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急救與護理
陳亞萍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aortic dissection,AD)簡稱主動脈夾層,是指主動脈腔內的血液通過內膜的破口進入主動脈壁中層而形成的血腫,并沿主動脈環狀和(或)縱軸擴展的一種心血管系統的致命性疾病。其基本病變為主動脈中層囊性壞死,病理變化為內膜撕裂、管壁剝離及血腫在壁層中蔓延,并將中層撕開,向內外及兩側膨出而形成局灶性夾層血腫。 臨床上常出現劇烈疼痛、休克及壓迫癥狀,夾層動脈瘤向外膜撕裂則發生大出血,通常破人心包和胸腔,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是少見而嚴重的血管疾病,起病急劇,發展快,危險性大,如不及時診治,可因夾層動脈壁外膜破裂出血而致死。因此,在急診入院后,加強急救護理,嚴密監護,動態觀察病情變化,協助醫生早期明確診斷,從而提高本病搶救成功率。
1臨床資料
我院急診科自2008年12月~2010年08月,期間經超聲、CT、MRI確診的夾層動脈瘤的患者,其中男40例,女16例,年齡42~63歲,平均50.5歲。患者均表現為急性突發性胸、后背或腹部劇烈疼痛。入院查體:收縮壓150—210mmHg,舒張壓85—110mmHg。患者均有煩躁不安、焦慮、恐懼心理。急性期部分患者出現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四肢皮膚濕冷,脈搏細弱,呼吸急促等休克現象。多數患者急性主動脈夾層發病時心前區,胸背部,腰背部或腹部有劇烈疼痛,常在做某些突發動作時出現,如提重物,打球及異常激動時,甚至打哈欠,咳嗽,用力排便等動作也可誘發。主動脈夾層患者疼痛程度劇烈,從胸骨后或胸背部沿主動脈向遠端放射,含硝酸甘油無效。輔助檢查:心肺功能正常,心電圖排除心肌梗死。56例患者中45例均有高血壓病史,除8例死亡,9例病情無好轉自動出院外,其余39例均有效地控制了血壓和疼痛,避免了瘤體的破裂。
2院前急救
2.1急救措施:備好硝普鈉,硝酸甘油,艾司洛爾等急救藥物及氧氣,心電監護儀,除顫器,簡易呼吸囊,氣管插管等急救設備。監測生命體征,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建立靜脈通道,給予鎮靜,止痛及降壓藥物治療。
2.2安全轉運:經急救處理后迅速轉入ICU,在轉運過程中醫護人員密切觀察病人的疼痛部位,性質,程度等,監測心率,血壓,注意患者意識狀態,呼吸等病情變化,保持靜脈通路通暢,隨時做好急救準備。
3臨床觀察與護理
3.1疼痛的觀察與用藥護理: 疼痛是 AD 患者最特征的臨床癥狀,疼痛典型表現為突然發作并且開始最為劇烈,往往為難以忍受的搏動樣,撕裂樣,刀割樣尖銳劇痛。疼痛部位可在前胸或胸背部。
疼痛可直接反映病情的進展,如果疼痛減輕后又突然加劇,提示夾層分離繼續擴展;疼痛突然減輕或消失是主動脈夾層停止剝離或夾層血腫破向血管腔的指征;因此護士應密切觀察疼痛的部位、范圍、性質、程度,發現病情變化及時進行處理。疼痛劇烈伴有躁動不安患者遵醫囑給予有效的鎮痛、鎮靜治療,劇痛者遵醫囑給予杜冷丁或嗎啡治療,持續低流量吸氧,糾正缺氧狀態。由于AD疼痛異常,兩上肢的血壓和脈搏可有明顯差異,急診患者的病情觀察多以護士為主,護士除了做好生命體征觀察,和用藥效果觀察外,重點應注意右上下肢血壓、脈搏是否有明顯差異的觀察,神志的觀察,以及有無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的發生,及時搶救。病情危重的患者不但做好病情觀察,還應做好病情的記錄,當患者病情穩定時應及時進行必要的診斷檢查和轉送到ICU進行進一步治療。 3.2 血壓與心率的觀察護理 :迅速降低血壓及減慢心率,以減少對主動脈壁的沖擊力,是有效控制夾層剝離,繼續擴展的關鍵措施,盡快將收縮壓降至100-120mmHg,快速降壓常用硝普鈉注射液12.5-5025ug/min微量泵泵入,根據血壓水平酌情調整速度,初期5-10分鐘監測血壓1次,血壓穩定后監測間隔時間酌情延長。硝普鈉注射液遇光易分解變質,應注意避光現配現用,大劑量長時間使用應注意觀察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頭痛、精神錯亂、嗜睡、昏迷等。降壓過程中嚴密觀察血壓、心率、意識、心電監測、尿量及疼痛等情況。將心率控制在60-75次/分,血壓下降后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是夾層動脈瘤停止其擴展的臨床特征。
3.3心理護理 : 劇烈的疼痛可使患者出現恐懼及焦慮情緒,不利于血壓、心率的控制,因此在鎮靜、止痛、控制心率、血壓的同時應加強心理護理,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及時評估患者的應激反應和情緒狀態,做好安慰解釋工作,增加患者安全感,限制探視,減少不良刺激,使患者生理、心理處于最佳狀態,配合治療、護理。
3.4基礎護理: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取頭高腳底位或平臥位,避免劇烈咳嗽,用力排便,嚴格監測生命體征,保持呼吸道通暢,協助患者滿足生活所需,飲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宜,指導患者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鼓勵患者多飲水,同時做好口腔護理及皮膚護理。
3.5休克的觀察與護理:急性期1/3~2/3的患者發病后出現大汗淋漓,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搏細速等休克表現,但血壓可稍低,正常或稍高(早期因劇烈疼痛致血壓升高),血壓與休克呈不平行關系。有效地降壓,止痛是治療疼痛性休克的關鍵。應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心率,呼吸,體溫等生命體征的變化,準確記錄出入量,一旦發生休克,及時匯報醫生并配合做好搶救工作。
4小結: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為比較少見而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有逐年增長的趨勢,該病起病急、發展快、易誤診、死亡率高,要求護士有敏銳的觀察能力,熟悉相應的臨床表現、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為早期確診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所以,這就要求護士隊伍是一支高素質的護理隊伍。高血壓是本病發病的重要誘因,日前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飲食習慣不健康,導致高血壓患者的數量越來越多,因此,對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尤為重要,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減少此類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封華,丁海燕.10例主動脈夾層瘤支架植入術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8):608-610.
[2]黃芳梅,蔡立慧,鐘曉珊,等。主動脈夾層43例分期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5(14):2617-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