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如何看當前的貿易保護主義

潘悅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在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沖擊之下,全球需求市場萎縮,國際貿易陷入深度衰退,貿易保護主義隨之在國際市場抬頭。后危機時期,全球經濟進入艱難的結構調整階段,在經濟低迷和失業率高企的狀態下,貿易保護主義將以更加多樣的方式、更加隱蔽的狀態在更為深入的層面出現,給各國特別是中國這樣的新興貿易大國帶來更為復雜和嚴峻的挑戰。

貿易保護主義演進的基本規律與主要特征

考察后危機時期貿易保護主義的發展趨勢,首先需要對貿易保護主義演進的基本規律和主要特征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和把握。

(一)貿易保護主義演進的基本規律

自國際市場形成以來,世界各國的貿易政策就分為截然不同的兩大類:自由貿易政策和保護貿易政策。沿著國際貿易發展的軌跡一路尋來,我們可以發現,自由貿易政策和保護貿易政策始終是形影相隨的。從全球經濟的角度看,當世界經濟處于上行軌道的時候,自由貿易盛行,當世界經濟處于下行軌道的時候,特別是進入危機狀態的階段,保護貿易當道。從國家的角度看,當一國國際競爭力與日俱增時,它往往是自由貿易的捍衛者,當一國國際競爭力每況愈下時,它會轉變成保護貿易的急先鋒。在一國內部,對于強勢產業,政府往往傾向于實施自由貿易政策,而與此同時,對于弱勢產業,政府通常都會傾向于保護主義。世界經濟發展到今天,無論哪個階段、哪個國家、哪個產業,貿易保護的上述表征概莫能外。因而,沒有一成不變的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只有一成不變的國家利益。

(二)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特征

國際貿易發展的進程顯示貿易保護主義有兩方面突出特征:一方面,貿易保護主義隨世界經濟發展而不斷變換著它的方式和手段;另一方面,貿易保護主義在區域性和全球性的自由貿易框架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首先,貿易保護主義手段層出不窮。在WTO框架之下,為保障國際貿易公平有序和可持續發展,WTO允許成員方采取貿易救濟措施、技術貿易措施和環境貿易措施。但是,一旦這些合理合法的貿易措施被過度使用,它們就成為貿易保護措施。其中,包括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在內的貿易救濟措施擁有既定的規則和程序,是顯在的傳統的貿易保護手段,而包括技術法規與標準及合格評定程序在內的技術貿易措施,和包括環境技術法規與標準、產品檢驗檢疫制度與措施、綠色包裝和標簽要求在內的環境貿易措施,則更為靈活、隱蔽,成員方可以根據持續變化的經濟、技術發展態勢,不斷出臺技術和環境的新措施、新標準,從而有效地將他國產品阻滯于國門之外。這種動態變化和廣泛出現的技術和環境貿易措施被稱做新貿易保護主義手段,它們逐漸成為當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主流。WTO運轉以來,各成員方向WTO通報的貿易保護新手段已經影響了全球貿易的80%。

其次,貿易保護主義受制于自由貿易框架的約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自由貿易是當代國際貿易政策的主導力量。在多邊領域,隨著2011年年底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全球 98%以上的國際貿易覆蓋在WTO的多邊框架之下。與此同時,世界各國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與多邊框架共生共存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據WTO統計,截至2010年,全球生效的區域貿易協定近300個,平均每一個WTO成員方參加的區域協定達13個。無論是區域集團中的成員還是多邊貿易體制中的成員,世界各經濟體都需要嚴守對區域集團和多邊體制的承諾,遵守區域集團和多邊體制的自由經貿規則。區域經濟集團的深入發展和多邊貿易體制的不斷擴展成為國際貿易自由化的制度保障。

后危機時期貿易保護主義的發展態勢

(一)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發展

依據貿易保護主義演進的基本規律和特征可以判斷,后危機時期,貿易保護主義會因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不景氣而如陰云般籠罩著世界市場,會在全球經濟、區域經濟和國家經濟陷入蕭條衰退邊緣之時而驟然加劇,會隨著世界經濟、技術和環境保護的發展而推陳出新,令全球經濟的復蘇與上行因之而顛簸不定、步履蹣跚。

后危機時期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發展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貿易保護主義與氣候問題緊密相連。近兩年來,在全球應對氣候變暖的挑戰進程中,發達國家找到了一類新的似乎更加師出有名的保護主義工具,那就是以低碳的名義巧立名目,實施貿易保護。碳關稅和碳標簽就是這類保護手段的代表。

所謂碳關稅,是指一國在進口環節對進口產品按其碳排放量征收稅費等各種邊境調節措施,由于增加了進口產品成本,其作用相當于關稅。2012年起歐盟推行的航空碳管制就是碳關稅的代表。盡管遭到了全球各國的抵制,歐盟卻不僅不準備收手,而且還意欲將碳管制從航空延展到航海。據測算,全球航空公司將因歐盟碳管制而新增成本24億歐元,盈利下降78%。中國航空公司僅2012年就將額外損失8億元,到2020年,這一損失將超過30億元。顯然,通過征收碳稅,歐盟不僅將改變全球經濟的成本收益分配,打擊貿易伙伴國家,而且還能為債務纏身的自己獲得一筆不菲的收入。

所謂碳標簽,是指把生產過程中的碳足跡(即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量)在產品標簽上量化標示出來,以標簽的形式告知消費者產品的碳信息。使用碳標簽正在成為全球性潮流,日本、英國、法國、美國、瑞典、加拿大、韓國、澳大利亞等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已參與其中并取得一定成效。國際標準組織正積極制定產品碳足跡標準 ISO14067,目前已經完成草案的擬定。“碳足跡”認證國際標準一旦出臺,將為核算產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提供國際范圍內的統一規范,全球范圍內推行產品碳認證和加注碳標簽將不可避免。由于發展中國家的生產技術水平較低,往往具有較高的碳足跡,碳標簽成為阻礙發展中國家出口的有效手段。不僅如此,碳標簽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行實施,還將改變全球貿易和投資布局。在國際貿易中,亞洲國家和地區雖然擁有低成本優勢,但遠洋運輸中耗費的碳排放難以忽視,“碳足跡”高企。因而,一旦“碳標簽”成為強制性制度,墨西哥、東歐、南歐甚至北非這些與歐美近距離的地區將重新獲得區位優勢,那些積聚在亞洲的投資和加工制造鏈條不僅有可能轉移到這些地區,甚至有可能重返歐美本土。

其次,貿易保護主義日益向邊界內延展。在WTO框架之下,伴隨著傳統的關稅等邊界措施效力的下降,發達成員方已經成功地將國際貿易規則從貿易領域本身擴展到與貿易相關的技術標準、環境標準和投資措施。新世紀以來,在發達成員方的推動下,國際貿易規則正試圖突破原有區域,進入越來越多的相關領域,包括勞工標準、經濟安全、社會安全、貧困乃至外交關系和地緣政治等,貿易規則呈現出廣覆蓋和多功能的特點。伴隨著貿易規則的廣覆蓋和多功能發展,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跨越了傳統的邊界貿易措施,穩步向邊界內政策領域擴展,發展中國家的各項國內政策領域,包括知識產權、政府采購、自主創新、國企改革、競爭政策、放松管制,等等,因與發達國家的差異而日益成為貿易摩擦和貿易爭端的焦點,貿易保護主義正聚焦并試圖改變發展中國家內部的制度構架與政策措施,給發展中國家的自主決策與發展形成新的挑戰。

競爭中性原則及其條款就是貿易保護向邊界內延展的典型。2011年以來,美國開始緊鑼密鼓地在國際經貿領域推行競爭中性理念,意欲由此形成新的貿易規則。所謂競爭中性,即競爭不能受外部因素的干擾,讓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美國正在經合組織內與其他成員國和經合組織秘書處針對中國國有企業制訂“競爭中立框架”。據悉,該框架的部分起草工作已近尾聲。在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當中,競爭中性原則已經轉化為專門針對國有企業的協議條款。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只有中國擁有強大的國有企業,推進競爭中性原則及其條款顯然意在通過國際規則的制定與實施壓制和改變中國國有經濟。

最后,區域貿易協定的保護主義色彩更加濃重。區域經濟集團化發展對貿易自由化的作用與影響一直以來備受爭議。主流觀點認為,區域貿易協定降低了區域內成員方的貿易壁壘,是全球自由貿易的一部分。但是,近年來區域貿易協定的排外性在世界格局動蕩變幻之中變得尤為引人注目。區域貿易協定不僅包括貿易政策,而且越來越多地囊括投資政策,并不斷地與勞工標準、競爭政策甚至社會政策掛鉤,不僅地理相鄰國家之間締結區域聯盟,而且跨區域的國家之間也紛紛簽署區域協定。通過商簽區域貿易協定鞏固和擴大在各個區域的經貿利益,成為世界各國在后危機時期提高競爭力的戰略手段,同時,通過協議條款向各國內部政策延伸,排斥和壓制協議外的國家,也日益成為這種戰略手段的題中之義。美國借殼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重返亞太,不僅是為了有效地穩固和加強美國在亞太的經貿利益與空間,而且也是為了精準地打壓和制衡中國在本地區的成長與發展。

(二)新貿易保護主義不會從根本上動搖自由化趨勢

國際經驗表明,縱然經濟危機和衰退會加劇貿易保護主義,縱然貿易保護主義在新的發展階段中花樣翻新且深入擴展,但并不會從根本上動搖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的自由化趨勢。相反,與二戰之前的歷史時期相比,戰后確立和發展的自由貿易框架對各國的保護主義傾向形成了制度性的約束力量。這種制度安排不僅有效地制止了本輪危機爆發后全球的貿易保護主義泛濫,而且將繼續有效地制止后危機時期全球經濟動蕩中可能危害嚴重的貿易沖突。

下載