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63例頸椎前路的圍手術期護理

席紅

【摘要】目的 探討頸椎前路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要點。方法 對行頸椎前路手術的63例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進行綜合分析。結果 參照2002年北美脊柱外科學會(ASIA)修訂標準,A級8例,B級15例, C級19例,D級19例, E級2例;神經功能恢復按Frankel評定標準,優36例,良19例,可5例,差3例。結論 圍手術期有效的護理為頸椎前路手術的成功提供了保障,是患者疾病康復的必要條件。

【關鍵詞】 頸椎 前路手術 圍手術期 護理

2008.1.1-2009.1.1我們收治63例頸椎前路手術患者,并給予精心護理,取得了滿意效果?,F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63例,男34例,女29例,年齡23-70歲,平均年齡(38.6±3.9)歲。其中頸椎骨折28例,頸椎病36例,頸椎結核9例。臨床上均表現為頸髓及神經根壓迫癥狀及體征。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術前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尤為突出。護士針對這些心理特點,做好術前宣教,并將成功手術患者介紹給患者,以消除顧慮,增強信心,主動配合治療。

2.1.2 輔助檢查:術前應做心電圖、血常規、肝功能、凝血四項、血糖、乙肝六項的測定等,全面了解患者的全身情況,以利手術順利進行和術后傷口恢復。

2.1.3 術前準備:氣管推移訓練:因術中需要將甲狀腺、氣管推向非手術側,故術前要進行氣管推移訓練,以適應手術中的牽拉和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開始每次練習10~20min,以后逐漸增加至30 min,練習3~5 d[1]。頸圍的選擇及適應訓練:合適的頸圍可保護頸椎,減少神經磨損。術前2d給予易消化的半流食,術前1d給予流食,必要時術前晚給予清潔灌腸。術前常規禁食12h、禁水6h,目的是防止麻醉引起嘔吐導致誤吸。術前1d備皮后指導患者洗澡,特別是會陰部皮膚及手術區皮膚的清洗,以減少感染機會。術前應進行體位訓練,俯臥位時間由短到長,每天練習2次,時程逐漸增加至一次俯臥位堅持1h[2]。正確指導及訓練患者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同時指導患者床上正確的翻身及術后床上功能鍛煉方法以適應術后護理的需要。

2.2 術中配合

病人保持舒適體位。除了配合麻醉師、手術醫生外,隨時觀察病情變化,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2.3 術后護理

2.3.1 一般護理:術后采取去枕平臥位,取大小適宜的毛巾折疊成條索狀墊于后項,以保持枕頸布的正常屈度,頭頸兩側以沙袋固定,注意頭頸部與軀干保持同一軸線,也可將軀干連同頭部抬高10°~15°或取側臥位[3],不可過度屈曲、后伸及旋轉。暫禁食、禁水,對無惡心嘔吐者術后6 h可進流食。

術后翻身過程中及翻身后要保持整個脊柱在一水平線,避免扭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2-4h測血壓、脈搏、呼吸1次,待病情平穩后每日測量4次,注意觀察雙下肢的活動、感覺及大、小便情況。

2.3.2 合理應用抗生素:遵醫囑應用脫水劑及止血藥,以減輕術后頸髓水腫和出血[4]。

2.3.3 引流管護理:個別患者需留置負壓引流球,保持引流通暢,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壓及脫出。記錄引流液的顏色和量,是否有腦脊液的流出,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2.3.4 飲食護理:術后6小時可進食,以低脂、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為佳;胃腸功能恢復后可進高蛋白、高脂肪、高維生素、的飲食,以利于創面的修復和機體消耗的補充、便秘的發生。 2.3.5 功能鍛煉:應以主動活動為主,主動的肌肉收縮和關節活動有助于恢復關節和肢體功能[5]。術后24h開始協助病人做雙臂抬高及伸曲關節運動,以病人能耐受為準,防止神經根粘連。術后1周開始頸部鍛煉,提高頸背肌,增強脊柱穩定性。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次數,即使痊愈出院,也應堅持鍛煉半年以上。

3 出院指導

①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注意休息,適當體育鍛煉,增加機體抵抗力[6]。同時,避免長時間坐位、低頭、突然彎腰、扭腰,持物時注意腰部、膝關節姿勢,半年內不可提重物。如有不適,及時就診復查。②患者需繼續臥硬板床,配帶頸圍,避免風寒濕邪的侵襲。③注意調整飲食結構,多進高蛋白、高維生素及易消化飲食,以利切口部位早日愈合,保持大便通暢。

4 討論

頸椎前路手術的成功與許多因素有關。在護理方面,術前的心理護理、充分準備,術中熟練配合,術后的功能鍛煉以及出院指導顯得尤為重要。通過以上圍手術期護理措施的實施,頸椎前路手術術后較常規術后下機體功能恢復快,住院時間短,患者相對花費少,63例參照2002年北美脊柱外科學會(ASIA)修訂標準,A級8例,B級15例, C級19例,D級19例, E級2例;神經功能恢復按Frankel評定標準,優36例,良19例,可5例,差3例。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護理工作從生活護理轉到基礎護理與指導功能鍛煉相結合的護理模式上。適時轉變護理模式,突出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不斷完善和充實護理內容,使患者盡快得到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Macnab I. Negative disc exploration: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erve-root involvement in sixty-eight patients. J Bone Joint Surg, 1971, 53: 891~903.

[2] 金敏華,將美琴. 頸椎前路植骨融合內固定術圍手術期的護理[J]. 現代護理, 2001, 7 (12) : 12.

[3] 李鳳華. 頸椎骨折前路減壓植骨融合鈦板內固定術術后護理[J]. 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 2005, 2 (11) : 995.

[4] 王巖,白一冰,肖嵩華,等. 頸椎病前路擇期手術術后早期并發癥分析[J]. 中華骨科雜志, 2004, 24 (9) : 538 -542.

[5] 金大地,王健,瞿東濱. 頸椎前路手術早期并發癥原因分析及對策[J]. 中華骨科雜志, 2005, 25 (2) : 105.

[6] 張青蓮. 脊髓損傷后康復護理進展[J]. 中華護理雜志,2003, 38 (9) : 722.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