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后的早期康復護理

王桂霞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脈介入治療后早期康復護理的安全及對舒適的影響。方法:實驗組在術后5h術側肢體制動,5h后被動翻身,按摩腰背部肌肉,24h后開始康復運動,第四天下床;對照組絕對臥床72h,1周下床。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腰背痛疼痛指數。結果:兩組出血情況、心臟并發癥發生率沒有明顯差異,但術后24h、48h腰背痛有明顯差別。結論:術后24h行康復運動是安全的,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康復;護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發病率近年來逐漸增加,直接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支架植入術(PCI)已成為治療的重要手段,其成功率高,并發癥少。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我院對急性主肌梗塞行急診PCI術的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6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診PCI術的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齡36~72(44.67±10.32)歲。觀察對象均有典型癥狀和心電圖改變,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在發病24h內行介入治療手術,術中、術后無嚴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低血壓等并發癥,術后采用血管閉合器。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輕重、過去腰背痛史、手術方法、出血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實驗組:手術后傷口砂袋壓迫、術側肢體制動5h,5h后行被動翻身[1];12~24h抬高床頭20~30°,幫助活動雙上肢及健側下肢各關節3~4次/天,每次5min,床上靠座;24~48h主動活動肢體各關節,非睡眠時每小時1次,每次3~5min,主動翻身,床上坐位或半臥位;48~72h床邊懸吊雙下肢,3~4次/天,每次5~15min;部分生活自理(包括床上自我進食,在他人協助下梳洗);第3天~第4天行床邊坐椅,3次/天,每次10min,在他人扶助下室內行走20~30m,每次5~10min,1~2次/天;床邊使用坐便器,第5天由他人扶助至獨自在走廊行走50~100m,每次5~15min,2~3次/天,逐漸增加至15min,在家人陪同下入廁;第6天~第7天緩慢登梯,用階高為15cm的階梯由90cm(6階梯)逐漸增加至150cm(10階梯),每天1~2次,每次10min。

1.2.2對照組:按常規12h手術側肢體完全制動,絕對臥床72h,一周后下床活動。

1. 3統計學方法:實驗數據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和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穿刺部位出血(3例、2例)、心律失常(5例、4例)、心絞痛(8例、9例)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明顯或嚴重出血病例,各有2例穿刺部位血腫(直徑<3cm)。 2.2兩組術后24h、48h腰背痛、焦慮比較:對照組疼痛、焦慮分值隨臥床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實驗組的焦慮分值隨早期康復運動的開始而遞減,疼痛分值在24h、48h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同時間(24h、48h)的疼痛分值縱向比較,對照組分值顯著大于實驗組(24h P<0.05,48h P<0.01),說明臥床時間過長可導致腰背疼的明顯增加。

3討論

3.1傳統治療觀點認為,心梗后由于局部心肌缺血、壞死,容易發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發癥,故需絕對臥床休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臟負荷。但是,隨著介入治療技術的深入開展,急診PCI術可使病變血管再灌注及減少再狹窄的機率,使處于頓抑的心肌重新獲得血供而復活[2],成功的手術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早期康復運動提供了有利條件。無合并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嚴密監測,避免心臟并發癥及穿刺點出血的情況下早期康復運動可以減輕患者術后腰背疼痛不適癥狀及心理壓力,促進腸蠕動,減輕腹脹,調節患者情緒均有積極的作用。

3.2心理護理 心肌梗死多為突然發病,患者緊張、恐懼,加之疼痛,使患者有瀕死感。這種心理可使交感神經興奮,血中兒茶酚胺含量增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程度,導致梗死面積擴大,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發生等,形成惡性循環,使病情加重,甚至猝死[3]。由于發病急、病情重,疼痛持續不緩解,對疾病和介入診療及早期康復知識的缺乏,患者多表現極度恐懼的情緒。有5例對早期康復有顧慮和害怕,怕痛,害怕康復活動出現難以承受的痛苦和疼痛,怕康復影響治療效果,擔心術后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和害怕再次發生。護士應根據患者不同的職業、年齡、文化層次及個性特征進行心理疏導,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通過向患者及家屬提供疾病治療相關信息,向其詳細解釋心肌梗死的病因、生理;解釋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及早期康復的目的及意義,簡要介紹康復方法,康復的配合要點,并指導康復治療中注意事項,并要耐心解答患者的問題。使其清楚應如何配合治療、監護,消除恐懼心理以及因過度緊張而出現的動脈痙攣。并積極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屬的配合。經上述處理后,本組無1例患者因心理因素影響治療與護理。

3.3心臟并發癥的觀察[3]:嚴密心電血壓監測,觀察康復運動前、運動中及運動終止后即刻(15s內)心率、心律、血壓變化。術后已改善的心電圖運動后再度出現ST-T、T改變,上抬或下移超過0.1mv,心律失常,特別是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自覺胸悶、出汗、胸前區壓榨感等預示冠狀動脈急性再閉塞應立即停止運動;運動時心率在安靜心率的基礎上增加少于10次/分,提示可增加運動強度,運動時心率增加超過20次/分,心率不能隨工作負荷的增加而加快甚至反而減慢,應停止運動或回到上一個運動階段。

3.4早期康復活動中需注意運動方式,運動量必須適當:康復運動前3天以低強度為主,第4天后運動強度以中強度為主,避免引起過度疲勞,致使患者失去信心,對術后出現嚴重心律失常、心絞痛、穿刺部位出血等并發癥的患者適時選擇機會進行早期康復運動,以免發生意外。

[1]陳影霞,趙鶯柳.急診PTCA+支架植入術治療AMI的術中配合與護理[J].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4,11(2):23

[2]范現汝.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09,6(3):96-97

[3]謝樹軍,王戎.急性心肌梗死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反復室顫搶救成功的護理[J].河北醫藥,2007,29(12):1276-1277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