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靜脈麻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優勢
許常娥
【摘要】 目的 觀察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靜脈麻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優勢。方法 選擇60例擇期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組(A組);異氟醚吸入麻醉組(B組)。A組給予瑞芬太尼1 μg/kg,B組給予芬太尼5 μg/kg,觀察比較兩組的麻醉效果。結果 A組效果明顯優于B組。結論 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靜脈麻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具有起效快、鎮痛作用強、消除快等優勢。
【關鍵詞】 瑞芬太尼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優勢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創傷小、恢復快,在臨床中開展越來越廣泛。本文比較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全憑靜脈維持麻醉與異氟醚吸入維持麻醉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對術后恢復情況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60例擇期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年齡30~60歲,體重46~70 kg,ASA Ⅰ~Ⅱ級,隨機分為兩組: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組(A組);異氟醚吸入麻醉組(B組),每組各30例。
1.2 麻醉方法 術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鈉0.1 g。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常規監測BP、HR、SpO2、ECG,并開放外周靜脈。A組誘導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公司)1 μg/kg,維庫溴銨0.1 mg/kg,術中以丙泊酚3~4 mg/kg·h,瑞芬太尼8~10 μg/kg·h持續靜脈輸注維持麻醉,依具體情況間斷給予維庫溴銨,B組誘導用藥芬太尼5 μg/kg,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2 mg/kg,維庫溴銨0.1 mg/kg,麻醉維持0.8%~2.0%異氟醚,其余同A組。兩組均在手術結束時停藥。手術時間為30~90 min。
1.3 指標 患者在同一麻醉深度情況下手術后自主呼吸恢復時間,呼之睜眼時間,拔管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及躁動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 11.0做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1)術后恢復情況:見表1。手術結束,A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睜眼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均明顯少于B組(P<0.05)。(2)術后躁動發生情況:氣管導管拔出后A組中有12例出現躁動(占40%),而B組中僅有3例躁動(占10%),P<0.01。表1 術后恢復情況 (min,x±s)
3 討論
腹腔鏡手術的麻醉要求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時因手術持續時間較短要求麻醉具有較好的可控性。瑞芬太尼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新型超短效的阿片類藥物,其化學結構中的丙酸甲酯鍵可被血液和組織中的非特異性酯酶迅速水解代謝,不受患者體內擬膽堿酯酶影響[1],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時間短、消失快、重復用藥無蓄積作用、鎮痛作用強等特點。丙泊酚則是一種短效的靜脈麻醉藥與瑞芬太尼復合使用可以彌補阿片類藥物鎮痛效能強大但鎮靜作用不足的弱點。同時,有研究結果顯示,兩者還具有協同作用,一方面丙泊酚減少了抑制誘導插管以及術中牽拉刺激而引起的心血管反應所需瑞芬太尼用量,另一方面由于使用了瑞芬太尼降低了維持麻醉所需要的丙泊酚血漿濃度,因而使患者復蘇加快[2]。又因瑞芬太尼藥動學研究顯示其消除半衰期僅為3~10 min,停藥后血藥濃度迅速下降,患者很快感到疼痛,而此時患者還沒有處于完全清醒狀態,對周圍環境缺乏準確判斷而出現的一種驚恐狀態就是躁動出現的原因。綜上所述,對于目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麻醉而言,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全憑靜脈維持麻醉應該是一種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