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早期心理康復護理對急性腦卒中患者預后的影響

佚名

作者:曹淑梅 于洪玲 耿志偉 唐艷娟 宋學花

【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心理康復對急性腦卒中預后的影響。方法 將100例急性腦卒中住院病人隨機分成康復組(55例)和對照組(45例),采用抑郁量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評定法對兩組病人分別于入院時、7天、4周、進行評定。結果 兩組病人比較,康復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早期心理康復護理可降低急性腦卒中病人抑郁癥狀的發生率,對病人功能康復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早期心理康復護理急性腦卒中功能康復

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其中又以缺血性腦卒中多見。隨著搶救技術的提高,腦卒中的死亡率已明顯下降,而高病殘率的問題仍未能很好解決。研究表明,腦功能在腦卒中發生后的頭3個月內恢復最快。在這段時間內積極治療,可以明顯改善預后。然而,臨床常見一些患者情緒低落、意志消沉、消極對待甚至抗拒治療,耽誤了康復時機。如能及早根據康復期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則可明顯減輕病人的消極情緒,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有助于促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改善預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100例均為本院神經內科住院患者,均經頭顱CT或MRI影像診斷證實,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會議診斷標準[1]。排除標準:①昏迷、失語和嚴重智能損害者;②嚴重心、肝、腎功能衰竭者;③血液病及精神障礙史者;④伴有其他嚴重軀體疾病者;⑤腦卒中復發的患者;⑥不能配合治療和觀察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32-81歲,腦梗死67例,腦出血33例,發病到入院時間為1h-24h不等,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文化程度:小學23例、中學及中專50例、大專及以上學歷27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構成、性別比、入院時間、文化程度、職業和病變性質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神經內科常規治療,給予常規護理和功能鍛煉。研究組除了常規的處理外,還在患者急性期已過、生命體征平穩后,由經過專業培訓的護師評估其心理特點,指導相關護理人員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

1.3 康復評定標準:兩組患者均觀察4周,首次評定于發病后48h內,然后于發病后第1周和第4周各評定一次。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評定采用1995年全國第4次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2]。抑制癥狀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分,將SDS調查問卷積分乘以1.25,分別得各問卷總積分,依各問卷總積分將抑郁程度分為3級,50-59分為輕度抑郁,60-69分為中度抑郁,>70分為重度抑郁[3]。

1.4 統計學處理: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2 心理康復護理措施

2.1 (1)由于對病情不了解擔心預后會出現慌亂、嚴重焦慮、對死亡的恐懼等劇烈情緒變化,因此患者入院后首先應全面收集資料,評估患者情況,制定系統有效的護理措施。在了解了心理需要和動向之后,應多與患者接觸,注意與他們的感情溝通,根據職業注意恰當的稱呼,切忌以床號相稱。據相關報道77.8%的患者希望每日與護士交談一次[4],所以我們要坦誠地與他們交談,對他們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詳細、耐心解釋患者的疑問,聲音要大而不急,語調要柔和,鼓勵他們勇敢面對現實,積極配合,爭取早日康復。

(2)了解患者的工作、家庭經濟情況以及顧慮、要求等,耐心開導,安慰病人,生活上給予照顧,盡量幫助病人解決實際困難。(3)促進患者之間良好的情緒交流,請恢復較好的患者“現身說法”做義務宣傳員,使患者看到希望,樹立“我能行”的信心。 2.2 住院期間心理護理:腦卒中的治療恢復速度往往比較緩慢,而患者對治療的期望值比較高,希望盡快消除肢體障礙,面對事與愿違的治療效果,患者往往產生悲觀、失望的心理。此時,責任護士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積極配合治療是關鍵,可有有效保護腦組織,為后期的康復奠定基礎。

2.3 康復治療期心理護理:腦卒中患者肢體致殘率較高,而且功能恢復較慢,需要康復治療時間較長,患者往往認為自己是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對今后生活和康復治療失去信心,出現悲觀情緒,加重抑郁癥的程度,從而失去康復治療的最佳時期,所以此階段心理護理尤為重要。①責任護理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心,運用科學的手段,恰當的方法,和藹的態度對待患者,用啟發、指導、安慰及動聽的語言,幫助他們全面提高適應能力,使機體調整到最佳心理和生理狀態,積極接受治療,擺脫抑郁,面對現實,走向新的生活。②鼓勵患者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完成日常生活,如穿脫衣服、洗臉刷牙,并對患者每一微小的進步給予鼓勵和肯定,使患者看到重新生活的希望,樹立信心,從而主動參與及配合治療。③鼓勵患者參與一定的娛樂活動,如下棋、打牌、聽音樂、看電影等,使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逐漸減少因肢體障礙帶來的煩惱。④做好家屬和親友的思想工作,多與患者溝通,用平靜、微笑、輕松愉快的情緒感染患者,滿足患者的心理、生理上的要求。⑤反復與患者及家屬強調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指導其主動及被動康復訓練,循序漸進,使患者從中看到了治愈的希望,恢復自信心,調動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和生活能力恢復。

3 結果

3.1 兩組患者抑郁自評量表評分比較,初次評估時,兩組患者的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而第二次、第三次評估時,兩組的SDS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

3.2 兩組患者康復效果比較,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初次評估時,兩組患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而第二次、第三次評估時,兩組的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

4 討論

腦卒中后的早期治療對預后有明顯影響。及早的治療、康復能有效地避免廢用綜合征,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然而,在腦卒中患者中,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極其常見。一些不良情緒嚴重的患者,會消極對待甚至抗拒治療,耽誤了康復時機。若能及早減輕這些病人的消極情緒,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幫助其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將對他們的康復和生活質量產生積極影響。

在本研究中,筆者根據病人的醫學應對方式和抑郁評分以及臨床觀察,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后,制定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在整個心理干預過程中,首先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要始終把尊重患者放在首位,這樣才可能真正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了解抑郁產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我們再根據患者不健康的醫學應對方式,有針對性的向患者提供有關疾病的詳細信息,解答患者提出的相關問題,調動其積極性,緩解焦慮、抑郁情緒,使其盡早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努力配合治療,改善預后。

總的來說,我們根據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特定心理狀態,采用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緩解了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幫助患者盡早積極面對疾病、配合治療,促進了患者康復。

參 考 文 獻

[1]中華神經分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志,1996.29(6):379-380.

[2]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及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3.

[3]張明國.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第2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5-43.

[4]王暑紅,嚴其明,周建輝,等.住院患者對護患溝通需求調查.護理學雜志,2002,17(9):684-685.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