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風患者超早期康復護理指導
崔磊 高霞
【摘要】目的 對中風患者超早期康復指導做相關探討。方法 對98例神志清晰,語言障礙,一側偏袒中風患者做超早期康復訓練,合并心理障礙12例,運動性失語33例,感覺性失語9例,混合性失語3例;以一般康復指導、運動指導、語言指導、心里指導為主。結果 指導訓練患者平均住院時間3~4周,9例肌力上升1級,48例肌力上升2級,33例肌力上升3級,19例肌力無明顯改善,且未出現現關節強直、肌肉攣縮等并發癥。結論 中風患者超早期康復指導對提高患者預后和生活質量有重大關系。
【關鍵詞】 中風 康復護理 指導
1 臨床資料
我們近年對98例神志清晰且語言障礙、一側偏癱中風患者予以超早期康復訓練(其中男性55例,女性43例;年齡31~78歲;合并心理障礙12例,運動性失語33例,感覺性失語9例,混合性失語3例),收效較佳,現將體會如下。
2 康復護理指導
2.1 姿勢指導 一般原則為床褥不可太軟。采用硬板床配以薄床褥(約為3.5cm)為較理想選擇,患者需要使用3~4個枕頭保持正確姿勢,夜間應采用可使其安睡的位置。(1)仰、側臥位:仰臥時雙肩應以枕頭撐托,手肘放松伸直置于身旁,用約3cm厚的薄巾平鋪于患側髖關節下以防止髖關節過分向外翻。側臥于健側者,手肘伸直承托于枕頭上,患肢向上提高60~90°,患側髖關節垂直,膝關節微屈,患側下肢以枕頭承托。側臥于患側者,患側肩膊往前伸,患肢向上提高60~90°,手肘放松伸直,患側髖關節垂直,膝關節微屈,足踝放松。(2)坐姿:應采用有靠背及扶手的椅子,座墊軟硬適中。坐立時需左右對稱。椅子高度適中,以雙腳能平放于地面為宜。腰部挺直,患側上肢承托于椅子、扶手或枕頭上,手肘保持放松伸直,確保患者坐于兩股及緊靠椅背,患側股及膝關節成直角。
2.2 運動功能的恢復指導 中風超早期進行癱瘓肢體的康復能夠增強中樞的代償功能,同時可防止下肢血管因為長期失于活動而形成血栓。同時予按摩治療。操作前應洗手,在患側皮膚上涂抹滑石粉,一般采用推、摩、揉、捏等方法。為痙攣性癱瘓患者按摩時,手法宜輕,以達到患肢放松的目的;為軟癱患者按摩時,手法宜深而重,以增加神經活動的興奮性。一般情況下,按摩每日2次,每次30min。(1)被動運動:此種運動為由患肢以外的力量帶動患肢所有的關節。先活動大關節,后活動小關節,重點是外展、外旋、前臂外旋、腕及手部各關節的伸展,拇指外展與對掌,髖的伸展及內旋,膝伸及踝背屈等。
動作宜平緩柔和而有節律,幅度由大到小,力求盡量伸直,盡量屈曲,同時注意勿造成關節和肌肉的損傷,如果出現較重的疼痛,說明運動量或運動范疇太大,應適當控制。患肢活動開始時范圍宜小,不得超過90°,動作宜輕;特別是早期軟癱患者,關節活動范圍過大可能引起關節半脫位或損傷關節。上述治療每日2次每次30min。(2)主動運動:由于中風導致肢體功能活動降低,部分關節、肌肉處于廢用狀態,當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即應鼓勵患者作患肢的主動運動。集中運動一個關節,在能運動一個關節后,可練習控制2個關節。如患者仰臥屈膝,提高臀部,然后慢慢放下;仰臥屈膝,雙膝向左右擺動;兩手互握,伸直手肘,提高雙手,慢慢向上下擺動。仰臥于床沿,將患側小腿放在地上,保持膝部屈曲,將腳提起放在床上;兩手互握,伸直手肘,雙手帶動身體轉向一邊。運動要適度,時間可逐漸延長,以不感覺疲勞為宜。(3)練習坐起和站立:對于已無生命危險的患者(主要是腦梗死患者),只要病情穩定,宜盡早由人攙扶坐起或行走,可先抬高床頭,練習坐起,從30o開始,逐漸增大角度,延長時間,讓患者過渡到可雙足下垂,坐于床邊。起床動作要慢,避免頭暈。然后可在專人保護下練習站立,站立時先將身體重量集中在健側下肢,然后慢慢移向患肢,站立時間逐漸延長。(4)練習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患者能夠較長時間站立后,可以開始練習行走。先練習原地踏步,行走時要求其盡量抬高患肢,盡量使腳后跟先著地,然后在兩人的攙扶下練習行走,或扶著椅背或拄拐行走。待其已能較好地獨立行走后,即開始做一些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如上樓梯、自行穿衣、吃飯、梳洗等等,以促進癱瘓肢體功能的全面恢復。 2.3 語言障礙患者的康復訓練指導 根據不同的失語類型采用不同的訓練方法。運動性失語的康復鍛煉應從簡單到復雜,從“不”、“喝”、“吃”等單字到“不行”、“喝水”、“吃飯”等詞組,并讓患者注意說話者的口型,并對著鏡子觀看自己的口型是否正確。同時利用實物或者圖片邊看邊教。會說的詞匯多了,再練習簡單的語句,可以讓陪護人員說上半句,患者接下半句,逐漸過渡到說整句話。若患者為感覺性失語,可以在訓練中反復使語言與視覺結合,如給患者盛好飯,告訴其“吃飯”,反復將手勢與語言結合,如讓患者“洗臉”,并作洗臉的動作。訓練上,可逐漸將語言與表達的意思聯系起來。若患者為命名性失語,則可取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示之,并說出名稱和用途,從常用的“杯子”、“鑰匙”、“筆”、“碗”開始,并且要反復訓練強化已掌握的名詞。混合性失語的患者,表達、理解均有困難,應首先教會患者發音,而后說簡單的字、詞。
2.4 心理康復指導 中風發生后,由于患者偏癱或失語,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表現為抑郁、悲哀、自卑等,性格也變得暴躁。首先,醫護人員及家人對患者要熱情,悉心照料生活起居,關心其病痛,不能流露出絲毫不耐煩的情緒,更不能傷害患者的感情。應積極向其介紹類似患者康復的實例,使之樹立恢復健康的信心。對其每一點進步,都要加以鼓勵,盡力消除患者的悲觀情緒,盡可能讓其參加戶外活動以及集體活動,加強人際間交流,以實現生理健康和心里健康的良性循環。
3 結果
患者平均住院時間3~4周,經上述護理指導后,其中9例肌力上升1級,48例肌力上升2級,33例肌力上升3級,19例肌力無明顯改善。但未出現關節強直、肌肉攣縮等并發癥者。經語言康復訓練后,患者語言障礙明顯好轉,心理障礙亦得以消除,為出院后繼續康復治療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