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丙泊酚靜脈麻醉在鼻骨骨折整復位術中的應用
孫建坤 李麗華 黃偉
【摘要】 為觀察芬太尼-丙泊酚靜脈麻醉在鼻骨骨折整復位術中的效果及安全性,選擇80例鼻骨骨折整復位患者,分為兩組:Ⅰ組為吸氧組(n=40),Ⅱ組為未吸氧組(n=40);兩組均開放靜脈通道,靜注芬太尼0.05mg/kg,丙伯酚2mg/kg,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開始手術。記錄血壓、心率、脈搏氧飽和度給藥前基礎數值,給藥后3min,手術開始時,開始后3min,手術結束時各時間點數值,記錄麻醉時間和清醒時間及麻醉藥用量。結果,麻醉前兩組患者的血壓和心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麻醉后,手術開始前,心率和血壓略有下降,但都在正常范圍(降幅小于10%),手術開始后均回升,Ⅰ、Ⅱ組患者血壓和心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時間、清醒時間、麻醉藥用量、惡心嘔吐發生例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芬太尼-丙泊酚靜脈麻醉用于鼻骨整復位術具有無痛、安全、有效、無不良記憶等優點,但必須加強麻醉呼吸和循環管理。
【關鍵詞】 芬太尼;丙泊酚;靜脈麻醉;鼻骨整復位
2006年10月—2008年5月,我院將芬太尼-丙泊酚靜脈麻醉用于鼻骨整復位術,取得了很好的麻醉效果,現將臨床觀察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鼻骨骨折患者80例,ASAⅠ~Ⅱ級,男42例,女38例,年齡8~75歲。
1.2 麻醉方法 患者術前禁飲食6~8h,不使用術前藥,入手術室開放靜脈,監測血壓 、心率、脈搏氧飽和度,緩慢靜脈推注芬太尼0.05mg/kg,丙伯酚2mg/kg,待患者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經口放入吸痰管于咽部便于吸取來源鼻腔部的鮮血。8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Ⅰ組用鼻導管吸氧,Ⅱ組不吸氧,根據手術時間及患者肢體扭動等反應,可緩慢追加丙伯酚20~30mg/次,記錄患者血壓、心率、脈搏氧飽和度基礎值,麻醉后3min,手術開始時,手術開始后3min,手術結束時各數值,麻醉時間和清醒時間,麻醉藥丙伯酚用量。術畢呼之睜眼,問答切題送回病房。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均經過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麻醉期間兩組患者心率和血壓的變化 見表1。
麻醉前兩組患者的血壓和心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麻醉后,手術開始前,心率和血壓略有下降,但都在正常范圍(降幅小于10%),手術開始后均回升,Ⅰ、Ⅱ組患者血壓和心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兩組患者心率和血壓的變化
2.2 兩組患者麻醉期間呼吸的觀察 見表2。
麻醉開始前兩組患者的呼吸幅度和頻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麻醉后,手術開始前呼吸幅度變淺,頻率變慢,Ⅰ組脈搏氧飽和度無下降,Ⅱ組有下降,但是手術開始后均很快恢復,Ⅰ、Ⅱ組脈搏氧飽和度手術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兩組患者血氧飽和度變化情況
2.3 兩組患者其他指標比較 見表3。
麻醉時間、清醒時間、麻醉藥用量、惡心嘔吐發生例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3 兩組患者丙伯酚用藥量、麻醉時間、蘇醒時間比較
3 討論
鼻骨骨折患者整復位術臨床常采取局部麻醉,很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和疼痛,以及血壓上升和心率增快等癥狀,很多患者不能很好配合,導致手術效果不好甚至復位失敗。
丙伯酚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靜脈麻醉藥,具有起效快,作用時間短,蘇醒迅速完全,嘔吐率低,治療劑量對呼吸循環影響小的特點,適合短小手術。丙伯酚有呼吸抑制作用,與劑量和注射速度有關,可導致呼吸變淺、變慢,脈搏氧飽和度下降[1],本文Ⅱ組病例在未吸氧的情況下SPO2下降較明顯,在手術中SPO2明顯低于Ⅰ組,Ⅱ組維持在92%左右,在吸氧時Ⅰ組病例SPO2維持在95%以上,可見麻醉前采用鼻導管吸氧很必要,尤其是老年和體弱患者。
芬太尼是阿片類藥物,主要作用于大腦皮層下,通過減少傷害性刺激的傳導,加強對應激反應的抑制[2]。本文采用復合小劑量芬太尼提高了術中鎮痛效果,同時丙伯酚抵消了芬太尼的阿片類惡心嘔吐不良反應[3],兩藥互用取長補短,起到互補作用。但芬太尼為麻醉性鎮痛藥,隨著劑量的增加和推藥速度的加快,可出現呼吸遺忘、胸壁僵硬、心率減慢等副作用,為此我們采用小劑量單次慢速給藥,手術中以追加少量丙泊酚來維持麻醉,充分發揮丙泊酚起效快,代謝快,副作用少的特點,同時阿托品、麻黃堿等急救藥品抽好備用。芬太尼、丙泊酚都有呼吸抑制作用,隨著劑量的增加或者患者血藥濃度瞬間過高,其呼吸抑制的概率增加,如果患者血氧飽和度下降超過10%立即采取開放氣道,面罩輔助呼吸等措施,可校正血氧的下降。
本文結果顯示,Ⅰ和Ⅱ組患者采用芬太尼0.05mg/kg復合丙泊酚2mg/kg靜脈麻醉行鼻骨整復位術,具有無痛、安全、有效、無不良記憶等優點,患者心率、血壓平穩。提示芬太尼0.05mg/kg-丙泊酚2mg/kg靜脈麻醉用于鼻骨整復位術是可行的。但必須加強呼吸循環監測,常規監測心率、血壓、脈搏氧飽和度,注意推藥速度,盡量緩慢推藥,避免血藥濃度瞬間過高,尤其老年和體弱患者,備齊急救復蘇藥品及輔助給氧器械設備等,都是保證患者手術安全的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