行前路手術的術前護理及康復護理體會
【摘要】目的 脊髓損傷伴截癱是頸椎外傷最嚴重的并發(fā)癥,可終生致殘,使患者喪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還會繼發(fā)其他并發(fā)癥,如不加強治療和護理可危急生命,因此護理工作顯得特別重要。方法 術前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氣管推移訓練、體位適應訓練、呼吸功能訓練、術后康復功能鍛煉等?!娟P鍵詞】頸椎骨折 高位截癱 前路手術 康復護理1 臨床資料患者,女,54歲,漢族,住院號:291434,于2011年1月1日15時許,患者在工地干活時不慎被飛落的大木板砸傷后腦勺,當即倒地昏迷,約10分鐘后蘇醒,自覺頸部疼痛,胸以下肢體無知覺,不能活動,即由家屬急送至我院,急診行CT檢查示:“頸椎多發(fā)骨折”,遂以“頸椎骨折”收入我科治療。查體:頭后部可觸及一血腫包塊,頸椎各方向活動受限,雙上臂、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肘肌、前臂曲伸腕肌肌力III級,軀干胸乳頭平面以下感覺、運動完全消失,雙下肢肌力、肌張力0級,生理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CT示:頸椎骨折伴截癱。2 術前護理2.1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首先通過對患者的心理反應有所了解,有針對性
關于頸前入路手術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17例報告
【摘要】目的 評價頸前入路手術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方法 對17例頸椎間盤突出癥病人經頸前入路椎間盤切除加植骨融合治療。結果 優(yōu)級:感覺運動和括約肌功能恢復正?;蚪咏?3例。良好:運動功能明顯改善3例。尚可:生活自理,運動功能部分受限1例。優(yōu)良率 94.12%。結論 頸前入路頸椎間盤切除術對脊髓及神經根減壓徹底,創(chuàng)傷小易操作,是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的有效方法?!娟P鍵詞】頸椎 頸椎間盤突出癥磁共振成像應用于脊柱外科的診斷以來, 頸椎間盤突出癥并不少見, 臨床表現為急性、慢性頸脊髓和(或)神經根壓迫癥狀。我科從2006年開始經頸前入路行頸椎間盤切除17例,治療效果良好?,F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本組17例,男12例,女5例。年齡32-61歲,平均42.5歲。病程 1個月-2年,平均4個月。1.2臨床表現急性發(fā)病者傷后即可出現頸神經根或頸髓壓迫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本組11例的表現有單側或雙側的上肢及手部放射性疼痛、麻木或無力,下肢步態(tài)不穩(wěn),其中 2 例重癥者站立困難易跌倒
關于側塊螺釘在頸椎病單開門手術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側塊螺釘在頸椎單開門手術中應用的臨床經驗。方法:對2000年2月至2007年8月間共38例行側塊螺釘固定的患者進行隨訪分析。36例患者中發(fā)育性頸椎管狹窄19例,長節(jié)段后縱韌帶骨化合并黃韌帶鈣化8例,頸椎多節(jié)段退變壓迫脊髓8例,多節(jié)段頸椎不穩(wěn)6例,頸椎前路術后行2次手術1例,無骨折脫位脊髓損傷4例。結果:本組38例中36例(94.7%)獲得隨訪,術后隨訪6月-7年,平均隨訪3年。脊髓功能Frankle分級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復:A級恢復至B級1例,B級恢復至C級1例,恢復至D級1例。有C級恢復恢復至D級4例,完全恢復2例:D級24例級完全恢復。結論:頸椎側塊螺釘固定能改善頸痛,能提供較穩(wěn)定的固定,避免再關門,是頸椎后路單開門輔助治療十分有效的方法。關鍵詞:頸椎病;側塊;螺釘;內固定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xperiments of the open-door application of cervicalspondylotic myelopthy and cervical trauma wi
關于頸椎病前路圍手術期護理進展
隨著現代社會工作節(jié)奏加快及工作方式改變,職業(yè)人員因工作繁忙而長時間低頭伏案,頸椎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高及年輕化趨勢[1]。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質量,手術治療是防止病變繼續(xù)發(fā)展、減輕脊髓受壓的根本措施[2]。但由于頸前入路解剖結構比較復雜,風險高,對護理質量要求也較高,因此對頸椎前路術前、術后的護理尤為重要,現綜述如下。1 術前護理1.1 心理護理 頸椎病患者病程長,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既迫切希望能早日解除病痛,又害怕手術及預后。針對患者的心理,責任護士經常下病房與患者多溝通,將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及可能發(fā)生的預后告知患者及家屬,讓其了解手術的必要性及危險性,向患者介紹成功病例或請術后患者現身說法,并配合中醫(yī)情志療法,根據中醫(yī)“思勝恐”理論,以情制情[3],使患者消除心理上的恐懼,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工作。1.2 術前常規(guī)準備 責任護士術前了解病情,評估患者全身情況,遵醫(yī)囑完善各種術前檢查,對于存在心、肺、肝、腎功能不良的患者,應給予相應的有效治療,以改善患者的手術耐受力。術前6h禁食,4h禁飲水,遵醫(yī)囑備血。術前1日剃光頭發(fā),可采用脫毛劑
頸椎手術術中顏面部壓瘡的原因淺析及護理對策
【摘要】 目的 探討頸椎手術術中顏面部壓瘡的發(fā)生因素和護理對策。方法 對5例頸椎手術的患者進行顏面部壓瘡危險評估和相關因素分析。結果 發(fā)現顏面部壓瘡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使用馬蹄形頭架;長時間的壓迫、摩擦力、剪力;麻醉、失血、應激狀態(tài);消毒液及大量液體沖洗。結論 做好體位護理和皮膚局部護理對預防頸椎手術患者顏面部壓瘡的發(fā)生具有重要的意義?!娟P鍵詞】 顏面部壓瘡;頸椎手術;體位;護理 壓瘡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huán)障礙,持續(xù)缺血缺氧,營養(yǎng)不良而形成組織壞死的壓力性潰瘍。本文通過對 5 例術中顏面部壓瘡的回顧性分析,探討術中顏面部壓瘡的發(fā)生機制以及預防和降低術中該并發(fā)癥的干預措施。頸椎手術病人術中采取俯臥位,而俯臥位對病人存在著心理的不良刺激和生理的潛在損傷。有文獻報道,由于術中體位擺放不當,可造成術后患者嚴重并發(fā)癥;且俯臥位時患者頭部接觸馬蹄形頭架的位置不當是導致皮膚壓瘡的危險因素之一。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本組統(tǒng)計選擇200501~200905頸椎手術53例。有5例發(fā)生不同程度的顏面部壓瘡,其中最大年齡78
關于頸前路手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護理體會
【摘要】 目的 探討頸椎前路手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護理效果。方法 對頸椎前路手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患者給予完善的圍手術準備及護理。結果 45例手術患者效果良好,術后骨性融合達到80%~90%。結論 前路減壓植骨融合鈦板內固定術是目前治療脊髓型頸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制定完善的護理計劃是預防并發(fā)癥最有效的方法?!娟P鍵詞】 脊髓型頸椎病;頸椎前路手術;護理脊髓型頸椎病是以椎間盤退變?yōu)榛A,通過一系列病理性變化,引起相鄰椎節(jié)椎體后緣骨贅的形成,對脊髓及其附屬結構、血管產生壓迫,導致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礙,是嚴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見的頸椎疾患之一。前方入路頸椎椎體間減壓加支持性植骨融合術是治療脊髓型頸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1]。我科200605~200805施行該項手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45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現將護理報道如下。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本組45例,男31例,女14例,年齡45~74歲。MRI均顯示脊髓前方明顯受壓,患者雙上肢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麻木感,雙下肢軟弱無力,有麻木感,行走時
關于63例頸椎前路的圍手術期護理
【摘要】目的 探討頸椎前路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要點。方法 對行頸椎前路手術的63例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進行綜合分析。結果 參照2002年北美脊柱外科學會(ASIA)修訂標準,A級8例,B級15例, C級19例,D級19例, E級2例;神經功能恢復按Frankel評定標準,優(yōu)36例,良19例,可5例,差3例。結論 圍手術期有效的護理為頸椎前路手術的成功提供了保障,是患者疾病康復的必要條件?!娟P鍵詞】 頸椎 前路手術 圍手術期 護理2008.1.1-2009.1.1我們收治63例頸椎前路手術患者,并給予精心護理,取得了滿意效果?,F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本組病例63例,男34例,女29例,年齡23-70歲,平均年齡(38.6±3.9)歲。其中頸椎骨折28例,頸椎病36例,頸椎結核9例。臨床上均表現為頸髓及神經根壓迫癥狀及體征。2 護理2.1 術前護理2.1.1 心理護理:術前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尤為突出。護士針對這些心理特點,做好術前宣教,并將成功手術患者介紹給患者,以消除顧慮,增強信心
頸椎病的非手術治療及康復指導
【摘要】 本文通過對臨床收治的頸椎病患者,作系統(tǒng)的非手術治療和合理周全的康復指導,從而把強化康復護理的理念貫穿臨床常見病的病程中,避免因缺乏正確的康復指導而導致疾病的復發(fā)。【關鍵詞】 頸椎病 康復指導頸椎病是由于頸肩部的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引起的骨及軟組織的病變壓迫血管,神經引起的一系列復雜癥候的病癥。其發(fā)病率高,病程長,癥候頑固,臨床多采用非手術治療:如牽引,理療及推拿等。鑒于近年來此病發(fā)病年齡日趨年輕化,單純依靠上述治療雖短期療效明顯,但復發(fā)率高,因此正確的預防措施及康復護理須專人指導,才能有效的減輕患者的病痛,改善生活質量。一 臨床資料的收集1.臨床資料:取我院2001—2009年在理療科門診收治的病員,男71例,女152例。年齡最小24歲,最大75歲,平均年齡45歲,病程在一月到兩年,經X線攝片及臨床檢查確診。2.治療方法:頸椎牽引可取坐位或臥位,坐位牽引時患者正坐,頭稍前屈,臥位時仰臥頭部正位。重量在6—12公斤,時間20分鐘,每日兩次。3.手法:由輕漸重,以彈筋,撥絡,點穴,牽引,旋轉等
前路頸椎間盤置換術的手術配合
【摘要】 目的 探討前路頸椎間盤置換術的手術配合。方法 對兩例應用Bryan頸椎間盤置換的患者的臨床資料及手術護理配合進行總結分析。結果 A兩例患者均痊愈出院,術中術后未發(fā)生明顯并發(fā)癥。結論 椎間盤置換術的成功需要熟練的手術護理配合,術中術后均需嚴格執(zhí)行消毒無菌技術?!娟P鍵詞】 頸椎間盤置換術 手術室護理頸椎間盤對于維持頸部正常的運動功能起著重要作用,頸椎間盤退變可導致椎間盤內纖維環(huán)撕裂,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也可由于骨贅形成壓迫神經,非手術治療緩解癥狀的作用有限,關節(jié)置換術是解決頸椎間盤退變的理想方法。我院做了2例采用Sofamor Danek公司經營的 Bryan頸椎間盤假體置換術,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臨床資料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共2例,男2例,年齡均小于50歲。其主要癥狀為上肢疼痛麻木,行走不穩(wěn)。2.手術方法。全麻后仰臥位,取頸前手術入路,暴露椎間盤,切除椎間盤組織和骨贅。撐開椎間隙,確定椎間隙的水平中點和矢狀中點,分別在椎間隙遠近端椎體上釘入人工椎間盤蓋板齒的定位釘。根據測量選擇適宜的置換假體型
頸椎前路手術后的病情觀察及護理
【關鍵詞】 頸椎前路手術;護理頸椎前路手術采用椎體次切術,椎間盤切除植骨融合,鋼板內固定術,是治療頸椎病最為常用的和有效的手術方式之一,但術后植骨塊脫落,切口出血,呼吸道阻塞等等并發(fā)癥可導致手術失敗,病人窒息,甚至死亡。筆者在臨床的護理中體會到:及時巡視,嚴密觀察病情,加強呼吸道管理,保證呼吸通暢,重視并聽取患者存在的問題及時予以處理,并且加強功能鍛煉,是預防術后并發(fā)癥促進康復的有效方法。為有效的預防手術及護理并發(fā)癥,提高手術治愈率,本文總結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33例頸椎前路手術病人的術后病情觀察及護理體會。1 術后早期護理1.1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如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血壓下降等情況,及時報告醫(yī)生,及時處理,嚴格出入量,預防腎衰,患者沒有完全清醒時,要專人看護,防止患者蘇醒前發(fā)生躁動,導致頸部扭曲,發(fā)生意外。1.2 觀察切口引流情況變化 患者術后傷口有負壓引流管管道,要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引流管脫落,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量,性質顏色的變化,如發(fā)現血性引流液過多,提示傷口有內出血傾向,立即通知醫(yī)生,及時處理。
80例頸椎外傷手術麻醉處理分析
作者:王慧明,麻偉青,封亞平【摘要】 目的 探討頸椎外傷手術的麻醉處理經驗。方法 80例頸椎外傷手術患者采用靜吸復合全麻,用纖支鏡引導下經鼻氣管插管,38例在顱骨牽引下進行。結果 所有病人插管順利,插管過程中及圍術期限生命征平穩(wěn)。結論 對手術患者進行術前充分的評估和處理,麻醉誘導插管時力求頸椎穩(wěn)定是麻醉手術病人安全的關鍵?!娟P鍵詞】 頸椎 麻醉 纖維支氣管鏡近年來,隨著道路交通傷明顯的升高,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診療技術水平的提高,頸椎創(chuàng)傷的病人明顯增加,頸椎手術已日趨普遍,手術治療頸椎外傷是最有效的方法。但這類病人常因頸椎外傷導致脊髓受壓,該部位又涉及頸髓、延髓等重要區(qū)域,特別是對頸椎穩(wěn)定性差、頭頸活動受限、脊髓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及壓迫病人,麻醉和手術操作稍有不慎均可引發(fā)嚴重并發(fā)癥,甚者危及病人生命。這對麻醉醫(yī)生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zhàn)。所以頸椎手術圍術期的麻醉處理對圍術期病人的安全至關重要。現把我們近期所做的80例頸椎手術,手術圍術期麻醉的特點綜合分析如下,供同仁參考。1 臨床資料1.1 一般資料 80例患者中男性5
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的診斷和手術治療
作者:柯寶毅,劉振庭,陳水連,唐建東,秦壁松,唐??啤菊?目的 討論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OPLL)的手術治療方法及其療效。方法 對收治25例OPLL患者手術治療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前路手術5例,后路手術18例,前后路聯合手術2例。前路術后平均改善率為67.06%,后路術后平均改善率為51.81%。結論 單開門椎管成形術對大部分OPLL療效好,對部分病例需根據病灶具體情況,采取前路或前后路聯合手術?!娟P鍵詞】 頸椎 骨化 后縱韌帶/診斷 骨化 后縱韌帶/治療 外科手術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癥(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種病因尚不明確的地域性疾病,臨床并不多見,但隨著后縱韌帶骨化灶的不斷增長,造成頸椎管狹窄和脊髓壓迫癥狀進行性加重,甚至癱瘓。1960年日本學者Tsukimo首次報道引起醫(yī)學界的重視,國內董方春等[1]首先報道,此后國內有不少關于OPLL的報道,采取頸椎前路和后路的手術方式亦有不同爭論。本組自1986~2008年對25例OPL
頸椎骨折脊髓損傷手術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摘要】 目的 探討頸椎骨折脊髓損傷術后呼吸道管理的方法。方法 對62例頸髓損傷術后患者呼吸道管理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62例患者中,25例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發(fā)生率為40.32%。經過有效的護理干預,呼吸困難改善23例,死亡2例。結論 合理的呼吸道管理能夠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所在?!娟P鍵詞】 頸椎;骨折;脊髓損傷;呼吸系統(tǒng);護理頸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是最具有破壞性的損傷之一[1]。手術通過重建頸椎穩(wěn)定性可防止頸髓遭受再次損傷,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手術風險較大,術中、術后易出現并發(fā)癥[2],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是造成頸髓損傷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因此對于此類病人圍手術期良好的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我科從2003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頸椎骨折合并脊髓損傷行手術病人62例,現綜合術后呼吸道管理進行回顧性分析。1 臨床資料本組62例中,男40例,女22例,年齡15~79歲,平均48.2歲。車禍致傷35例,意外、高處墜落傷27例,其中C1~23例,C2~34例,C3~4 14例,C4
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在高齡脊髓型頸椎病人圍手術期應用效果觀察
作者:張小鈺,陳德勝,金群華【摘要】 :目的 探討高齡脊髓型頸椎病(CSM)病人在圍手術期應用大劑量甲基強的松龍(MP)的療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0年9月-2004年10月頸椎后路單開門椎板成形術治療65 歲以上脊髓型頸椎病80例,分為兩組:A 組35例采用圍手術期常規(guī)治療,依據JOA評分標準分輕中重度分別為9例、11例和15例;B組45例圍手術期給予大劑量(30mg/kg)MP治療,輕中重度分別為13例、17例和15例,術后療效評價依據日本骨科學會的評定標準。結果 兩組術前頸脊髓壓迫程度輕,術后其功能和形態(tài)恢復明顯,且B組患者術后頸脊髓形態(tài)和功能較A組明顯改善(P<0.05)。結論 圍手術期使用大劑量MP可以提高高齡脊髓型頸椎病病人術后的療效?!娟P鍵詞】 脊髓型頸椎病;甲基強的松龍; 圍手術期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urative of high dose of methylprednisolone in the aged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