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林業產業化促進生態文明的動因分析
劉嬌英
論文關鍵詞:林業產業化;生態文明;動因分析
論文摘要:林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作為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承擔著建設林業生態體系、林業產業體系和生態文化體系的歷史重任,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負有重大的使命和光榮的任務。 森林是地球之肺,濕地是地球之腎,土地沙化是地球的癌癥,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統,這個形象的比喻,說明森林在維護地球生態平衡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縱觀甘肅省各地,自然條件嚴酷,森林植被稀疏、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仍未有效遏制,生態問題仍是長期制約甘肅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造成這種局面的形成,除了自然條件惡劣外,另外原因有如下四個方面: 1人們對森林認識上的不足。特別是農村,對原有森林不加以保護,任意砍伐樹林,隨意侵占林地。把生態的日益惡劣歸罪于自然條件的嚴酷。 2林業生態工程沒有放到議事日程上來加以重視。一些生態工程也只停留在表面現象上, 或只作為地方官員的政績來加以粉飾,或因資金的缺乏沒有讓生態工程進一步持續深入下去。 3林權制度改革還有待于深入推行。因歷史的原因,集體林權的所有制深入到基層還麻煩多多,制約了農民植樹造林的積極性,無法實現林業分類經營走,轉換經營的機制,增強發展的活力。 4對大力發展林業生態產業,改革林業生產方式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我們要充分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加快林業發展和搞好生態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盡快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全省構建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以大地增綠、農民增收為目標,進一步調整完善林業建設思路,明確發展目標、戰略重點,落實推進措施,以加快發展、提高質量為重點,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保護與發展并重,質量與效益并舉,加快推進現代林業建設,努力構建全省完善的林業生態體系、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繁榮的生態文化體系,不斷提升林業功能,充分發揮林業效益,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良好的生態保障。由此,提出采取以下五個方面的措施: 1要大力加強生態教育,通過各種形式提高全民族的生態道德素質??梢酝ㄟ^各種媒體,舉辦關注森林、森林論壇、森林城市建設等等活動。讓全民都參與進來,提高他們愛林護林的認識,更要讓他們投身于全民植樹活動中去。 2要大力實施林業生態工程,推進生態保護和治理,主要建立一些大的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防沙治沙等大的生態工程。從全省的地理的實際情況出發,采用點線面結合的方式,推進森林的覆蓋面。
3要大力深化林權制度改革,改革林業生產方式。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體系,拓展林業資金投入渠道,積極探索政府扶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業主投資興林的路子,逐步建立起國家、集體、農民及各種非公有制經濟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體系。把林業生態建設放在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中去謀劃,堅持“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方針,全面推進“綠色小康村”和“綠色小康戶”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不斷發展壯大林業特色產業。造林綠化既要加快生態建設,又要充分發揮區域優勢、自然優勢,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步伐,尤其要擴大特色經濟林建設規模,充分利用豐富的林下資源,加快中藥材、山珍、干鮮果品以及地下礦藏的系列開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增加林業行業和廣大農民群眾的收入。多爭取林業外援項目的同時,進一步擴大林業對外開放,加大對外交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