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手術的麻醉處理
楊景芝
摘要:脊椎手術的麻醉中有許多大家關心的問題,其中一些與病變的部位及病程有關,但是,其中最大的挑戰是頸椎手術的麻醉,因此,在手術中的麻醉處理相當重要。 關鍵詞:頸椎手術 麻醉處理 脊椎手術的麻醉中有許多大家關心的問題,其中一些與病變的部位及病程有關,但是,其中最大的挑戰是頸椎手術的麻醉,因此,我們主要圍繞該領域進行討論。 對頸椎病患者應注意兩點:氣道(對氣管插管難易程度的估計)和脊椎的相對穩定性,這兩者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當氣道容易顯露時,即使嚴重頸椎病患者也可安全進行喉鏡和氣管插管,因為不活動或較少活動C2以下頸椎即可暴露喉部。相反,氣道顯露困難時,即使較輕的頸椎病(或頸椎活動受限)的患者也需通過其他途徑插管。通常用經典方法顯露氣道:張大嘴,顯露咽后壁結構(Mallimpatti分類)、甲狀軟骨頦骨距離和活動頸部(尤其是過伸)。這時,需要在術前系統回顧和體格檢查時評估神經功能障礙和癥狀(包括頸部疼痛),通過放射學檢查頸椎的穩定性和脊髓壓迫情況,側位、前后位、張口相以及側位過伸-過屈相可協助明確頸椎的穩定性和確定病變部位。若通過上述檢查仍不能明確診斷,可行CT和MRI。 對擇期手術的患者,除了氣道狹窄外,通常給予術前常規用藥。若進行纖維氣管插管,應給予抗唾液分泌藥(甘吡咯、阿托品、東莨菪堿)。監測包括標準監測器(ECG、脈搏、血氧、無創性血壓);對一部分患者,尤其是脊髓受壓危險性大、已存在脊髓受壓(尤其是偏癱或四肢癱瘓),計劃進行脊髓手術或預期會大量出血的患者,可監測動脈血壓。 頸椎的穩定性、頸椎椎管的狹窄、頸部過伸時的癥狀、胃液誤吸的危險性和預計的插管難度決定了氣管內插管的方法;我們不可能對上述所有影響因素進行詳細論述。絕大多數擇期前路椎間盤切除和融合或后路椎板切除的椎管狹窄患者可在全麻誘導后通過直接喉鏡插管。對氣道顯露困難、顯著頸椎不穩定、機械性制動(如halo牽引)或在插管或擺體位的過程中需要持續評估神經系統功能的患者可使用清醒氣管插管,有許多方法,它們各有利弊,最常見的是可彎曲的纖維光學喉鏡和經鼻氣管插管。 清醒和全麻誘導時的氣管插管方法
在兩種情況下,雖然有清醒插管的指征,但是并不可能或不推薦進行清醒氣管插管,一種是兒童、智力低下的成人或過度焦慮的患者,對他們不能進行局部麻醉,并且插管過程中的躁動甚至可能導致脊髓損傷,另一種是需要急診手術(尤其是腹腔內出血)而不能進行仔細的(耗時的)氣道麻酸的頸椎創傷患者,或面部創傷出血使得氣管插管困難并且經鼻氣管插管危險的患者。另外,創傷患者常為飽腹,局部氣道麻醉能增加誤吸的危險性。對這些情況有一些比較簡單的解決辦法,對不合作的擇期手術患者,可增加鎮靜劑或在全麻誘導后進行氣管插管,這對急診創傷患者不適用,當外傷后需要迅速控制氣道時,可選擇直接喉鏡,并用手維持頭頸對線及其穩定性(盡量不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