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藥學服務指導藥學專業學生藥房實踐的思考
趙淼 謝敏
【摘要】 藥學服務能力是新形勢下藥學專業學生所應該具備的,但是由于傳統藥學教育體制的不足,導致藥學專業學生缺乏這方面的能力。以藥學服務思想來改革藥房實踐的內容,有利于培養藥學專業學生藥學服務能力。本文對培養藥學學生藥學服務意識,現狀及帶教藥學生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藥學服務;藥房;藥學專業教學
藥學服務(Pharmaceutical Care, PC) 是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Minnesota大學藥學院Helper和Strand 兩位教授提出的, 最初的定義是指為得到改善患者生命質量的最終結果而向患者提供負責任的藥物治療[1]。后來Strand 重新定義為“藥學服務是一種藥師對患者藥物治療有關需要承擔義務并對這種承擔的義務進行負責的實踐”[2]。上述觀點的提出,標志著新世紀藥師的工作將從以前單純的提供藥品、合理規范用藥向以患者為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務轉變;從以前間接為患者服務向直接為患者服務轉變。在這個新的形勢下,藥學專業學生作為我國藥師隊伍的后備力量,應當具有藥學服務的意識。藥房作為藥師工作的一線陣地,應當成為培養藥學學生藥學服務意識與能力的重要基地。
1 培養藥學學生藥學服務意識與能力的意義 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國際藥學聯合會(FIP)自1988年起至1997年聯合召開了一系列會議,討論了藥師在衛生保健事業中的作用。認為藥師有責任對病人提供藥物及其用法的客觀可靠的忠告,并積極參與疾病的預防和促進健康。因此由藥師提供的藥學服務,是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的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截至2004年,我國設置藥學類專業的高等院校已有271所,其中42所高等藥學院校共招收本、專科學生18757名;畢業本、專科學生8580名[3]。目前我國藥學學生的數量一直在穩步增長,但是由于藥學服務意識與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不夠,藥學學生畢業以后能夠成為真正提供藥學服務的藥師的人數還非常不足。根據最近一次對執業藥師的調查表明:僅有19.7 %的人表示能夠解釋各項檢查結果; 31.3 %的人表示具有常見疾病的判斷能力; 34.9 %的人認為能夠識別常見藥物的中毒并解救; 37.3 %的人認為具有必備的急救知識; 45.9 %的人表示具有常見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及預防知識; 44.9 %的人比較熟悉常見中老年疾病的預防、治療、保健知識; 49 %的人能夠指導特殊人群合理用藥; 37.8 %的人能夠進行簡單的診斷服務[4]。這樣的情況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對藥學服務的需要。培養藥學學生藥學服務意識與能力,對于提高藥師整體素質,保障用藥安全,提升全國人民生命質量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2 現有教育模式下藥學生藥學服務能力的缺陷
2.1 當前的藥學教育主要還是以化學模式為主導,課程內容大部分是面向藥品的研制與生產方面,對于藥物的合理使用方面涉及不多,僅有《藥理學》這一門課程的部分內容與藥品的使用有關。而這門《藥理學》主要是普通藥理學,其內容以人體各系統的用藥來編排,偏重理論,缺少藥物相互作用、禁忌以及特殊人群用藥的內容。這造成了藥學學生在審核處方和指導合理用藥上能力的不足。并且書中列舉的典型藥物在數量和類型上與《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上的藥物還有不小的差距,這使得藥學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夠牢固與實際應用脫節。
2.2 藥學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忽視了臨床實驗科學的作用,很少開設或者根本不開設臨床醫學和臨床藥學類課程。藥學服務要求藥師與醫護人員共同制定用藥方案,然而現有教育模式下培養的藥學學生因缺乏臨床知識,看不懂病人臨床資料,將難以參與病人的藥物治療決策,不能發現藥物治療中存在的問題,也就不能在預防和解決這些問題方面發揮作用。
2.3 藥學服務是以患者為中心而開展的,這就需要藥師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情況,以便確定藥療方案。然而我國理工類學科一直以來對人文學科缺乏重視,導致藥學這樣一個“以人為本”的學科也受到影響。學生簡單的把所學知識當作工具,而沒把服務于人的理念提升到應有的高度。欠缺人文關懷以及與患者溝通方面的知識和技巧,不利于保證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服務,不適應藥學服務對醫藥工作者的要求。
3 藥學服務要求下帶教藥學生的教學方法
3.1 藥房帶教老師要轉變觀念,以培養學生的藥學服務意識與能力為目標,把握實習的每一個環節。在新形勢下,藥師為患者所做的不再是傳統模式下簡單的制劑、處方調配、發藥的工作。帶教老師的帶教重點應該在處方審核、確定藥療方案、安全合理用藥等方面;鼓勵和指導學生與患者交流;幫助學生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3.2 以課本為依托,重新認識臨床藥物。開展藥學服務,首先要熟悉臨床藥物。《藥理學》教材中介紹的各類藥物品種偏少、偏老,而且都是以通用名稱來講解的。藥學學生在進入藥房進行實踐的時候會發現藥物品種多而新;有些藥品商品名不一樣但有效成分一樣,比如β-腎上腺受體阻斷藥美托洛爾的商品名就有倍他樂克、美多心安等;還有的復方制劑,從名稱上看很難分析出它的有效成分。教材中的內容無法跟上藥品市場行情,這一部分內容必須在藥房實踐中補充。學生應該將書本知識與藥房的實際用藥相結合,首先從藥品名稱開始,了解熟悉臨床藥物,為培養更全面的藥學服務能力打下基礎。
3.3 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為指導,加強對臨床藥物藥理作用、毒副作用、配伍禁忌與特殊人群用藥等知識的學習。藥師是處方藥品流向患者的最后一個環節,其對處方的把關審核、正確調配以及對患者的用藥指導,直接關系到病人的用藥安全和治療質量,而藥學服務的理念也正是在藥品安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的。可見審核處方、指導用藥是藥學服務所要求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藥學學生理論知識在這方面有很大欠缺,應該抓住藥房實踐的機會,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對臨床藥物性質、用途、禁忌的再學習,提高這方面的能力。
3.4 深入臨床,加強與醫護人員和患者的溝通,提高自身臨床知識水平,培養溝通交流能力。藥學服務要求以患者為中心,藥師需要對醫生的治療意見、患者情況、疾病類型等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而制定出給藥方案。藥學學生前期的學習脫離臨床,有必要在實踐階段,利用有利條件,補充和完善其臨床知識。醫院藥房可以合理安排計劃,讓學生轉科或者定科進行臨床觀察和實習,這對學生以后成為合格的藥師或專科藥師都會產生積極效果。而且在臨床與醫護人員和患者的面對面過程中,學生的交流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對疾病、診斷、藥療三者的關系也可以有更直觀的認識。
3.5 參與患者藥歷的建立工作。藥歷即臨床藥師在為病人提供藥學服務過程中,以合理用藥為目的,采集臨床資料,通過綜合、分析、整理、歸納而形成的完整記錄,是為病人進行個體化藥物治療的重要依據,是開展藥學服務的必備資料[5]。參與患者藥歷的建立工作,可以強化學生的藥學服務意識,培養其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藥歷中的藥療記錄,學生可以集中學習和分析個體化藥物治療的知識,進一步提高自己指導個體化給藥,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的能力。參與患者藥歷的建立工作,學生還可以掌握臨床科室的用藥情況及用藥趨勢,樹立藥物經濟性的觀念,認識到降低藥物治療費用,促進臨床合理用藥,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藥學服務的重要意義。
3.6 參與藥訊的編寫。藥訊是藥學情報傳遞的重要形式,是指導合理用藥的的重要資料,是提供優良藥學服務不可缺少的環節。學生通過參與藥訊的編寫,可以培養藥學情報收集的能力;及時了解新藥信息,更新自己的知識庫;隨時掌握最新的藥物不良反應報告,用于臨床合理用藥指導上。
4 結語 目前藥學教育體制改革因內容、結構和體系的龐雜而進展緩慢,而藥房實踐以醫院為依托,形成了涉及面廣、可以一對一教學和靈活機動的特點,我們可以把藥房實踐做為突破口,通過實踐教育,補充學生在藥學服務能力上的不足,為以后更加科學合理的培養藥學服務人才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