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創傷性失血性休克的麻醉處理與容量治療1例報告
佚名
作者:沈海燕,杜立武,蔡有松
【關鍵詞】 重度創傷性失血性休克 麻醉處理 容量
1 病例資料
患者,男,42歲,體重62kg。因車禍致“全身多發傷”入院,急診擬行“剖腹探查術,雙下肢毀損傷血管再植術”。入室時,患者神志淡漠,面色蒼白,呼吸微弱,無創血壓測不出,觸診大動脈搏動細弱,心率150次/min,血氧飽和度因四肢寒涼測不出。快速開放靜脈通道,頸內靜脈穿刺置管。進行容量復蘇,采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誘導:地塞米松10mg,咪達唑侖2mg,芬太尼0.1mg,氯胺酮80mg,維庫溴胺8mg,氣管插管。右側橈動脈穿刺測壓,靜脈復合吸入麻醉維持。普外科急行剖腹探查術:發現腹膜后巨大血腫,腸系膜廣泛滲血。急查血氣分析,結果示:pH 7.145,PaCO2 48.2mmHg,PaO2 177.5mmHg,BE 13。給予5%碳酸氫鈉250ml。普外科手術結束,骨科接著行“雙下肢清創,毀損血管再植術”,手術歷時6h,術中輸液:林格氏液4500ml,膠體液(萬紋)3500ml,紅細胞懸液15單位(3000ml),血漿2000ml,白蛋白40g。多巴胺3~5μg/(kg·min),收縮壓80~90mmHg,舒張壓40~50mmHg之間,心率100~130次/min,血氧飽和度98%,PET CO2 40~45mmHg之間。尿量750ml。手術結束,自主呼吸未恢復,帶管回重癥監護病房,生命體征平穩。術后8h自主呼吸恢復,16h后意識清楚。因全身多處骨折,于3個月后康復出院。
2 討論
有效的擴容是搶救成功的關鍵所在。盡快建立靜脈通道,低血容量休克早期以乳酸林格氏液效果最好,后期不主張大量輸注晶體液,以膠體液、血漿等提高血漿滲透壓,改善和恢復組織及微循環的灌注和氧運輸。
糖皮質激素在復蘇早期使用,減少自由基生成,改善組織代謝和對抗多種體液介質,抑制PLA2激活。對減輕嚴重創傷導致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有著重要作用。激素有誘發應激性潰瘍的危險,治療期間應注意胃黏膜保護作用。
使用血管活性藥能達到更好的抗休克效果。在嚴重的休克時,單憑擴容并不能解決休克帶來的所有問題,對于出血量多且病情危重時可以給予小劑量多巴胺提升血壓,或者去甲腎上腺素。小劑量多巴胺可增加心肌收縮力,擴張內臟血管作用,大劑量使用對組織缺血、缺氧不利。
早期給予抗感染及支持治療,以增強患者的抵抗力,預防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糾正酸堿失衡,長時間組織缺血、缺氧,并且有嚴重酸中毒存在,為阻斷休克的惡性循環,可考慮使用堿性藥物,以減輕酸中毒對機體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