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血管急癥患者臥床期間心理特點及護理對策
王偉 仵淑娟
隨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日益增多,急性發病者也逐漸增多,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心病等等,這些疾病都是心內科常見的急重癥,具有發病急、病情重、變化快、不穩定,易發生心源性休克及猝死的特點[1]。當患者住進醫院,根據病情醫生常會要求患者臥床休息,甚至病情嚴重時必須絕對臥床,但是在我們瑣碎又繁忙的護理工作中,基本上只注重了治療部分,卻忽視了這些患者在臥床期間的心理護理,然而患者的情緒波動和心理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疾病的愈后。自2009 年1 月至2010 年1 月我科對88 例臥床患者進行了系統科學的心理護理,不僅減輕了患者身心痛苦,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而且提高了住院病人對護理的滿意度。
1 影響患者心理狀態的因素
1.1 心理問題
經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0%以上患者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①恐懼、焦慮:患者常因發病較急,沒有思想準備,進入病房后,各種監護儀器,頻繁的做各種檢查。抽血化驗,加上疾病本身的痛苦,使患者產生強烈的緊張.恐懼和焦慮心理。②煩躁:發病時癥狀稍輕的患者認識不到疾病的嚴重性,認為醫生的話是危言聳聽不信任,或是認為自己年輕不在乎,不愿意配合的患者往往都比較煩躁。③抑郁、悲觀:發病比較兇險的患者,病情變化快,患者常對疾病失去信心,中年患者出于對家庭.事業和經濟的考慮,思想負擔較重,心情沮喪,擔心疾病不能痊愈,甚至會丟失原有的工作。老年患者由于平時有慢性病或老年病,認為治療無價值,擔心給子女帶來經濟負擔,往往對疾病不能靜心調養,寡言少語,身體呈虛弱、乏力狀態,嚴重的抑郁反應還可以造成患者死亡。④羞怯心理:由于患者臥床,輸液,大小便不能自理,需要護士協助時不好意思。
1.2 環境因素
患者入院初期都會住進重癥監護病房,進入陌生的環境,又無人陪伴,根據醫囑會給病人使用各種儀器監護,多組液體同時輸入,醫務人員嚴肅緊張的表情,在病房里匆忙的身影,各種儀器發出的報警聲音,再看到同病房其他患者的痛苦,心理會更加痛苦.孤獨。
1.3 疾病本身的因素
心血管急癥患者往往發病突然,病情不穩定,心絞痛發生的程度、持續時間、頻率明顯加重。心力衰竭的患者喘息癥狀長時間不能緩解,胸悶憋氣、端坐呼吸,易使患者產瀕死感。
2 護理對策
2.1 心理護理
2.1.1 語言安慰
患者進入病房后,首先在充分治療的情況下,護士要適時安慰患者,語言要親切和藹自信。另外醫務人員要表情鎮定,做任何操作都要忙而不亂,讓患者感覺到我們胸有成竹,有安全感。
2.1.2 心理暗示
在患者比較舒適的時候主動與其交流,向其講述一些樂觀的實例。或者找同病房恢復快的患者一起交流,使患者從心理上增加對治療的信心,從而主動積極配合治療。 2.1.3 行為指導
根據患者年齡、文化水平、工作生活環境、性格及病情的不同為其心理疏導,如有的病人性格比較急躁,在疾病剛剛控制就認為自己已治愈,不愿在臥床休息,甚至要出院,這種患者對疾病不夠重視,這時護士要耐心講解疾病發病過程及其對身體的危害性,指導患者如何配合治療,并嚴格督促,使其積極繼續治療。對家里有困難或有經濟負擔的患者,我們要經常與其溝通,了解患者的實際困難,在情況允許時為患者節省或減免一部分費用,并在家屬探視時囑家屬盡量不要在患者面前訴說實際困難,以免增加患者憂慮,應該多安慰患者,樹立信心,減輕心理壓力,向患者說明積極治療對今后的日常生活影響不大,仍可以從事一些輕體力勞動。對于常年患病的老年病人,我們要更加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理解、同情患者,護士給以親切的眼神,體貼的語言鼓勵患者,以肢體語言傳遞關愛信息[2]。要讓患者看到自己的疾病有治愈或好轉的希望,使其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2.1.4 癥狀護理
對于胸痛\心衰癥狀加重或再次發作時,囑病人不要緊張,要立即通知醫生給予積極處理,盡快緩解癥狀,以預防休克或心律失常。
2.2 生活護理
2.2.1 環境要求
在病人臥床期間,要為患者提供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環境,盡量減少探視。如果在搶救別的患者時,一定要使用屏風,以免對其他患者造成心理恐懼。盡量將儀器的各種報警音調到最低,為患者提供一個相對安靜.舒適的治療環境。
2.2.2 生活指導
患者常處于被動狀態,很多人都不習慣在床上進食\洗漱及大小便,首先我們應該向患者講解臥床對疾病恢復的重要性,協助患者在床上的日常生活。在飲食上先詢問患者喜歡吃什么東西,什么口味,再為患者選擇食物,飲食宜少量多餐,不宜太油膩。保持大便通暢,排便時不宜用力,必要時可給與開塞露納肛或石蠟油口服,在排便過程中要協助并鼓勵患者,注意保護患者隱私,排便后及時清理,做好肛周皮膚保護,使患者舒適。
2.2.3 舒適護理
根據患者的習慣,為患者進行面部清潔.梳頭,出汗多時,要及時更換衣服和被褥,更換的過程中盡量減少患者搬動,并避免著涼,讓患者舒適,感到有家的溫暖。而且我們要時刻關注患者的言行及各種表情,要常換位思考,想到患者所想,主動詢問患者有無不適及需要,讓患者更加信任醫護人員,并能安心養病。
[1] 辛星,孫燕.急性冠脈綜合癥的心理護理體會[J].現代西醫結合">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6):953-954.
[2] 李桂榮,蔣萍.人性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