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醫護理干預對肛腸科術后便秘的影響
陳玉卿 馮木蘭 郭珍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護理干預對肛腸科術后排便的影響。方法 將66例肛腸術后便秘病人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3例,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中醫辨證施護.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0%,對照組為66. 67%,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常規護理配合中醫辨證施護,能有效消除便秘發生.減輕患者痛苦和不適,促進切口早期愈合.
【關鍵詞】中醫護理 干預 肛腸科術后 便秘
便秘是肛門直腸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便秘不僅使病人感到焦慮、腹脹、腹痛,并給其飲食、睡眠及康復帶來不利影響,而且還是誘發直腸癌、結腸癌及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甚至導致患者死亡[1]。如不及時處理,干硬的糞便就可能擦裂或擦破傷口而引起大出血或增加感染的機會[2],引起局部疼痛,影響創面愈合。如何處理好病人術后便秘,是護理的關鍵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院住院肛腸病術后便秘病人66例,均符合《中醫內科學》[3]中制訂的便秘診斷標準;均屬術后繼發,專科檢查排除術后肛門狹窄等器質性病變。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3例,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齡41歲;中醫辨證分型:熱秘:20例,血虛腸燥型:6例,氣機郁滯證;7例;對照組33例,男20例,女18例;年齡38.0歲;中醫辨證分型:熱秘:21例,血虛腸燥型:6例氣機郁滯證;6例,兩組病人年齡、病情、中醫辨證分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中醫辨證施護,3天后觀察病人的排便情況。
1.2.1 常規護理方法
(1)病人術后由于肛門疼痛不敢大便或控制大便,以致排便時間間隔過長,使腸道內水分被吸收過多而變干、變硬,使排便更加困難;護士應幫助病人克服恐懼心理。適時地給心理疏導,親近體貼患者可使其產生安全感;盡力為其創造比較安全私人的空間,使其了解不良情緒對便秘的影響,刻意抑制、控制排便的弊端;并請術后已成功度過“排便”關,重建排便習慣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法,介紹自身恢復過程的經驗和體會,幫助患者樹立信心。
(2)可在第1次排便前空腹飲1杯白開水,以刺激腸蠕動,產生便意,有利于排便。
(3)指導便秘病人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纖維食物,多飲水,養成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
(4)幫助其認識術后適時進食的重要性,且術后進食時間過度推遲可加重便秘(有文獻報道,術后進食每推遲1d,便秘的危險將增加6.77倍);講解合理飲食與傷口恢復的正相關性,認識飲食的質與量對糞便的形成和排出的影響,讓患者掌握飲食的“質”即優質蛋白與粗纖維的合理搭配,“量”即恢復到術前正常飲食量,因食物纖維素有利于刺激腸蠕動,足夠的容量和重量也是刺激腸蠕動產生排便反射促進排便的有效途徑;同時,督促患者改變嗜辛辣飲食、酗酒等不良習慣。
1.2.2 中醫辨證施護
1)熱秘:病人證見大便干結,小便短赤,面紅身熱,或兼有腹脹腹痛,口于口臭,舌紅苔黃燥,脈滑數。
護理
(1)生活起居護理:病室應涼爽通風,濕度偏高,且要安靜,光線柔和,避免強光和噪音的刺激。
(2) 飲食調護;飲食宜清淡,偏涼潤為主,如雪梨、西瓜、核桃、苦瓜等,忌食辛辣厚味,煙酒油膩,膳食調補:給予冰糖香蕉飲:香蕉1~2只,冰糖適量。香蕉去皮,加冰糖適量,隔水燉服。每日1~2次,連服數日。
(3)湯藥宜冷服,于清晨空腹服用效果更佳,鼓勵患者多飲白開水。
(4)針刺:天樞、脾俞、大腸俞、足三里等穴,強刺激不留針。
(5)推拿:按揉中脘、天樞,順時針方向摩腹以瀉熱通便。
2)血虛腸燥型:病人證見大便秘結,面色無華,頭暈目眩,心悸,唇甲色淡。舌淡,脈細澀。
護理
(1)生活起居護理:虛癥患者應注意保暖,充分休息,以養心血。需注意病室溫暖、安靜,勿使受到突然刺激,如巨響、驚嚇、震動等,以免加重患者心悸、眩暈。
(2)飲食調護:飲食以易消化,補益為主,如飴糖、大棗、花生、蓮子、羊肉、甲魚、海參、芝麻、桑椹、荔枝等,并盡可能的補充一些油脂。
(3)大便時應選用坐式,不宜用力過猛,防止因大便不下而引起虛脫;病情嚴重者,應有人陪同,預防跌傷。
(4)指導患者飲用有通便作用的飲料,如蜂蜜水,或用番瀉葉3-6g泡水飲。
(5)虛證患者,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作腹部肌肉鍛煉,以加強腹肌,有助于排便。
3)氣機郁滯證:此型病人術后1周內出現大便秘結,欲便不得,噯氣頻作,胸脅痞滿,食欲不振,精神不佳,舌淡紅,苔薄膩,脈弦大。
(1)情志護理:情志不暢,肝氣不舒是致病原因,故調理氣機,使七情和合是本證護理的關鍵,要對患者關心體貼,了解其心理活動,予以勸導;并應做好家屬工作,避免不良環境的惡性刺激,盡量使之心情舒暢。
(2)飲食調護:以清淡疏導之品為主,宜食疏肝理氣食物,如香菇、大蒜、洋蔥、蘆根、竹筍、蘿卜等,禁忌甜粘生冷油膩不易消化之品。
(3)服藥護理:中藥宜文火煎,注意煎服時大黃應后下,芒硝應沖服,宜飯后溫服,服藥后注意觀察,如已大便,便形正常,即可停藥,以免排泄過度,耗傷正氣。 (4)針刺療法:取中脘、行間、陽陵泉、足三里,用瀉法,以通降腑氣,疏肝導滯,可減輕便秘。
(5)生活起居護理:此證病人多年老體弱,肺氣虛衰,易受外邪侵襲,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應注意保暖,避風寒??稍诒闱盁岱蟾共炕虬奶鞓小㈥P元、氣海。指導患者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不論有無便意,均按時去廁所作排便動作。
1.2.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護理后大便排出通暢,大便規律,質軟成形,便后肛門不疼痛,便秘解除,不因肛腸病而排便困難;有效:雖能排出大便,但大便不暢,便后肛門疼痛;無效:大便不暢,排便困難,便秘無改善??傆行剩剑@效+有效)/總例數。
1.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表1 兩組病人治療效果比較
3 討論
便秘是常見病,也是多發病之一,便秘的病因多因患者生活規律、飲食習慣、情緒因素等引起。中醫認為,便秘有虛實之分,實者多因腸胃積熱,氣機郁滯或陰寒凝結所致,虛者多因熱病傷陰,傷后陰血虧虛所致。肛腸病術后便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病人術后因擔心排便污染傷口影響預后,懼怕傷口疼痛刻意控制排便,或因疼痛提前結束排便,均致糞便在腸腔內儲存時間過長、水分被吸收而變于、變硬,使排便更加困難;傷口炎癥、水腫刺激及肛門括約肌痙攣、便意頻繁、久蹲久坐使排便困難形成惡性循環;另外,肛腸病術中失血及術后限制飲食,致津血耗損,津虧液少,加之術后影響氣機,致脈絡瘀阻,氣滯血瘀,清氣不升,濁氣不降;外感風熱燥火之邪或食辛辣厚味之品,致燥熱內結腸胃,熱邪灼津耗液。三者均可影響大腸氣機,使其傳化功能失調,而致大便秘結。便秘形成后,不但能引起頭暈、惡心、心煩等自體中毒癥狀,而且會影響術后創面的生長愈合,導致肛裂、痔瘡等復發,或造成大出血,形成惡性循環。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0%,對照組為66.66%,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針對肛腸病病人術后便秘的不同中醫證型,在實施常規護理的同時,進行了中醫的辨證護理及膳食調補,可有效解除便秘,促進疾病的恢復。
參 考 文 獻
[1]夏瑾,陳建永,潘峰,等.功能性便秘病人社會心理狀況分析及護理對策.中華護理雜志,2006,41(3):207- 210.
[2]張書信,張燕生.肛腸外科并發癥及其防治[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309.
[3]王永炎,李明富,戴錫孟.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