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類藥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臨床研究的探討
佚名
注:(1)2004年第14屆亞太區(qū)年會(新德里);(2)Abstract 42 39th EASL April 14-18,2004,Berin,Germany
表1中提供的數據是來自于不同的實驗室,僅供。從表中提供的數據分析,四種核苷類藥物在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均有明顯地抑制HBV的復制和改善肝組織學炎癥活動度(G)和肝纖維化(S)程度。但在臨床使用過程中,我們體會到各有其不足,我們應從中取其之長,來補其之短,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更好地為病人服務。如Lamivudine有迅速抑制HBV的復制的優(yōu)點,但長期使用可促使HBV的基因變異,根據國內外報道Lamivudine 1年以后HBV的基因變異有不斷地升高趁勢,見圖1。
圖1 拉米夫定治療的抗藥性逐年發(fā)生率 圖1顯示:Lamivudine治療1年抗藥性為24%,4年達70%。
HBV的基因變異多發(fā)生在Lamivudine治療6~8個月以后,為減少HBV的基因變異,近年來,我們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先采用Lamivudine治療3個月,當血清HBV-DNA≤5×102copies/ml(即病毒轉陰性)時,改用Adefovir 10mg,每日1次。這樣就可以大大地減少HBV的基因變異,取得長期抑制HBV的復制和改善肝組織學的病變,減少病情反復,節(jié)約治療費用的目的。由于Adefovir在治療中,通常1年內不會發(fā)生HBV的基因變異,治療中2年和3年變異率分別為1.9%、3.4%,因此,我們采用以上方案治療慢性乙型肝炎30例,取得了明顯的療效。2006年7月美國最新修訂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療規(guī)范將阿德福韋,恩替卡韋等作為一線抗病毒的藥物,值得我們臨床醫(yī)生參考。 3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中存在的難點問題 3.1 抗病毒治療的難點 (1)HBV的復制模板cccDNA存在于肝細胞核中,目前國內外研制的各類抗病毒治療藥物,只能抑制HBV的復制,而不能清除病毒,這給臨床的治療帶來很多的困難。(2)抗病毒藥物不能將其清除,療程很難把握,多數病例,用藥時間過短,一旦停藥,HBV的再復制活躍,肝功能出現異常,甚至于少數病例發(fā)展成為肝功能衰竭,而死亡。(3)在機體的免疫壓力下或抗病毒藥物治療過程中,HBV容易發(fā)生變異,目前國內上市以及即將上市的核苷類藥物,對HBV的復制均有明顯抑制作用,長期使用可能會促使HBV發(fā)生變異,一旦病毒變異,病情可出現反復,造成患者精神負擔加重。(4)長期使用抗病毒藥物,患者負擔沉重,常常出現自動停藥,導致病情惡化。 3.2 嚴格掌握核苷類藥物臨床使用時適應證 (1)在使用核苷類藥物時,醫(yī)生應向患者詳細說明該類藥物優(yōu)點和不足,從而使患者獲得知情權和依從性。在治療過程中,醫(yī)生應做到定期隨訪,詳細地掌握患者HBV消長情況,及時更換核苷類藥物的品種,以便更有效地長期抑制HBV的復制。(2)應向患者及其親屬說明,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存在著很多難點,應做到較長期時間使用抗病毒藥物,但同時又具有可治性。只有長期地抑制HBV的復制,不斷地消除肝細胞的炎癥,才能減少肝硬化和肝癌的發(fā)生。(3)為促進病毒的清除和HBeAg的轉換,我們在抗病毒藥物治療的同時,加用中藥:活血化瘀,滋陰補氣方藥,如:黃芪、女貞子(貞芪扶正膠囊)等,臨床初步應用收到了一定療效,值得臨床擴大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