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胸術后精神障礙發生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楊國琴
[關鍵詞] 開胸術后;精神障礙;護理
術后精神障礙(postoperative psychonosema,POP)是指術前無精神異常的患者出現術后大腦功能紊亂,導致認識、情感、行為和意志等不同程度的活動障礙[1]。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院胸腦外科施行開胸手術185例,術后發生精神障礙22例,分析其原因,消除不利因素,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患者均治愈出院,取得滿意效果。
1 臨床資料
開胸術后患者185例,并發精神障礙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齡36~83歲,平均52歲。其中食管癌7例,肺癌10例,肺膿腫3例,縱隔腫瘤2例。術前患者意識清楚,配合治療,無類似精神障礙史。精神障礙發生于術后第1~3天,病程持續1~2天,8例患者術后出現雙手抓空動作,譫妄、多語等精神興奮癥狀,14例患者術后出現倦意、少語、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對醫護人員詢問不愿回答等抑郁癥狀?;颊咝g后住監護室,根據病情制定相應的治療護理,均痊愈出院。隨訪3個月~1年,均未再出現精神癥狀。
2 原因分析
2.1 鎮痛泵的使用 鎮痛泵內加入生理鹽水、芬太尼、布比卡因、嗎啡。嗎啡為阿片類受體完全激動劑,可以降低呼吸中樞對二氧化碳的敏感性,產生中樞性呼吸抑制,引起頭痛、頭暈、嗜睡等;芬太尼為短效鎮痛劑,不良反應有眩暈、惡心、嘔吐、肌肉抽搐或肌強直現象。本組有8例屬于此類。
2.2 手術創傷 開胸術后傷口的疼痛,呼吸功能衰弱,低血壓,術后血氧飽和度降低,血容量不足等對腦血流,尤其腦微循環造成一定影響,均可引起精神障礙癥狀,導致患者雙手抓空動作、譫妄、多語現象。本組有6例屬于此類。
2.3 個體因素 患者術前精神緊張、恐懼、焦慮,對手術預后擔憂,夜間失眠,過度內向、膽小,缺乏溝通是術后發生精神障礙的重要因素,從而導致患者激動易怒等不良情緒。本組有5例屬于此類。
2.4 環境因素 Donchin等[2]認為環境對術后精神障礙的發生起重要作用。ICU中心電監護,輸液泵等儀器運轉聲,吸氧,持續靜脈輸液,導尿管,胸腔引流管以及醫護人員診療護理操作等均可造成患者煩躁不安等現象。本組有3例屬于此類。
3 護理對策
3.1 鎮痛藥物的觀察 本組有8例懷疑是鎮痛泵內藥物引起,經及時拔除鎮痛泵后,癥狀消失。故考慮是鎮痛泵內藥物對患者精神的影響,應慎用麻醉藥物。
3.2 嚴密觀察病情 觀察患者意識、瞳孔、生命體征、情緒、血氧飽和度,保持胸腔閉式引流通暢,并注意引流液量、顏色、性狀,防止進行性血胸的發生,維持呼吸、循環功能穩定以及水電解質、酸堿平衡;減少腦組織缺血缺氧性損傷。
3.3 心理護理 術前心理護理是防止術后精神障礙的重要環節。醫護人員應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及時發現患者異常的心理反應,采取疏導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減少焦慮和恐懼,如:介紹手術、麻醉以及術后可能有的不良反應,觀摩手術成功病例,使患者有充分心理準備,術前晚給予鎮靜劑,術后多鼓勵患者,同時發揮家屬支持作用,消除恐懼感。
3.4 環境護理 給患者創造良好舒適的環境,保持適宜溫、濕度;協助安排患者日常生活護理,滿足其生活需求,保持床單位整潔,定時翻身保持皮膚清潔完整;對于雙手抓空、躁動的患者,為防止墜床、自行拔出引流管的發生,采取拉起護欄,適當約束四肢,約束過程中要松緊適宜,密切觀察末梢循環,并向家屬解釋,取得家屬的配合;根據個體需求,適當播放一些輕音樂、古典音樂;合理安排各項操作,減少對患者的干擾,保證充分睡眠。必要時遵醫囑給予止痛鎮靜藥物幫助患者入睡。通過以上措施,患者情緒穩定,精神放松,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參考文獻]
1 沈漁.精神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24-41.
2 Donchin Y,Seagu F.The hospital enviroment of the intensive care unit.Curr Opin Crit Care,2002,8(4):316-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