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休克病人手術的麻醉處理
周立軍
【關鍵詞】 創傷性休克 麻醉
創傷性休克的病人多為復合性創傷,傷情嚴重危險,麻醉處理常比較困難,尤其是基層醫院。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48例危重創傷病人,現就麻醉處理的經驗和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情況:男37例,女11例,年齡7~69歲,大多為18~40歲青壯年(占85%)。
1.2創傷原因及程度:傷均系務農、做工、車禍,意外致傷。其中顱腦傷7例,腹腔臟器傷15例,復合傷26例。39例合并不同程度的創傷出血性休克。9例合并昏迷均系顱腦損傷。
1.3麻醉選擇:以全身麻醉為多(31例),(其中靜脈吸入復合麻醉18例,氯胺酮靜脈復合7例,靜脈強化6例),連續硬膜外麻醉為17例。
2 討論
2.1抗休克處理,危重創傷病人早期最突出的原因是血容量不足,體克病人均采用擴容治療,以粗針頭(16號-18號)多通路(兩條以上靜脈)快速輸液,在創傷休克早期治療中常規快速輸入液體2000ML,晶膠比例為3:1.估計然后根據癇情反應和監測指標選用碳酸氫鈉和全血等,多數病例都治療有效。但如失血量在30%以上者,則應及時輸給同型血。輸血速度以回升血壓,心率下降,呼吸頻率不加快為宜。重度休克病例以80-100ML/分速度輸入,保紅細胞壓積在30±%,以維持血液的帶氧能力,改善全身氧供應,未發生心肺腎并發癥術后恢復順利。
在擴容過程中輸液量以血壓、脈搏、頸靜脈充盈程度和尿量為指標,輸血量以連續監測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壓積為指標,并在肺底放置聽診器監聽肺部羅音,體會這些在臨床上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2麻醉選擇與實施
休克病人的麻醉若選擇不當,會加重其病理、生理的變化。其選擇原則要以病情手術性質各種麻醉方法的優缺點,具體條件與技術水平等全面考慮而妥為運用。休克病人經過術前準備,收縮壓在80-90MMHg,脈率在100次/分左右,組織血流灌注尚好,可選用連續硬膜外阻滯,我們常用1.0-1.5%利多卡因小量分次治藥,以3、3、5ML順序,每隔5-7分鐘注藥一次,每次注藥后均測定阻滯平面,血壓脈率。若麻醉范圍已達手術要求即不再注藥。同時快速靜脈輸液約1000-1500ML。擴容后如血壓仍下降,靜脈滴注升壓藥以維持血壓一定水平。升壓藥可選用多巴胺或間羥胺合用。術中聯用杜非合劑或氯胺酮以減輕內臟牽拉反應。
對于血液化學擾亂嚴重,呼吸循環功已臨失代償的休克病人,雖經術前準備,但對治療反應差,血壓仍低,組織血流灌注仍不足者,應選用全麻。但全麻對者的保護性反射抑制或消失。常因嘔吐返流引起誤吸,其發生率較擇其手術高1/3,麻醉中大量誤吸死亡率有時高達62%,肺部并發癥也較其它病例為多。因此嘔吐返流與誤吸成了全麻中的一大威脅,順行氣管插管,以保持呼吸道暢通和充分供氧。對于飽胃病人頸部、頜面部傷胸外傷病人,術前開放胃管,是保證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的安全措施對于嚴重顱腦損傷或胸外傷病人,應將氣管導管帶回病房,待完全清醒或病情穩定后再撥管,以便必要時行機械呼吸,昏迷病人最好行氣管切開。
總之,創傷休克病人的麻醉選擇和管理是盡量減輕麻醉對患者的生理擾亂阻止休克的惡化,積極抗休克治療,及時解除休克原因,保證通氣氧治療。改善組織缺氧,維護各臟器功能,才能取得較好的麻醉手術效果。
參 考 文 獻
[1]張朝旭,王軍,陳強,等.創傷失血性休克病人圍術期容量治療的觀察[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5.
[2]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等.現代麻醉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3]吳在德,鄭樹.外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