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38例亞硝酸鹽中毒的急救與護理
王瑞娟
亞硝酸鹽中毒是指由于誤食亞硝酸鹽或飲用亞硝酸鹽含量高的井水或攝入含大量亞硝酸鹽的蔬菜而引起的以組織缺氧為主要表現的急性中毒。亞硝酸鹽是工業原料,也可用于食品加工,為白色或微黃色微粒晶體或粒狀粉末,外觀及形狀與食鹽、白糖、味精極為相似,常易被誤食中毒。攝入0.2-0.5g即可引起中毒,攝入3g便可導致中毒死亡[1]。
1 臨床資料
本組38例病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最小15歲,最大54歲,平均年齡36歲。追問病史曾服用變質陳腐蔬菜或新鮮腌制的咸菜或誤服亞硝酸鹽等物質引發,病程1~3h,來院就診時的主要臨床表現:38例患者均有皮膚粘膜不同程度的發紺,呼吸急促26~35次/min,脈搏細速110~130次/min,多數患者伴有意識障礙,14例患者有驚厥,5例患者血壓下降至80/50mmHg。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可以確診為亞硝酸鹽中毒。
2 搶救與護理
2.1盡早明確診斷 根據典型癥狀:口唇,甲床眼結膜發紺,全身皮膚呈藍褐色,實驗室檢測,通過變性血紅蛋白試驗陽性,可確診為亞硝酸鹽中毒。
2.2盡早清除未吸收的毒物 用溫水洗胃 洗至清水止并給予25%硫酸鎂導瀉促進已吸收的毒物排出。因病人清醒采取口服催吐法。在洗胃的同時建立靜脈通路,并應用特效解毒劑-亞甲藍(美藍)按1-2mg/kg體重稀釋于25%的葡萄糖中緩慢靜脈注射,必要時2-4小時可重復一次,或稀釋后靜脈滴注,總量不超過260mg/d。同時給于大劑量維生素C及能量合劑治療,(即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維生素C3.0+ATP100單位+細胞色素C30mg)靜脈注射。維生素C為氧化還原劑,也可使高鐵血紅蛋白還原成血紅蛋白,多溶于5%或10%的葡萄糖中靜脈點滴.每天用量不超過4g,大量維生素C可影響紅細胞功能,使紅細胞溶解的敏感性增高,還可引起鐵的吸收增多高鐵紅細胞性年升貧血。
2.3保持呼吸道通暢 給于高流量吸氧 亞硝酸鹽中毒患者應給于高流量氧氣吸入(4升/分)以緩解組織缺氧,有效改善不適癥狀。昏迷病人應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以免嘔吐引起誤吸。
2.4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持續監測心律、脈搏、血壓,特別是用藥后的皮膚黏膜和口唇指甲顏色的變化情況因少量亞甲藍可使高鐵血紅蛋白還原成血紅蛋白,但大劑量時可使多量血紅蛋白氧化為高鐵血紅蛋白,引起全身發藍,病人可有興奮.譫妄等,應予注意[2]。
2.5飲食護理 一般禁食6小時后,經洗胃者禁食24小時后方可給予消化高維生素.高蛋白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注意不要食用韭菜、菠菜、腌菜及苦井水等含亞硝酸鹽食物,以免加重中毒癥狀。 2.6做好心里護理 由于患者及家屬對亞硝酸鹽中毒缺乏思想準備,認識不足,擔心治療不徹底,遺留后遺癥而產生焦慮緊張的心里,情緒低落。我們在搶救 同時,關心安慰患者,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有效的使用針對性解毒劑,能夠很快治愈,并且不留后遺癥。解除思想負擔,消除不良情緒。為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使其能積極主動接受治療。
3 討論
亞硝酸鹽中毒一般在食用后30min~2h突然發病,最早最典型的癥狀為皮膚及口唇、指(趾)甲的青紫。,因其是一種強氧化劑,被人體吸收后亞硝酸根離子能迅速使血紅蛋白的二價鐵氧化為三價鐵.血紅蛋白被氧化為高鐵血紅蛋白,從而阻止正常血紅蛋白的攜氧和釋氧功能,造成組織缺氧,導致器官的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為頭痛、頭暈、惡心、胸悶、心悸、面色蒼白、口唇黏膜及指甲發紺、暈厥、血壓下降等.嚴重中毒者可昏迷、抽搐、呼吸肌麻痹等,一般30min-2h發病,如搶救不及時,可在兩小時內死亡。輕度中毒者大量飲水.大劑量維生素C輸液后可自行恢復,中重度中毒者應給于溫水(1:5000高錳酸鉀)洗胃導瀉、灌腸、高流量吸氧,小劑量亞甲藍溶液緩慢靜脈注射,經上述處理仍有明顯紫紺者,可適量輸新鮮血,若出現肺水腫、休克、驚厥和呼吸循環衰竭等并發癥應及時對癥處理。亞甲藍是對抗亞硝酸鹽中毒的特效解毒劑,雖然價格很便宜,醫院應該足量常備不懈,藥品庫必須有充足藥品,以免藥品缺乏延誤救治。要加強亞硝酸鹽的管理,常見的有亞硝酸鈉和亞硝酸鉀,因易被誤認做食鹽等使用。其中毒完全可以預防,要提高人們對有毒物質的防范意識。如:嚴禁將亞硝酸鹽與食鹽放在一起,包裝或存放亞硝酸鹽的容器應有醒目標志.禁止食用腐爛變質蔬菜或變質腌菜,禁止在肉制品加工過程中過量使用亞硝酸鹽等。
參 考 文 獻
[1]張文武.急診內科學.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564-565.
[2]梁玉花.吉林醫學.7例亞硝酸鹽中毒的急救與護理體會, 2005 26 (7) 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