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9.11”事件與歐盟經濟

裘元倫

“9.11”事件對美國、歐盟及世界其他地區的長短期經濟影響究竟有多大,至今仍處于漸漸顯露之中。不過有幾點似乎已經可以肯定:鑒于歐美經濟的密切關聯性,對美國的打擊必定會殃及歐盟;短期內歐盟經濟受“9.11”事件影響,直接損失相當嚴重;“9.11”事件對歐美間中長期經濟關系可能具有影響深遠的某些含義。 一、歐美經濟的關聯性:美國遭殃,損及歐盟 如果拿歐盟與歐元區對美國的直接出口。來衡量,歐美的直接經濟聯系是相對有限的,大約僅相當于歐元區GDP的2-3%。但是歐元區的GDP有15-18%出口到一些對美國市場依賴很大的國家和地區,特別是亞洲國家和地區。這樣,把兩方面因素綜合起來考慮,美國需求每減少1個百分點,歐洲經濟增長率就會大約下降半個百分點。更重要的也許還是在歐美企業相互大量投資方面。通過這些資本和技術的交流,彼此為對方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并使它們之間各方面的差距不至于變得太大;但也形成了傳導繁榮或危機的渠道。據洛杉磯“企業兼并統計研究所”資料,在過去三年中,外國公司已接管2779家美國公司,價值總額為7660億美元,這些資金當中有3/4來自歐洲。2000年歐洲在這方面投入美國的資金大約為3000億美元。結果是歐洲對美國投資的累積額從1989年的6900億美元猛增到1999年的25000億美元,超過美國對歐洲的投資總額(A.Sbragia,2001)。這些歐資美國企業的經營狀況,對歐洲母公司的損益影響頗大。 正因為歐美經濟密切關聯,因“9.11”事件而加重的美國經濟困境及其不確定性勢必影響歐洲。第一個關鍵問題是美國的股市將如何發展。迄今為止的巨額縮水,“9.11”事件后政府的大力“托市”,今后將如何動作,股市趨勢值得關注。第二個是美國人的消費狀況。由股市飆升產生的財富效應刺激消費需求,轉向由股市暴跌引起的負財富效應,加上其他因素,例如儲蓄率由零上升到最近的約5%,美國人對經濟的信心如何,將會決定性地影響未來美國經濟的走勢。第三個是債務問題。美國的公私債務巨大。2001年美國聯邦財政盈余相當于GDP的1.2%;2002年將出現赤字,這是1996年以來的第一次。 第四個是強勢美元政策動向會影響世界各國。第五個是美國作為吸納世界商品最多的國際市場,其能力與政策將會發生哪些變化,關系到許多國家的重大經濟利益。2000年,美國一國的貨物進口額達12576億美元,占世界進口總額的19%,超過占第二三四位的德國、日本、英國三國合占的18%(世界貿易組織,2001)。歐美經濟的密切關聯性,不僅直接涉及各自的重大經濟利益,而且還關系到共同維系的西方在世界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和權力體系。它們絕對不會容忍對此有絲毫的損及和動搖。“9.11”事件后,美國和歐盟各自或合作采取的一系列“危機對策”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在美國,僅在9月12-14日,美聯儲就向金融系統注入1180億美元,以保證向銀行系統提供充足的現金。美聯儲在2001年(至12月12日)頭11個多月內,經過11次降息,其中4次發生在“9.11”事件后,已使美國聯邦基準利率即銀行短期利率降低到1.75%;考慮到目前2%以上的通貨膨脹率,實際利率已等于或低于零,為199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在財政方面,布什政府正在努力通過降低稅收和增加新支出等措施盡快為經濟注入1000多億美元。在歐盟,9月17日,歐洲中央銀行配合美國把利率調低0.5個百分點,至3.75%;9月22日,15個成員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在比利時開會,決心正視經濟風險帶來的挑戰,為恢復經濟增長創造條件。11月8日,歐洲中央銀行再次配合美國,調低利率0.5個百分點而至3.25%。在歐美合作行動方面,除了像10月6日的西方七國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以外,實際上還采取了其他許多措施,結果是基本上穩住了紐約和倫敦等地的主要金融市場。例如,假定“9.11”事件前的世界各主要股指為100,日經股指10月25日已回升到105,納斯達克股指和英國《金融時報》股指10月24日恢復到了102-103。除紐約道\|瓊斯股指暫處97外,世界各主要股市已基本克服了“9.11”事件帶來的沖擊。12月上旬,道指與納指曾分別重返1萬點與2000點。目前,投資者把海外投資換成現金,然后撤回國內的現象已暫告一段落。據日本財務省透露,10月份以來,日本投資者每周購進1萬億日元海外債券(主要是美國債券);以美國為主的外國投資者也連續三周大量購買日本股票。 三、歐盟經濟短期直接損失 第一是2001年的經濟增長率大約會因此而多減少半個百分點,總共比上年減少近2個百分點。歐盟經濟在2000年達到了10年來的最佳成績--增長率為3.4%之后,本來預期2001年可能會減速到2.8-3.0%,后來一再調低預測,再經“9.11”事件打擊,據聯合國10月10日的最新預測數字為1.8%,而根據德國六大經濟研究所10月19日的預測為1.6%。這些數字雖然稍高于世界平均數1.4%(OECD預測整個OECD增長1.0%)、美國的1%(OECD預測1.1%)和日本的0.5%(OECD預測-0.7%),但歐盟產值損失畢竟超千億美元。 第二是歐盟的“心理經濟”、虛擬經濟(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工商實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當今的歐美經濟首先是“心理經濟”。“9.11”事件引起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嚴重地影響了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結果是許多企業暫時中止投資、停止招聘人員、推延購并計劃、下調利潤預期、降低消費信心等等。國際市場上的不確定性增多,也給歐盟經濟蒙上陰影。在虛擬經濟方面,僅就股市而言,在截至2001年9月底的一年中,全球股票總資產從29.2萬億美元減至19.2萬億美元,股市資產減少額達10萬億美元,雖然其中6.5萬億縮水發生在美國,歐洲和日本各為2萬億美元和1.5萬億美元,但是如果考慮到歐洲股市的規模本來大約就只及美國的1/3,歐洲股民的損失也不算小。 在實體經濟方面,“9.11”事件沉重打擊了某些工商部門,航空、保險、旅游、零售等均屬此列。歐盟15國中有14家航空公司都是以“國航”身份活躍在國際市場上,它們的政府絕對不會容忍其倒閉而丟國家的面子,這會帶來一系列其他問題。因此,歐盟正在向歐洲航空運輸業提供必要的支持。“9.11”事件后,歐洲許多大保險公司也陷入困境,它們承保了相當大一部分被毀的美國世界貿易中心客戶的財產險,如倫敦勞埃德必須支付高達15億美元的保險賠款,慕尼黑再保險9億美元,瑞士再保險7.5億美元等等。 當然,人們也不宜把“9.11”事件對歐洲經濟的消極影響估計得過高。歐洲經濟的前景主要并不在于短期增長率的稍快或稍慢一點,在于內外環境為其中長期發展提供的基本條件。在克服了“9.11”事件的短期直接沖擊之后,2002年,歐盟與歐元區的經濟增長率將各自略有恢復,上升到1.9%與1.8%。 四、歐美中長期經濟關系可能發生某些微妙變化 “9.11”事件對歐盟經濟的影響,也許主要不在于短期直接利益受損,而在于長期基本利益方面,其中也將表現在歐美間中長期經濟關系可能發生的某些微妙變化上。 首先,“9.11”事件既會對強化歐美經濟競爭關系產生影響,也會對促進它們之間的合作發生作用。美國之所以能在20世紀90年代,特別是在1995-2000年間稱雄世界經濟,靠的是經濟總量、技術領先和貨幣優勢。“9.11”事件之后,在高新科技方面目前美國領先歐盟2-10年的局面一時還不會改變;至于說美國的新經濟正在由高頻的創新階段進入成本競爭階段,這對于不善于制造的美國來說,其在新經濟部門的競爭力勢必下降。但這還有待于時日檢驗。但在經濟總量和貨幣優勢兩個方面似將逐漸發生某些微妙變化。本來是不相上下的歐美經濟總量,1995-2000年間之所以變得明顯對美國有利,是因為美國得到了經濟增速快和美元匯率高企兩個因素的支撐,這種狀況有可能隨著美國經濟衰退開始新的天平傾斜。 歐盟經濟增長主要受結構問題的拖累一直并不那么蓬勃,另一個原因與歐洲統一市場建設、統一貨幣誕生相聯系,因為整個歐洲經濟的新框架結構條件尚處于創新形成過程之中。但這一過程的逐漸進步需要時日。而一向被世人認為“絕對安全”的美國和“最可靠的避險貨幣”美元的形象受損,加上其他因素,其含義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悄悄感覺出來。當前,出于維護西方的共同根本利益,在外交、軍事和經濟方面,它們都在加強合作,包括歐美都在致力于維護由它們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 其次,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下,歐盟經濟基本面良好這一點顯得相對突出,這將有助于提高歐盟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相對健全的財政;隨著統一貨幣實現,區內貨幣間匯率變動消失,使經濟活動變得更加活躍;歐元區既沒有美國那樣的巨額經常項目收支赤字,也沒有日本那樣的空前的財政赤字,從宏觀上來看,歐元區是世界上目前最為穩定的經濟區(齋藤孝光,2001);統一貨幣歐元正式投入流通后,物資與資金將加速跨國流通,價格必然向便宜一方靠攏,企業集團和國境壁壘將進一步打破,投資者將趨向流動性最好的市場等等。現在令人擔心的也許是,過于“嚴謹”的歐元區宏觀經濟政策反而會影響其經濟增長。 最后,歐元紙幣與鑄幣已在2002年1月1日正式投入流通。可以預期,在此前后,歐元將會遇到一些困難,例如兌換過程的順利與否,初始使用階段的適應狀況,雙幣流通期可能發生的問題,偽幣進入流通的危險,大約價值500億歐元的“黑錢”以及主要為東歐人持有的大約800億德國馬克現鈔會競相在歐元正式流通前兌換成美元等硬通貨。所有這些都可能形成對歐元匯率的壓力。但歐元中長期前景看好。“9.11”事件后,歐元對美元的比價先稍有上升,后又有所回落,但歐元對美元的匯率已在0.90一線基本穩住。雖然目前歐元對美元的匯率仍比歐元1999年問世時低20%左右,但在今后一年左右時間內升至1∶1的平價是完全可能的。同時,歐洲中央銀行正在日益顯示它的獨立性。“9.11”事件后美聯儲于9月17日(2001年內)第8次降息,歐洲中央銀行當即配合呼應;但在10月2日,美聯儲第9次減息時,歐洲中央銀行卻一直按兵不動,并于10月11日和25日兩次宣布歐洲中央銀行保持目前3.75%的利率不變。這里固然有維護“信心”、警惕“通貨膨脹”、給自己“留一手”等諸多考慮,但是歐洲中央銀行要在歐元區內外保持獨立性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對內,如果此刻降息,意味著屈服于來自歐元區成員國各界的種種壓力;對外,歐洲中央銀行不愿給人以一種總是跟著美聯儲跑的印象。歐洲中央銀行將自己選擇時機宣布下一次降息。雖然在美國于11月6日決定實行2001年第10次降息0.5個百分點,把聯邦基金利率和貼現率分別下調到2%和1.5%之后,歐洲中央銀行也隨之于11月8日把其主導利率下調0.5個百分點而至3.25%。但這除了與美國合作行動外,主要是為了刺激歐洲經濟本身的需要。在美聯儲于12月11日第11次降息后,歐洲中央銀行很可能會考慮到歐元區內通貨膨脹已呈明顯緩解,而再次采取自主行動。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