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急救護理》教學方法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齊秀桂
【摘要】結合高職護理專業(yè)特點,嘗試在 《急救護理》 課程中應用任務驅動模式教學改革,將“教—學—做”融為一體,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經過教學改革的《急救護理》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
和評判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急救護理;教學改革;教學效果
急救護士的培養(yǎng)是護理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然而,傳統(tǒng)教學以講授、演示、練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和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職業(yè)能力的發(fā)展。根據教育部制定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高等職業(yè)教育要加強素質教育,“積極推行訂單培養(yǎng),探索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的要求。筆者針對以上制約因素,結合高職護理專業(yè)特點對急救護理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進行了探索,并采用任務驅動模式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
1任務驅動教學的涵義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任務驅動是指在教學全過程中,以若干個具體任務為中心,通過完成任務的過程,介紹和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 ,可以更好地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 ,從而培養(yǎng)獨立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它強調學生要在真實情景的任務驅動下,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 ,在自主和協(xié)作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活動。任務驅動教學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造了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xié)作、探索創(chuàng)新的新型學習模式。
2急救護理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的實踐環(huán)節(jié)
2.1創(chuàng)設情景
我們在《急救護理》課程中創(chuàng)設三大學習情景:院前急救、急診科救護、ICU救護。三大情景中包含急救護理中最常見的18個工作任務,并創(chuàng)設每一具體工作任務的情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好合適的任務,可有母任務和子任務。以心腦肺復蘇教學為例,設計母任務為徒手心肺復蘇,子任務包括現場評估有無心跳呼吸驟停、保持氣道通暢、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評價急救效果。在心肺復蘇的學習中創(chuàng)設交通事故現場心跳呼吸驟停案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2提出任務
在上述情境下,導入課前設計好的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任務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教師要注意將本次課的教學目標轉化成學生學習領域的任務。任務應綜合新舊知識,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給學生留以創(chuàng)新的空間。在上述情景下,提出母任務和子任務。
2.3自主學習、協(xié)同學習
提出任務后,教師先不急于講解而向學生提供解決任務的有關線索。如現場評估有無心跳呼吸驟停時,教師提供心跳呼吸驟停最主要指征為意識喪失和大動脈搏動消失,讓學生共同思考、討論、分析任務,得出完成任務需要做哪些事情以及還存在哪些困難,并特別注意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由于急救護理學操作技能要求高,對于新內容或一些有難度的任務,教師事先演示或給出清晰、詳盡的操作步驟,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如心肺復蘇中氣道的暢通、心臟按壓等;對于一些簡單的任務,讓學生進行演示,如環(huán)形包扎、骨折現場固定等。
最后進行自我評價,其他組代表對該組學生完成任務的表現進行評價,教師最后對各組的表現作鼓勵性評價和補充說明。這樣,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中。
2.4鞏固與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習相應的知識或技能并請學生用自己最熟悉的急診病例來模擬演示接診和分診工作進一步鞏固與完成任務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起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效果。 3任務驅動教學的效果分析
3.1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務驅動法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結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任務驅動學生在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學習中學會學習,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喚起學生好奇心,并以此導入具體任務,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和強烈求知欲,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由于急救護理學是一門操作技能要求高、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學正是要求學生完成若干個具體的任務來達到教學目的。同時,學習新知識時用舊知識做鋪墊,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了臺階,既學到了新知識又鞏固了舊知識,同時還學會了綜合運用新舊知識,這種良性循環(huán)使學生更有信心主動學習。
3.2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
學生在設計分診情景病例時,將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學生擔任護士、病人角色,進行分組討論,任務的完成有賴于全組成員共同努力,是醫(yī)療護理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因此,任務驅動教學法培養(yǎng)了學生人際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強調在協(xié)作的環(huán)境中學習,整個教學過程加強了同學之間的協(xié)作,提高了團隊合作精神,不但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還提高了人際交流和溝通能力,為以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了良好基礎。
3.3培養(yǎng)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
評判性思維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性很強的復雜心理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不可能按照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而需采用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親自實踐體會的教學方法。通過小組的自評、他評法營造平等、開放的教學氛圍;通過問題場景的設置,鼓勵學生質疑,啟發(fā)學生運用批判的眼光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專業(yè)認知水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促進其分析思維能力。
3.4有利于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獲取及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教師導入具體任務后,只提供線索,學生要完成任務,必須整合各學科已學知識,思考討論需要的新知識,因此促使學生不斷查找、收集最新資料以獲取所需知識。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但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并加以應用,使學生的知識面不斷擴大。
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在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過程中,教師要用較常規(guī)教學法更多的時間、 精力備課;要求教師掌握專業(yè)知識和相關知識,以備解答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任務驅動教學法促使教師不斷拓寬知識面,不斷學習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能力和組織指導能力,從而提高了教學水平。
[1] 賈殿燕.任務驅動教學法初探[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26):31.
[2] 張理科,石湘?zhèn)?運用角色扮演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7,39-40.
[3] 孫雪潔,張迎霞.急救護理課程實踐教學改革[J].護士進修雜志 2007,22(9)836.
[4] Glen S.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higher
ducation[J].Nurse Edu Today,1995(15)170.
[5] 朱利民,趙利敏.淺析任務驅動教學法[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6,16(18):2462247.
[6] 家國立.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教學中應用體會[J].內江科技,2007,28(11):169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